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微小说:小姨子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1 16:13 2

摘要:市人社局的公示栏前围了半圈人,晨光透过树叶在 “拟辞退人员名单” 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第三个名字 “柳曼” 被人用指甲划出淡淡的痕迹,像道未愈的伤疤。办公室主任老周远远看着,喉结不由自主地滚动 —— 这个名字的主人,是局长赵立东的小姨子。

市人社局的公示栏前围了半圈人,晨光透过树叶在 “拟辞退人员名单” 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第三个名字 “柳曼” 被人用指甲划出淡淡的痕迹,像道未愈的伤疤。办公室主任老周远远看着,喉结不由自主地滚动 —— 这个名字的主人,是局长赵立东的小姨子。

“周主任,赵局叫您。” 实习生小张的声音带着怯意,手里的保温杯还冒着热气,“刚才纪检组的王组长来过,把柳曼姐的考勤表拿走了。”

赵立东的办公室弥漫着烟草味,窗台上的绿萝叶子黄了大半。他捏着那份被退回的报销单,“办公用品” 四个字的笔迹张扬得刺眼。上周审计局送来的核查报告就摊在桌角,柳曼用这张单据报销的两千元,实际上买了套进口化妆品,发票是电脑城的老板帮忙开的。

“老周,你说这事……” 赵立东的指节泛白,烟灰落在锃亮的皮鞋上,“她是我爱人唯一的妹妹,当年妹夫走得早,我答应过要照顾她们娘俩。” 他的目光飘向窗外,人社局的牌子在阳光下泛着冷光,像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在心头。

老周往茶杯里续着水,蒸汽模糊了镜片:“赵局,纪检组已经找柳曼谈过三次了。” 他从抽屉里抽出份考勤表,红笔圈出的空白格外醒目,“这半年她迟到四十六次,早退二十七次,还有十三天无故旷工,同事们都看着呢。”

赵立东捏着考勤表的边角,纸张在掌心微微发颤。他想起三年前把柳曼安排到社保科时的情景,妻子在厨房炖着汤,说:“曼曼一个人带孩子不容易,给她个轻松点的岗位就行。” 那时柳曼穿着碎花连衣裙,怯生生地说:“姐夫,我一定好好干。”

社保科的办公室里,柳曼正把抽屉里的零食往包里塞。她的指甲涂着亮粉色的指甲油,和桌上的退休人员登记表形成刺眼的对比。科长老李背对着她整理文件,钢笔在 “复核人” 一栏悬了半天,始终没落下 —— 上个月有份养老金发放错误,本该签字的柳曼却在逛街,最后只能由他承担责任。

“曼曼,赵局叫你。” 老周的声音打破了沉默。

柳曼把最后袋薯片塞进包,拉链声在安静的办公室里格外刺耳:“知道了。” 她经过公示栏时瞥了眼自己的名字,嘴角撇出抹不屑,“姐夫就是做做样子,谁敢真动我?”

赵立东看着走进来的小姨子,裙摆上的流苏晃得人眼晕。他记得上周家长会,柳曼的儿子抱着他的腿说:“舅舅,妈妈又去打麻将了,作业没人签字。” 孩子的书包洗得发白,背带处打着补丁。

“曼曼,审计局的报告你看了吗?” 赵立东把报销单推过去,油墨味混着烟草味呛得人发晕,“这钱必须退回来,还有考勤……”

“姐夫你什么意思?” 柳曼的声音陡然拔高,手链上的水钻在灯光下闪烁,“我用这点钱怎么了?当年要不是我姐拦着,你能坐上这个位置?” 她抓起桌上的陶瓷杯就要摔,瞥见门口的人影又悻悻放下,“我姐刚做完手术,你忍心让她生气?”

走廊里传来脚步声,纪检组的王组长抱着文件夹经过,目光在半开的门缝里停顿片刻。赵立东的后背瞬间沁出冷汗,上周民主生活会上班子成员隐晦提出的 “裙带关系” 问题,此刻像根针抵在喉头。

“下午把钱交上来。” 赵立东的声音干涩,“明天开始…… 你先休息段时间。”

柳曼摔门而去的声响震得窗玻璃发颤。老周进来收拾残局时,发现赵立东的手在抖,烟灰缸里的烟蒂已经堆成了小山。“赵局,刚才接到市委办电话,说下个月要开展作风整顿。” 他压低声音,“王组长在会上说,要拿典型案例开刀。”

傍晚的家属院飘着饭菜香。赵立东刚走到楼下,就看见妻子扶着墙咳嗽,苍白的脸上还留着术后的憔悴。“曼曼说你要辞退她?” 妻子的声音很轻,却像块石头砸在他心上,“她要是没了工作,小宝怎么办?”

客厅的茶几上摆着柳曼送来的保温桶,里面是给病人炖的鸡汤。赵立东掀开盖子,油花下面沉着只没炖烂的鸡头,像只窥视的眼睛。他想起昨天在菜市场,碰到柳曼的婆婆提着捆青菜,老人叹着气说:“曼曼又输了钱,把小宝的学费都拿去还债了。”

“她在单位…… 不太合适。” 赵立东替妻子掖了掖被角,消毒水的味道钻进鼻腔,“我给她找个别的工作,超市收银员或者……”

“你就是嫌弃我们家!” 妻子突然激动起来,输液留下的针孔在手腕上格外显眼,“当年你穷得叮当响,是谁把嫁妆当了给你凑路费?现在当了局长,就不认亲戚了?”

