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周一忱学习的是艺术创作相关专业,将生活中的重要经历转化为艺术作品是他的习惯。2024 年 3 月,奶奶不慎摔倒,刚留学回国的他承担起照顾奶奶的重任,与奶奶同吃同住。大伤之后,奶奶的身体和认知每况愈下,从去年 7 月起,他决定把这段经历做成游戏。
带着对这款游戏的好奇,我们独家采访到了它的开发者 ——32 岁的武汉 90 后小伙周一忱,揭开了这款 “电子家书” 背后的故事。
周一忱学习的是艺术创作相关专业,将生活中的重要经历转化为艺术作品是他的习惯。2024 年 3 月,奶奶不慎摔倒,刚留学回国的他承担起照顾奶奶的重任,与奶奶同吃同住。大伤之后,奶奶的身体和认知每况愈下,从去年 7 月起,他决定把这段经历做成游戏。
谈及为何选择用 Game Boy 的像素方式呈现,周一忱表示,Game Boy 是他童年的伙伴,那些看似抽象的像素颗粒,能唤起他内心深处的情绪,所以成为了他现阶段艺术创作的主要手段。整个游戏的开发时间跨度从 2024 年 7 月到 2025 年 2 月。
在照顾奶奶的最后时光里,有许多小事让周一忱刻骨铭心。他 1 - 3 岁由爷爷奶奶带大,在他印象中,奶奶独立坚强又慈爱。他尤其喜欢推奶奶出去散步,看到奶奶和以前的朋友聊天,那种感觉让他觉得一切都很值得。
关于游戏中奶奶离世的情节,周一忱说,去年 7 月游戏初版完成,但一直没想好合适的结尾。直到 9 月的一个梦,梦到奶奶被一只大鸟接走,在奶奶去世后,他便把这个梦中情节放入游戏,作为结束前的铺垫。
起初,周一忱并不愿意对外分享这款游戏,毕竟亲人离去是很隐私的事,他只是把游戏截图发布在了网上。没想到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关注,大家纷纷留言,很多人都失去过亲人,能从他的作品中得到抚慰,于是他改变了想法,愿意与大家分享。
如今,为了让更多人体验,周一忱把《奶奶》发布在了 Itch.io 这个游戏平台上,供大家免费体验,未来还会出版一批实体卡供大家购买收藏。在游戏里,走到卫生间镜子前,会出现周一忱面无表情的脸,下边还有他去年留下的一行字。当被问到如今是否活成奶奶希望的模样,他坦言离事业有成还很远,目前只是努力让自己不那么糟糕。他和女朋友回国后开了工作室,从事艺术设计类工作,他会坚持以游戏为媒介的艺术实践之路。
在《奶奶》的游戏世界里,玩家能感受到的不仅是周一忱对亲情的追忆,还有他对生命与时间的思考。游戏中的许多细节都源于真实生活——奶奶爱听的戏曲片段、她常坐的那把藤椅、窗台上总忘记浇水的绿植……这些看似平凡的物件,却承载着无法复刻的温情。周一忱说,制作游戏的过程像一场漫长的告别,每一帧像素画面都是他试图挽留记忆的痕迹。
游戏发布后,许多玩家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的通关感受。有人提到,当游戏中的奶奶轻轻哼起一段模糊的旋律时,自己突然想起已故外婆也曾这样哄自己入睡;还有人坦言,在结局处看到那只象征离别的大鸟时,忍不住哭了。这些反馈让周一忱意识到,个体的情感经历竟能通过游戏产生如此广泛的共鸣。“或许正因为失去是每个人都无法逃避的课题,所以这种真诚的表达反而更容易触动人心。”
如今,周一忱的工作室正在筹备新项目,他计划将更多现实题材融入游戏创作。比如,他最近在整理爷爷年轻时写的日记,想通过互动叙事的形式还原上一代人的青春岁月。“技术会过时,但情感不会。”他笑着说,“就像那台老Game Boy,现在看早已落伍,可当年握在手里的兴奋感,至今想起来还是鲜活的。”
当被问及未来是否会制作《奶奶》的续作时,他摇了摇头:“这个故事已经完整了。但我会继续用游戏记录生活——比如父母的老去,或者我和女友养的那只总打翻水杯的猫。”在他看来,游戏不仅是娱乐产品,更可以成为这个时代的“情感容器”,让那些稍纵即逝的瞬间,在代码与像素中获得永恒。
夜深时,周一忱偶尔会重新打开《奶奶》的工程文件,看着屏幕上那个由像素构成的老人缓缓走过虚拟的客厅。他说,这感觉就像推开一扇通往过去的门,而门后,永远有盏为他亮着的灯。不知道你玩过这款游戏吗?有没有哪段与亲人的回忆让你难以忘怀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来源:艺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