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孟宪梅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3-26 09:08 2

摘要:“医道漫漫,德行为先,医术为基。”在医学的浩瀚星河中,总有一些名字熠熠生辉,带领后来者奔赴理想的山川湖海。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的孟宪梅,便是这样一位在包头消化学科领域闪耀的杰出人物。

心正药自真

孟宪梅正在查房。

“医道漫漫,德行为先,医术为基。”在医学的浩瀚星河中,总有一些名字熠熠生辉,带领后来者奔赴理想的山川湖海。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的孟宪梅,便是这样一位在包头消化学科领域闪耀的杰出人物。

在患者眼中,孟宪梅是一位谦和温厚的医者,行事言谈间有一种让人踏实之感。而在同事眼中,这位严谨低调的消化内科专家始终不断探寻、勇于突破创新。

深耕临床 诊治病患无数

清晨,阳光还未完全洒进医院,孟宪梅已提前来到工作岗位。她的一天,总是从仔细了解住院病人的情况和医护人员的工作状态开始,紧接着便马不停蹄地赶往门诊楼接诊患者。

“每周一上午我出门诊,从不到8点开始,一直看到下午2点。外地病人很多,有鄂尔多斯、巴彦淖尔,还有乌兰察布、呼市的,甚至外省市也有来的。”孟宪梅说。作为消化内科学科带头人,她深耕临床三十多年,日均门诊量80余人,一年下来接诊患者近1万人次。

一生执着,众人受益。凭着一根“软管”,孟宪梅治愈了众多患者,也赢得很多殊荣——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自治区“草原英才”、自治区“人民好医生”、包头市“最美医生”、包头市“名医工程人才”……这些荣耀背后,是孟宪梅对医生职业的崇敬和对治病救人的执着。

“1984年,我高中毕业时去医院体检,看着医生穿着白衣治病救人,感觉这个职业特别高尚、纯洁,所以高考报志愿的时候,我报考的都是医学院校。”孟宪梅说。

从医三十六载,孟宪梅宛如一颗璀璨的明星,照亮了无数患者康复的希望之路。

“镜”无止境 践行医者使命

过去,消化道早期肿瘤的治疗都需要开胸破腹,手术创伤大、费用高,患者要承受很多痛苦。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兴起,为消化内科医生提供了诊断的“第三只眼睛”和治疗的“内科手术刀”,不仅大大提高了疾病诊断的准确率,还让很多手术在内镜下微创开展,免于做大手术。

在她娴熟的操作下,这把“手术刀”不仅能在消化道腔内进行内镜常规诊治,还能进行黏膜下治疗,为众多病患解决了各种疾病,而她则凭借着精湛技术成为我市乃至周边地区消化内科领域的翘楚。

“微创治疗,是我们消化科的品牌。在消化内镜检查、内镜微创治疗、ERCP技术等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可以说,无论是在消化内镜方面,还是腹腔镜方面,我们的微创技术都走在自治区的前列。”孟宪梅介绍。

“我这肚子疼了好久,一查说是胆管结石,听说手术风险大,心里特别害怕。但孟医生技术太好了,手术很成功,现在我感觉好多了。”一位做完ERCP手术的患者不住地夸赞。

孟宪梅表示,每一次手术都是对自己医术的考验,她会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医学在不断进步,我们医生也不能停下脚步。只有掌握最先进的技术,才能给患者更多康复的机会。”

学科引领 培养医学人才

“包医二附院消化科是1987年成立的,1993年创立了内蒙古消化病研究所,30多年的不懈奋斗,目前,消化内科已经成为自治区的领先学科,并获批国家重点建设专科。”孟宪梅介绍。

肩负推动学科发展重任,孟宪梅就像一位不知疲倦的开拓者,带领着消化内科团队不断探索创新,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多年来,孟宪梅致力于人才梯队培养,为科室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在她的悉心指导和鼓励下,一批又一批的青年骨干茁壮成长,成为科室发展的坚实力量。

在她看来,无论是我市聚力打造医疗高地,还是医院、科室建设发展,医疗人才培养是重中之重。

创新领先一步,学科领跑一路。在诊疗技术创新方面,孟宪梅更是不遗余力。她带领团队积极开展学习,探索掌握新的医疗技术,填补了自治区消化病诊治及内镜微创领域多项空白。其中,无痛胃肠镜技术的开展,为广大患者带来了更加舒适、安全的检查体验。

“包医二附院是一所教学医院,我们科室每位专家都有自己的团队,同时还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甚至需要走进课堂,带本科生的基础课程。无论是学校还是医院科室,我都将科研创新、人才培养放在首位。”孟宪梅说。

行医三十六载,孟宪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医者仁心的深刻内涵。她是患者心中的希望之光,是同事眼中的榜样力量,更是推动包头甚至内蒙古消化内科领域发展的中流砥柱。

“从医很辛苦,但是只要看到病患被治愈,就感觉一切都很值得!”孟宪梅说。

来源:包头新闻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