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长们就会陷入“一边收拾房间,一边说孩子”的恶性循环中,孩子却不知道怎么做才能让父母满意。
说到邋遢,相信不少A娃妈都深有同感。
以下这些不好的生活习惯,估计大家多多少少都有碰到过。
房间凌乱不收拾、东西找不到
不爱刷牙不爱洗澡
东西一股脑乱扔也不主动放好
垃圾丢遍地都是
衣服穿了没一天就脏了
在家光脚还不爱穿鞋
这些邋遢不讲卫生的情况,让妈妈们很抓狂。
家长们就会陷入“一边收拾房间,一边说孩子”的恶性循环中,孩子却不知道怎么做才能让父母满意。
NO.01ADHD为什么不爱干净?
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发表的一项研究表示:只有48%的ADHD儿童每天早上刷牙,只有48%的儿童每天晚上刷牙。
ADHD并非天生倾向于“邋遢”的生活方式,其背后的真正原因在于他们面临的注意力分散、执行力挑战以及情绪波动等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使他们难以集中精力来妥善管理个人卫生事务。
执行功能发育缓慢
执行功能指个体对思想和行为进行有意识控制的心理过程。
执行功能指导行动,控制行为,激励人们去实现目标,并为未来的事件做好准备。
执行功能在2岁时开始发育,到30岁时完全发育。
患有ADHD的人通常在发育方面延迟30%至40%,这使得他们更有可能以短期目标为动机,而不是长期目标。
因此,遇到凌乱的房间,他们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收拾,也难以有序的去一个个进行整理。
例如,当你安排他们去整理房间时,他不知道先去整理桌面还是整理衣柜,往往看到一点就干一点,最后就是该干的也干了,但是都没收拾利索。
执行功能障碍让A娃们难以有序的整理,以至于房间越收越乱。
注意力缺陷难以集中
想记住一个内容,需要孩子首先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个事物上面,然后大脑对这些事物进行加工,才能形成记忆。
对于A娃来说,他们对外界不相关或不重要的信息特别敏感,外部的吸引源无时无刻对他们造成影响,导致很难去专心的干一件事情。
当他开始收拾床上用品的时候,看到书桌上的零零碎碎,可能就会立马丢下手中的任务,去捣鼓书桌上的东西,搞着搞着就忘了。
并且,由于注意力比较分散,持续注意力受损,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关注同一个任务和事情,随着任务时间的增长,他们会表现出不耐烦、暴躁、冲动。
当手头的事情完成以后,又发现了上一个未完成的任务,想到还有许多叠在一起的新任务,随着时间的拉长,事情也就越做越乱,耐心也是越来越少。
负面情绪影响
ADHD的儿童情绪波动非常不稳定,这些情绪上的难题会加深他们自我管理方面的挑战。
一旦他们陷入沮丧、焦虑或愤怒的情绪中,保持个人卫生的专注力就会大幅下降。
比如说负面情绪,有些孩子害怕去做一件事(有难度怕自己做不好、自信心低),就会选择逃避,拖到最后一刻没有办法了才做,当然结果也是不理想的。
或者孩子本身厌恶一件事,比如说收拾东西、分门别类、查找东西,这对ADHD孩子来说是存在困难的。
于是孩子就不愿意去做,随手一丢让他们感到没有束缚很自在。
NO.02摆脱杂乱,让A娃更有序
那么如何才能帮助孩子转变“邋遢”的行为呢?
以下几个小方法快来学学吧。
01技巧一:划分空间区域
将孩子房间的都区域都按照相关特点设置一定的专用空间。
例如,可以在书桌的范围建立一个“学习角”,可以把学习相关分类的物品都放在该区域,让孩子在书桌上就可以接触到所有的学习物品,切记,一定要把不相关的物品远离该区域。
与此同时,在房间的另外一个区域可以设置一个娱乐角,让孩子能够在这个空间里进行游戏、手工或者阅读课外书。
所有的空间都需要保持简洁干净、易于收拾,这样才不会影响孩子有过多的分心。
设置专区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减少各类物品的分散程度,也方便孩子的后期使用和整理。
02技巧二:巧用管理工具
设置一个整理清单,在清单中写好每日需进行的活动和任务。
清单中将每个区域需要整理的物品都写出来,当孩子整理好后,就可以在清单上画个勾。
让他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整理进度,这样的正向反馈机制,有助于激发孩子的整理热情,让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整理工作中来。
同时,还可以购买一些设计合理、色彩鲜艳的收纳盒,来帮助孩子更好地整理和收纳自己的文具。
这些收纳盒不仅具有实用性,能够让孩子轻松地将文具分类存放,还能使整理效果更加可视化。
面对那些常常在启动任务时感到困难的孩子,我们可以采用闹钟来提醒他们按时完成各项任务。
通过结合闹钟和任务表单的使用,为孩子提供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提醒系统,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时间和任务,逐步克服启动困难的问题。
03技巧三:增加孩子动力
对于ADHD来说,奖励可太重要啦,要是没有一定的动力,他们也很容易懈怠。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设定一个积分系统,当孩子完成一次任务后,就给予他们一定的积分作为奖励。
这些积分可以根据任务的难度和完成的质量进行适当调整,以确保其公平性和激励性。
而不同的积分等级,则可以兑换不同种类的奖励,比如玩具、书籍、电影票等,让孩子在选择奖励时有更多的自主权和期待感。
当然,在制定奖励机制时,我们必须充分考虑孩子的兴趣和喜好。
只有那些真正能够吸引孩子、激发他们兴趣的奖励,才能产生持久的激励效果。
因此,我们可以与孩子共同协商,了解他们的愿望和需求,从而定制出最符合他们心意的奖励清单。
这样的正向激励,不仅有助于巩固孩子的良好行为,还能为他们的成长之路增添更多的欢乐和动力。
来源:注意力训练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