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刚把院里的丝瓜架收拾干净,就有邻居来问:“处暑都过了,现在还能种点啥菜?别等天冷了啥都收不着!”其实每年这时候,不少朋友都会犯同样的嘀咕——夏天的菜快拔园,秋天的菜还没谱,总怕错过种植的“黄金期”。
刚把院里的丝瓜架收拾干净,就有邻居来问:“处暑都过了,现在还能种点啥菜?别等天冷了啥都收不着!”其实每年这时候,不少朋友都会犯同样的嘀咕——夏天的菜快拔园,秋天的菜还没谱,总怕错过种植的“黄金期”。
今天就给大家扒一扒处暑到白露这段时间的种菜门道,不是啥高深理论,都是咱菜农朋友多年摸出来的经验。不管你是在北方小院种几分地,还是南方阳台摆几个花盆,照着这份指南来,秋冬季节的青菜、萝卜基本能实现“自给自足”。
好多人觉得入秋了天变凉,种菜得“慢半拍”,其实不然——有些菜就爱这早晚凉、中午暖的天气,现在种下去,刚好赶在霜冻前收一茬,口感比夏天种的还鲜亮。
1. 菠菜:越冻越甜的“秋茬宠儿”
咱常说“霜打的菠菜赛蜜糖”,这话真不是瞎传。菠菜这东西耐寒性特别强,15-20℃的温度刚好发芽,哪怕后期下点轻霜,叶子也不会冻坏,反而会把里面的糖分逼出来,吃着更嫩更甜。种的时候不用太讲究,把地翻松了,种子撒匀,覆一层薄土,浇透水就行。要是想一直有得吃,每隔10天播一批,能吃到土壤封冻前。我去年就是这么种的,11月还能拔新鲜菠菜煮面条,比超市买的强多了。
2. 小油菜:30天就能吃的“快手菜”
要是你想快点尝到自己种的菜,小油菜(也就是小白菜)绝对是首选。它生长期短,最快30天就能采收,慢的也超不过50天,而且秋天种基本没虫害,不用打药,摘下来洗干净就能炒,脆嫩还带着清甜味。我妈每年这时候都在阳台种两盆,炒菜时随手拔几棵,比买的“隔夜菜”新鲜太多。种的时候注意别太密,出苗后间掉些弱苗,给壮苗留够生长空间,长得才快。
3. 樱桃萝卜:20天就能收的“迷你选手”
家里有孩子的,强烈推荐种樱桃萝卜!长得快不说,一个个圆滚滚的像小灯笼,孩子看着就喜欢。它最怕夏天的高温,现在温度降下来了,萝卜膨大得快,而且辛辣味淡,生吃、凉拌都合适。播种时记得覆土别太厚,1厘米左右就行,保持土壤湿润,一周就能出苗。我邻居家孩子去年种了几盆,天天蹲在旁边观察,收萝卜的时候比过年还开心,还学会了“拔萝卜”的儿歌,这不比玩手机强?
4. 散叶生菜:分批种,天天有得吃
很多人种生菜爱选结球的,其实秋天种散叶生菜更省心。它比结球生菜长得快,播种后3-5天就出苗,长到10厘米高就能间着吃,剪了外面的叶子,里面还能接着长。不过要选耐抽薹的品种,不然天一冷容易抽薹变老。我一般每隔10天种一批,从9月吃到11月,夹汉堡、做沙拉都用得上,再也不用买外面裹着保鲜膜的生菜了。
5. 豌豆:秋播比春播更香甜
可能有人不知道,豌豆秋播比春播口感更好。现在种下去,幼苗期能赶上温和的天气,长得壮实,等开花结荚的时候,刚好是凉爽的秋天,豆荚饱满,吃着又甜又面。要是家里有小院子,建议选矮生品种,不用搭太高的架;阳台种植的话,找个大点的花盆,拉几根绳子当架就行。去年我种的豌豆,收了好几茬,剥出来的豌豆粒煮稀饭、炒虾仁,孩子一顿能吃小半碗。
刚才说的5种是“宜早种”的,还有3种得“慢半拍”,要是种早了,反而长不好,白费功夫。这就跟咱做饭一样,有的菜得大火快炒,有的得小火慢炖,急不得。
1. 大蒜:记住“七大八小九不栽”
种大蒜有句老俗语:“七大八小九不栽”,意思是七月(农历)种早了,九月(农历)种晚了,八月(农历)种正好。换算成公历,就是白露过后,北方大概9月中下旬到10月上旬,南方能稍晚一点。要是现在就种,大蒜容易提前抽薹,蒜头长不大,产量低。我前年就是心急,处暑就种了大蒜,结果抽薹的多,蒜头小得像蒜瓣,后来才知道,原来大蒜也需要“等时机”。
2. 洋葱:种早了容易“空长”
洋葱这东西,要是种早了,幼苗长得太旺,冬天容易受冻,而且春天容易抽薹,影响鳞茎发育,最后长得又小又瘪。建议等到9月中下旬再播种,让幼苗在入冬前长到“半大不小”,既能安全越冬,明年春天又能顺利长鳞茎。我妈每年都严格按这个时间种,收的洋葱一个个又大又圆,能存到第二年春天,炒鸡蛋、做洋葱圈都好吃。
