摘要: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梭梭林连绵成片,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一群年轻人穿梭在林间守护绿色。从昔日沙进人退的困境,到如今绿进沙退的转变,沙雅县正以草木勃发的生机,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筑起一道坚实的绿色生态屏障。截至今年6月,沙雅县已种植梭梭等沙生植物27.7
转自:经济日报
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梭梭林连绵成片,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一群年轻人穿梭在林间守护绿色。从昔日沙进人退的困境,到如今绿进沙退的转变,沙雅县正以草木勃发的生机,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筑起一道坚实的绿色生态屏障。截至今年6月,沙雅县已种植梭梭等沙生植物27.7万亩,接种肉苁蓉11.3万亩,森林覆盖率从“十二五”末的6.9%增加至9.1%。
近年来,沙雅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断加大对塔里木河上游湿地生态修复保护力度,让这片沙漠边缘的生态家园愈发宜居。“从2016年起,我们累计申请生态水指标6.89亿立方米,灌溉大概300多万亩胡杨林。对有退化迹象的胡杨林进行轮灌,生态环境逐渐变好,野生动物栖息地范围也不断扩大,同时扬沙天气也有明显减少。”沙雅县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胡杨林保护中心主任强利民说。
以塔里木河全流域胡杨林保护区生态补水为契机,沙雅县从2016年开始系统推进生态修复:清理引洪渠超过200公里,修建拦洪坝近50公里,累计灌溉胡杨林总面积140余万亩;在洪水漫溢区,采用飞播和人工撒播相结合的方式,播种胀果甘草、草木犀、驼绒藜等抗逆性较好的草种,让裸地重披绿装。
“平时我们的工作是对防灭火工具进行保养,开展森林草原防火工作,保护野生动植物。”沙雅县胡杨林保护中心阿合库尔管护所副所长希尔艾力·亚库普告诉记者。随着湿地生态持续向好,沙雅县将这份绿色福祉惠及百姓,培育旅游发展新业态,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的双赢之路。
在防沙治沙领域,新疆仙草蓉科技有限公司采用“两行一带”的栽植模式,种植沙生植物10800亩,初步建成了沙生植物产业园。肉苁蓉这种寄生在梭梭、红柳根部的“沙漠人参”,是沙雅县从治沙转向用沙的关键。为破解资金、技术难题,一方面利用好新疆配套出台资金、用水、用地等“九条措施”,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另一方面新疆仙草蓉科技有限公司加强与石河子大学、新疆农业大学等高校合作,推动硕士研究生实践基地与沙产业基地相衔接,积极开展技术攻关与产品研发。
沙雅县锁边林工程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和绿洲之间土地沙化区域,通过天然林引洪灌溉、退化林修复、退化草原改良、封沙育林、灌木造林等综合措施,在沙漠与绿洲间筑起一道天然生态屏障。其中锁边林工程示范区总面积0.3万亩,主要通过利用光伏发电带动泵房机井抽取地下浅层苦咸水、节水滴灌的方式开展梭梭种植。相较于传统动力电取水模式,分布式光伏取水不仅建设便捷、不受电网制约,更以绿色节能的优势,为沙漠披绿注入了动力。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