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马上入学!一年级新生如何适应新学期?这份实用指南请收好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1 16:04 1

摘要:“家人们,你们幼小衔接都做了啥?”“拼音没学,要紧吗?”……临近新学期开学,不少一年级新生家长坦言自己比孩子还紧张,在社交媒体上热烈讨论着幼小衔接话题。记者梳理了家长们关心的问题,这些经验或许能有所帮助。

摘要:新学期即将到来,准新生家长们不要着急,这些经验可以帮孩子更好适应新学期。

“家人们,你们幼小衔接都做了啥?”“拼音没学,要紧吗?”……临近新学期开学,不少一年级新生家长坦言自己比孩子还紧张,在社交媒体上热烈讨论着幼小衔接话题。记者梳理了家长们关心的问题,这些经验或许能有所帮助。

开学前,先做好这些方面准备

从幼儿园到小学,小朋友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幼儿园里,更多的是玩耍和游戏,而在小学,学习成为了主要任务。这种角色的转变可能会让小朋友产生紧张、焦虑等情绪,所以做好心理准备至关重要。

临近开学,有些小朋友可能从期待小学生活到了有些紧张,甚至可能会说“不想上学”,这时候家长要怎么办呢?家长们要认真对待学校组织的“新生培训”,在这几天里,学校老师会带着小朋友们熟悉学校的环境,比如教室、操场、厕所等。在午餐环节,会有老师教小朋友如何铺餐垫,如何领餐等。还会有各科老师逐一走进课堂,与小朋友们建立熟悉感,同时交代一些课堂要求。

如果小朋友还是对小学生活担心,家长要多和孩子沟通,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担忧。如果小朋友害怕老师,家长可以告诉他们老师就像幼儿园的老师一样和蔼可亲,会关心和帮助每一个同学;如果小朋友担心自己学不好,家长可以鼓励他们,告诉他们没关系,并且爸爸妈妈会一直支持他们。

除了做好心理上的准备,家长还要帮助孩子调整作息,养成良好的习惯。幼儿园和小学的作息时间有很大的不同,小学的上课时间更早,放学时间更晚,而且每天的课程安排也比较紧凑。为了让小朋友能适应小学的作息,家长需要提前帮助他们调整作息时间。

还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在幼儿园期间,早上和下午都有点心时间,即使早饭没有吃饱,到幼儿园也可以进行补充。上了小学,小朋友早餐要吃好吃饱,这样才能为上午的学习提供能量。学校午餐也不同于幼儿园,有AB套餐可以挑选,家长可以在选餐时多听听小朋友的意见,小朋友也要不挑食、不偏食。

进入小学后,小朋友会遇到很多新同学和新老师,学会与人相处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家长要教给小朋友一些社交技巧和礼仪,比如主动向老师和同学问好、说谢谢、对不起等,要教会小朋友尊重老师,听从老师的教导。与同学、同桌相处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一些矛盾冲突,家长可以在家与小朋友先模拟可能会遇到的一些冲突,逐一教孩子怎么化解。比如如果和同学发生了争吵,要先冷静下来,然后好好沟通,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同时也要倾听对方的意见,互相理解、互相包容。如果自己解决不了,可以向老师求助。

知识学习别担心,开学还有适应期

“写字班”“拼音班”“100以内加减法计算”……这个暑假里,不少家长开始突击“鸡娃”,给孩子报了各种各样的幼小衔接班。事实上,在一年级开学后,各校都从实际情况出发,为小朋友们设置了“学习准备期”。

在2到4周的“学习准备期”里,语数英等各科的学习进度放慢、内容减少,同时设置“综合活动”取代拓展型、研究型课程,让学生在活动、游戏中顺利实现幼儿园到小学的平稳过渡,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和习惯培养。

对于家长担心学科性适应,比如拼音教学等,上海几年前就改革了汉语拼音教学方法。比如,在汉语拼音集中教学的第一阶段,孩子们将集中学习单韵母,无识字、朗读儿歌等要求。第二个阶段,孩子们集中学习声母、复韵母、前鼻韵母、后鼻韵母、整体认读音节以及音节的拼读,此外将有少量配合拼音学习的汉字认读和儿歌朗读。总的来说,通过加强汉语拼音“集中教学”,并在此阶段减少汉字认读数量,不作汉字书写要求,课堂中汉语拼音教、学、练的时间将大大增加,孩子们将有更充分的时间学习拼音、练习拼音,完全可以通过校内学习掌握汉语拼音。