3. 蚕豆:10月种,长得更壮实
蚕豆喜凉爽,但不耐高温,现在虽然处暑了,但白天温度还不算低,要是现在种,幼苗容易被“烤”得蔫蔫的,长得慢。等到10月天气彻底转凉,白天温度在20℃左右,晚上在10℃左右,再播种就刚好。蚕豆苗长得壮,冬天也不怕冻,明年春天开花结荚,能吃到初夏。我老家的地里每年都种蚕豆,春天摘了嫩豆荚煮着吃,那股清香,现在想起来还流口水。
经常有朋友问:“为啥我照着别人的方法种,菜还是长不好?”其实关键在于“南北差异”——北方秋天短、降温快,南方秋天长、霜期晚,种菜的思路得不一样,不能“一刀切”。
北方:跟霜冻“抢时间”,选“快生+耐寒”品种
北方的秋天就像“坐火箭”,处暑过后没几天,早晚就凉得穿外套了,初霜冻一般在10月中下旬到11月上旬,留给蔬菜生长的时间不多。所以北方种菜,核心是“跟霜冻赛跑”,优先选生长期短、耐寒的品种,比如菠菜、小油菜、樱桃萝卜,种下去能快速收获。要是想种生长期长的菜,得早点搭棚保温,不然一场霜冻下来,菜就全冻坏了。我有个北方的朋友,去年种了甘蓝,没及时搭棚,一场霜冻后全蔫了,心疼得不行。
南方:秋长霜晚,可“求全求长效”
南方的秋天就温柔多了,长江流域12月才见霜,华南地区基本无霜,种菜的时间更充裕,能种的品种也更多。除了上面说的5种宜早种的菜,还能种萝卜、白菜、芥菜这些生长期长的菜,不少菜还能安全越冬,比如菠菜、生菜,冬天也能接着长。我在南方的亲戚,家里的菜园子秋天种满了菜,从9月吃到第二年3月,根本不用买青菜,羡慕坏我了。
可能有人会说:“我没种过菜,怕种不好。”其实种菜没那么难,记住这3个“笨办法”,新手也能有好收成。
1. 选本地品种,少走弯路
买种子的时候别盲目跟风,觉得“外来品种”好,其实本地品种最适应本地的气候和土壤,长得好、产量高,还不容易生病。比如北方的“京秋菠菜”、南方的“上海青”,都是经过多年验证的好品种。最好去农资店买,跟老板说“要适合本地秋播的品种”,老板一般都会给你推荐,比自己瞎选强多了。我刚开始种菜的时候,买了外地的番茄品种,结果长得又小又酸,后来换了本地品种,结的番茄又大又甜。
2. 整好地、间好苗,基础要打牢
种菜就像盖房子,基础得打牢。播种前一定要把土地整细,清除杂草和石头,不然土壤板结,种子不容易发芽,幼苗也长不好。出苗后要及时间苗,把过密的、弱小的幼苗拔掉,给壮苗留够生长空间,不然苗长得太密,互相争抢阳光和养分,最后都长不好。我妈常说:“苗要稀,果要密”,就是这个道理。
3. 施对肥,菜长得旺
蔬菜生长离不开肥料,但不是越多越好,得“对症施肥”。叶菜类(比如菠菜、生菜)要多施氮肥,让叶子长得又大又嫩;根茎类(比如萝卜、大蒜)、花球类(比如甘蓝、花菜)后期要补充磷钾肥,让根茎长得粗壮、花球长得紧实。最好用腐熟的有机肥,比如鸡粪、羊粪,肥力足还不烧苗,种出来的菜口感也好。我现在种菜都用自己腐熟的羊粪,菜长得特别旺,吃着也放心。
处暑到白露这半个多月,是种植秋菜的“关键期”,就像咱农谚说的“处暑种高山,白露种平川”,错过这个时候,再想种就难有好收成了。不管你是在小院种,还是在阳台种,哪怕只种一两盆,看着种子发芽、长大、收获,那种成就感,是买不到的。
最后提醒大家:各地气候、土壤情况不同,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种植时间和方法,还得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调整哦!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基于传统种植经验及公开农业知识整理,仅为日常家庭种植提供参考。因各地气候、土壤条件、品种差异及种植管理方式不同,实际种植效果可能存在差异,本文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建议种植前结合当地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指导或实际种植经验调整方案。
来源:菜菜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