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传统丧葬模式主要以土葬、火葬为主,然而随着社会发展,这两种丧葬模式也不再适用,于是人们推出了更多新型的葬礼模式。
人这一生要经历生老病死,生代表着相聚,死代表着离别。
离别与相聚相比,离别更令人难过伤心,因此人们要为逝者筹办盛大而又庄重的葬礼。
传统丧葬模式主要以土葬、火葬为主,然而随着社会发展,这两种丧葬模式也不再适用,于是人们推出了更多新型的葬礼模式。
19世纪,美国一位作家惠特曼《草叶集》中写道一句话:“我把自己交付给泥土,我将从我爱的青草里长出来,假如你需要我,可以在你的靴底找到我。”
而美国也推出了一种葬礼模式,用遗体种树,正是对这句话的最好体现,让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得到了延续。
遗体种树的方式就是把遗体转化成营养土,在美国Recompose殡仪馆,有很多制作堆肥的桶,工作人员把遗体包好,然后放在桶里,他们还会播放逝者喜欢听的音乐。
在音乐的陪伴下,遗体慢慢分解,成为营养土,整个过程大约1-2个月。
遗体变成营养土虽然只有0.8平方米,但因为富含多种营养,所以特别适合种树。
相比于传统葬礼,这种新型的葬礼最大的优点就是环保。
我们知道,无论是土葬还是火葬,都会对环境土壤有一定的污染。
特别是火葬,焚烧遗体需要消耗特别多的能源,产生的污染气体也特别多。
现如今,我们生活的环境已经不容乐观了,如果不能改变传统葬礼模式,那么环境就会遭到持续性破坏。
还有土葬,农村地区依旧有很多老人希望自己百年之后土葬,可是土葬就意味着要砍伐树木制作棺材。
正所谓十年育树,一棵树种植十年之久才能长为参天大树,随意砍伐的话,将来就没有树木为我们提供新鲜的氧气了。
再看美国这种将遗体做成营养土的葬礼模式,不仅避免了传统葬礼的弊端,还可以用形成的土壤种树,持续为环境提供新鲜的氧气。
在情感寄托上,传统的葬礼模式需要等到专门的纪念日,人们才会去祭拜。
然而,将遗体分解成营养土用来种树种花,亲戚们可以把它带回家,细心浇灌照顾,这样逝者就能以另一种方式继续陪伴家人。
听说美国有一个人就选择这种方式下葬了母亲,并且种植了20多棵树,还成立了母亲纪念馆。
他通过这种方式让母亲陪在自己身边,并且将生命的意义升华了。
然而,这种葬礼也面临着争议与挑战,首先在推广的时候,很多人可能无法接受这种葬礼,将亲人变成土壤有违背常理。
而且这种葬礼的价格比较贵,据说处理一具遗体就得将近7000美元,也就是5万人民币。
父母双亲如果都用这种方式下葬,那么就是10万元,这笔钱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实在是一笔不菲的支出。
当然,除了种树之外,还有很多新型的葬礼方式,比如冰葬、海葬以及花葬等。
冰葬最早是北美爱斯基摩人的丧葬习俗,这里天气寒冷,大部分地区都是冰天雪地的,当家中老人去世后,他们就会把亲人的遗体放入冰中,时间长了遗体也会被自然分解。
现代冰葬也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调整,他们将逝者的遗体放入-196℃的液氮中,这样极低温度下,遗体就会被冻住,只需要超声波就能将遗体震碎成粉末。
然后,人们再通过真空干燥的方式去除其中的水分,这样就得到了干燥的骨灰。
接下来,人们还要将处理好的骨灰放入可自然降解的容器中,埋入地下。
从冰葬的过程来看,其实和火葬有异曲同工之处,只不过它们的区别在于处理遗体。
冰葬不需要消耗燃料,而且处理完的遗体也不会对自然环境造成危害。
可是冰葬需要使用的液氮以及装骨灰的容器造价比较高,这也使得普通家庭不会选择冰葬。
对于殡仪馆来说,他们不推广冰葬主要是因为技术问题和设备问题。
采购相应的设备需要不少钱,再加上实际操作过程中,还需要专业的人员进行操作,对殡仪馆来说投入也较高。
不过冰葬也有好处,它最大的优势就是能保存遗体内的DNA和细胞,将来科学家们进行遗传研究和进行其他的科学研究,可能会发挥更大的价值。
还有海葬,也是一种新型环保的葬礼方式。
最早海葬兴起于沿海的国家和城市,他们生活依赖海洋,因此对海洋有敬畏之心,死后回到大海也预示着完整圆满。
我们国家的领导人有很多就是选择海葬,但是普通人选择海葬是很少的。
虽然海葬相比传统的葬礼模式能省下很多土地,但海葬之前需要进行遗体特殊处理,这个价格是比较高的。
另外海葬的管理也比较复杂,如果没有明确的规定,随意将遗体或者骨灰放入大海也可能会引起其他的污染。
还有一些人不认可海葬,主要是觉得海葬之后,逝者进入广阔的大海中,后人在祭拜的时候,没有一个相对固定的场所,这也不符合人们的要求。
最后再看花葬,前段时间琼瑶离开就选择了花葬。
花葬主要是将逝者的骨灰盒花的种子混合,然后种植在指定的位置,骨灰中含有较多的营养,可以滋养花朵,让它绽放的更加美丽。
花葬这种方式十分唯美,并且当花朵绽放的时候,逝者的生命也以一种美丽的方式延续。
不过花葬是一种比较小众的葬礼方式,并且在日后维护上,也要比传统的土葬火葬更难。
需要专门的人进行花卉管理和修剪,如果没有人去做这件事,那么花葬就失去了意义。
总之,在环保理念的影响下,传统葬礼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新型的葬礼模式也因管理不完善、价格较高,以及观念冲突等,导致无法被人们接纳。
不过,相信在未来,一定会有更好的葬礼方式,被人们接纳。
来源:热心苹果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