对于刚入小学的小朋友来说,与其“抢跑”提前学学科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更重要。

家长要让小朋友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避免磨磨蹭蹭。家长可以给孩子设置时间要求,并且要认真书写,不马虎、不潦草。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要让小朋友独立思考,遇到问题先自己想办法解决,如果实在解决不了,再向家长请教。

还要让小朋友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预习可以让小朋友了解新课的内容,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这样在上课的时候就能有针对性地听讲,提高学习效率。家长可以和小朋友一起预习,教他们如何看课本、画重点。另外,小朋友要养成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眼睛要看着老师,耳朵听着老师讲课,跟着老师的思路走,积极思考,勇于回答问题。

此外,家长可以适度“偷懒”,不要一切“包办”,让小朋友养成整理学习用品的习惯。每天晚上睡觉前,要让小朋友自己整理好第二天需要带的课本、作业本、文具等,把它们放进书包里,同时学会收拾书桌和书包,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穿衣、喝水、上厕所,这些小细节也要注意

在校园门口,家长叮嘱最多的话是什么?“认真听讲,多喝水”。在幼儿园里,老师会提醒小朋友们喝水、上厕所,但是到了小学,这些就需要小朋友们自己提醒自己了。家长们要让小朋友养成课间喝水、上厕所的习惯。

在幼儿园时,吃午饭是小朋友们排排坐,老师来分饭,到了一年级,小朋友们要学会自己排队去领餐,因此要学会自己端饭、端汤,不浪费粮食,吃完后要把餐具放到指定的地方。

“校服穿错了”“作业本不见了”……这是一年级家长群中最多的话题。课间或者上体育课时,小朋友可能会脱掉校服,如果“随手扔”,可能就找不到了。因此,家长们不但要在校服上缝好姓名贴,还要教会孩子将脱掉的外套放好,不要与他人混淆。此外,还要学会记录每天的作业,并将“记录本”带回,小朋友要学会检查书包和作业,避免将其他人的书本或作业带回。

“开开心心上学来,安安全全回家去”,家长要教孩子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识,让他们时刻注意自身安全。比如,在上学和放学的路上,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要走斑马线,看红绿灯,不闯红灯,不横穿马路。家长如果骑电瓶车接送孩子,要按规定佩戴好头盔。

在学校里,要让小朋友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攀爬栏杆、窗户等危险的地方,不玩危险的游戏。在上下楼梯的时候,要靠右行,不推挤、不打闹,避免发生意外。

家长也要做好心理调适

不少家长都调侃,一辅导作业就“鸡飞狗跳”,很多一年级新生家长也开始紧张了。除了孩子要做好心理准备迎接新学期外,家长也要做好心理调适。

进入到一年级后,家长会发现有些小朋友“英语水平很高”“写字很棒”“数学计算快又准”,转头看自己家娃,还在“一脸懵”,不免焦虑。家长要调整对“成长”的期待,别苛责孩子,要知道从幼儿园的课堂到小学的学习,这个过渡需要时间。孩子可能出现上课走神、作业拖沓等情况,这是正常现象,家长需耐心引导,而非急于批评。

家长要学会接纳自身的焦虑情绪。“他会不会跟不上进度?”“他会不会处理不好和同学的关系?”“老师会不会不喜欢他?”……这些焦虑情绪都是正常的,但不要传导给孩子,这样会加重孩子的压力。家长可以通过与其他新生家长交流、向老师请教等方式缓解焦虑。

此外,家长要学会放手,从“照料者”转向“引导和支持”,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的同时,也要在孩子需要时及时提供帮助,把握好 “管” 与 “放” 的尺度。

小学生活是一个新的开始,适应小学生活则是一个持续过程,这期间或许会出现小朋友的情绪反复,家长要保持耐心,倾听他们的声音,告诉他们“爸爸妈妈在你身边支持你”,和孩子一起面对挑战,成为他们坚实的后盾。

头图为临近开学,家长带着小朋友购买学习用品。劳动报记者 贡俊祺 摄影

来源:劳动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