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韩国深夜街头,有两个“中国女子”不睡觉,跑到大街上热舞,音乐开的震天响,吵得周围邻居烦不胜烦,有居民忍不住斥责二人,谁曾想两人竟飙起了中文,甚至还把视频传到网上称被韩国针对了,而这一行为还得到了越南网友的大力赞扬,这是怎么回事?
[月亮]虽然出门在外,身份都是自己给的,但自己干完坏事后,却冒充其他国家的人,这是不是就有些过分了,甚至冒充的还是中国人。
在韩国深夜街头,有两个“中国女子”不睡觉,跑到大街上热舞,音乐开的震天响,吵得周围邻居烦不胜烦,有居民忍不住斥责二人,谁曾想两人竟飙起了中文,甚至还把视频传到网上称被韩国针对了,而这一行为还得到了越南网友的大力赞扬,这是怎么回事?
越南女子在韩国干坏事后,推到中国人身上?这绝不是一次偶然的口角或简单的谎言,当我们把所有细节拼凑起来就会发现,这更像是一场为中韩两国量身定做的表演。
凌晨两点的韩国居民区里万籁俱寂,突然传来的刺耳音乐和广场舞式的狂欢,吵醒了睡梦中的居民,点燃了他们愤怒的情绪。
当被吵醒的韩国居民从窗口探出头来愤怒呵斥时,好戏才真正开场,两位女主角不仅没有慌乱或道歉,反而还短暂地交换了一下眼神,接着就切换了语言频道,她们口中蹦出的是“你好”、“老公”、“拜拜”这种极具符号化,却完全不具备实际交流功能的中文词汇组合。
很明显她们的目的根本不是为了沟通或辩解,而是要用最快、最直接的方式给自己贴上一个“我是中国人”的标签,而这整个过程都被她们自己的手机完整地记录了下来。
从滋扰行为到被呵斥,再到拙劣的伪装,一切都被镜头忠实地捕捉,她们不是在应对冲突,而是在生产内容,生产一则“中国人在韩国被欺负”的内容,果不其然她们将视频上传到网络,并配上“在韩国被针对”的旁白,这无疑是对这套自编自导剧本的“官方解读”。
同一段视频,同一个故事,当它被投放到韩国、越南和中国三个截然不同的舆论场时,就引发了天壤之别的解读。
在韩国的“观众席”上,人们的视角聚焦于公共秩序与个人诚信,韩国网民看到的是深夜扰民的恶劣行为,以及被人当场戳穿后的狡辩与欺骗。
这两个女子的目的非常简单,就是利用“中国人”的身份,在韩国捣乱、搞破坏,让韩国人仇视中国,但她们似乎忘了自己的口音,韩国网友像侦探一样,从来两名女子那蹩脚发音中分析出越南口音的蛛丝马迹,展开了一场网络“事实核查”。
最终公众的愤怒指向了肇事者“缺德”和破坏社会规则的行为本身,讨论很快从个人素质上升到社会管理层面,比如“是否应该给外籍劳工开设文化课程”,他们不理解这两人是怎么做到,脸不红心不跳的用蹩脚的中文冒充中国人的。
然后再看中国观众席这边,不听声音,只看内容和配文,我们最直观感受到的就是,我们国人在韩国街头拍视频,却被韩国人斥责,可当你打开声音会发现,他们蹩脚的不能再蹩脚的中文,能把人听的抓狂,国人不解,怎么总有老外抓中国背黑锅。
最后当镜头转向越南的观众席时,画风就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越南主流媒体和大量网民,几乎完全忽略了“深夜噪音扰民”这一无可辩驳的事实前提,在他们眼中这场表演被解读为在异国他乡面对强者压力时,维护民族尊严的“机智”行为。
视频在越南获得了超百万的播放量,“爱国”、“为国争光”的赞誉声不绝于耳,他们消费的早已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一种“我们成功地对抗了,并把锅甩给了更强者”的集体想象。
这种狂热的情绪,使得少数批评她们“丢人现眼”的理性声音,被彻底淹没在了民族主义的喧嚣之中,甚至还有越南网友直言女士大义,甩锅中国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忍辱负重”的事情,他们的原则就是胜者为王,败者就推卸责任。
在这场精心策划的甩锅大戏中,最值得深思的问题是,为什么偏偏是“中国人”这个角色被选中?其实这背后既有赤裸裸的实用主义算计,也交织着复杂而微妙的历史文化心态。
从实用主义的角度看,中国人是一个绝佳的挡箭牌,因为中国游客和海外务工人员群体实在是太过庞大,遍布世界各地,这使得任何嫁祸行为在逻辑上似乎都更容易让人接受,再加上一些长期存在的负面刻板印象,使得这个群体容易成为被指责的目标。
这种策略并非首创,此前就有越南网红在欧美被投诉后,熟练地谎称自己是中国人,这是一种成本极低、风险看似可控的责任转嫁手段。
然后就是中国人更是一个能够瞬间引爆流量的情感密码,在当地部分网络社群里,抹黑中国等于爱国的行为已经成为一种扭曲却行之有效的流量公式。
这两位女子深谙此道,她们将自己的不文明行为与中国这个符号绑定,不仅成功地为自己开脱,更精准地迎合了部分网民的情绪,从而迅速为自己赢得了大量的关注和支持。她们所熟悉的抖音、快手等社交应用,早已教会了她们如何策划并表演,才能最大程度地博取眼球。
当然在这层算计之下,或许还隐藏着一种更深层次的文化焦虑与身份认同的困惑,有观点分析在长期受到中华文化圈影响的历史背景下,部分越南民众产生了一种复杂的心理,急于划清界限,甚至不惜通过攻击和抹黑对方的方式,来构建和确认自身的独立认同感。
这场从韩国街头开始的个人闹剧,在数字媒体和国族情绪的双重催化下,最终发酵成了一场复杂的跨国文化事件,而事件中的每一方似乎都付出了代价。
那两名越南女性虽然在网络上获得了短暂的虚荣,但在现实中却因宿舍地址被曝光而不敢出门,甚至可能影响到未来越南劳工在韩国的整体就业环境,无辜的在韩中国人,则不得不为这口从天而降的黑锅感到尴尬与困扰,这场哗众取宠的“胜利”最终也反噬了始作俑者。
信息来源:
来源:陌上史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