争吵声惊动了邻居,三楼的张老师探出头张望。赵立东猛地闭了嘴,他看见对方眼里一闪而过的鄙夷 —— 去年柳曼在小区门口和保安吵架,说 “我姐夫是局长,信不信让你滚蛋”,这话至今还在家属院流传。

深夜的书房亮着孤灯。赵立东翻出泛黄的日记本,结婚那天的字迹洇着水痕:“我赵立东发誓,永远对淑敏好,照顾好她的家人。” 旁边贴着张全家福,那时的柳曼还是扎着马尾辫的小姑娘,抱着他的胳膊笑得腼腆。

手机突然震动,是老周发来的照片。社保科的同事在微信群里聊天,有人说 “柳曼又没来,咱们又得替她干活”,还有人发了个 “蛀虫” 的表情包。赵立东摸出藏在抽屉里的举报信,匿名信上的字迹歪歪扭扭,却把柳曼虚报冒领的明细列得清清楚楚。

第二天一早,柳曼没来上班,却托人送来份医院诊断书,“抑郁症” 三个字的诊断结果盖着鲜红的印章。赵立东捏着这张昨天刚开的证明,突然想起柳曼的朋友圈,昨晚还晒着在 KTV 唱歌的视频,配文是 “不醉不归”。

“赵局,市纪委来电话。” 老周的声音带着颤音,“说接到实名举报,要查柳曼的问题,还要…… 追究领导责任。”

赵立东在辞退审批表上签字时,笔尖划破了纸页。阳光透过百叶窗在 “负责人意见” 栏投下条纹阴影,像道无法逾越的鸿沟。他想起刚参加工作时,老局长说的话:“当官先做人,人情不能大于王法。” 那时他还年轻,觉得这话太过生硬。

柳曼来收拾东西那天,社保科的人都低着头。她把盆栽摔在地上,陶瓷碎片溅到老李的皮鞋上:“你们都等着,我姐夫早晚会把我弄回来!” 路过局长办公室时,她狠狠啐了口唾沫,声音大得整层楼都能听见。

老周看着赵立东把自己关在办公室,烟灰缸里的烟蒂又满了。公示栏前的人群渐渐散去,“柳曼” 的名字被雨水打湿,模糊成团灰色的印记。纪检组的王组长经过时驻足片刻,对老周说:“赵局这次…… 不容易。”

周末的医院走廊,赵立东给妻子削着苹果。窗外的玉兰花开得正盛,妻子突然抓住他的手:“昨天曼曼来道歉了,说她不该撒谎。” 她的眼圈泛红,“其实我都知道,她拿回家的那些东西,来路都不正。”

削好的苹果在盘子里慢慢氧化,变成难看的褐色。赵立东想起柳曼离开时通红的眼睛,想起社保科同事们松了口气的表情,想起老局长那句 “王法”,突然觉得心里某个沉重的东西,终于落了地。

作风整顿大会上,赵立东做了深刻检讨。台下的掌声真诚得让他眼眶发热,老周递来的茶杯里,飘着淡淡的菊花香。公示栏换上了新的名单,“优秀员工” 的照片里,老李笑得格外灿烂,他胸前的钢笔,还是当年赵立东亲手奖给他的。

一个月后,柳曼在社区超市当了收银员。赵立东去看她时,正碰到她给顾客找零,动作生涩却认真。小宝在旁边写作业,铅笔盒上贴着 “三好学生” 的奖状。“姐夫,” 柳曼的声音有些哽咽,“超市管饭,晚上还能辅导小宝功课。”

夕阳把三人的影子拉得很长,落在超市的玻璃门上,像幅温暖的剪影。赵立东摸出钱包里的全家福,照片上的柳曼依然扎着马尾辫,只是此刻再看,他终于明白,真正的照顾不是纵容,而是让她活成挺直腰杆的模样。

办公室的绿萝抽出了新芽,赵立东给它浇着水,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叶片上,折射出细碎的光芒。老周拿着新的考勤表进来,笑容里带着轻松:“赵局,这个月的出勤率百分之百,大家都说干活都有劲了。”

赵立东点点头,目光落在墙上的 “为人民服务” 五个字上。字迹被岁月磨得有些模糊,却比任何时候都清晰。他知道,那次艰难的决定,不仅保住了人社局的风气,也让小姨子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轨迹。

日子一天天过去,柳曼在超市的工作越来越熟练,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她不再像以前那样张扬跋扈,偶尔还会主动帮社区里的老人拎东西。小宝的成绩稳步上升,每次见到赵立东,都会恭恭敬敬地叫一声 “舅舅”,然后骄傲地展示自己的奖状。

市人社局的工作氛围也越来越好。没有了特殊对待,大家都凭实力说话,效率提高了不少,年底还被评为了 “先进单位”。赵立东在总结大会上说:“规矩面前,人人平等。只有守住底线,才能赢得大家的信任。” 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这掌声里,有敬佩,有认可,更有对未来工作的期许。

有一次,赵立东去社区办事,正好遇到柳曼在给超市进货。她满头大汗,却丝毫没有抱怨,看到赵立东,还主动打招呼:“姐夫,你来了。” 赵立东看着她忙碌的身影,心里很是欣慰。

晚上回家,妻子做了一桌子菜,特意给赵立东倒了杯酒:“立东,谢谢你。曼曼现在这样,我就放心了。” 赵立东举起酒杯,和妻子碰了一下,一饮而尽。酒的辛辣中,带着一丝甘甜,那是释然的味道。

他知道,人生中总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有些选择看似艰难,却能指引人走向正确的方向。辞掉小姨子,看似是斩断了亲情的羁绊,实则是用另一种方式,让亲情在规则的框架内,更加健康地延续。

窗外的月光皎洁,洒在窗台上的绿萝上,叶片上的露珠闪闪发光。赵立东相信,只要坚守原则,恪守本分,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会像这绿萝一样,焕发出勃勃生机。

来源:十洪都烟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