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乐平市公安局深入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高度重视防溺水工作,积极以公安的主动,促进部门协同、社会联动、群防群治,会同教育、各乡镇街道、消防救援、应急管理、卫生健康等部门,健全完善防溺水“四个一”设施,强化巡逻防控,加大防溺水宣传,持续做实做细防溺水“
乐平市公安局深入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高度重视防溺水工作,积极以公安的主动,促进部门协同、社会联动、群防群治,会同教育、各乡镇街道、消防救援、应急管理、卫生健康等部门,健全完善防溺水“四个一”设施,强化巡逻防控,加大防溺水宣传,持续做实做细防溺水“1+4+1”工程,为强化防溺水安全网保驾护航。
“夏季百日行动”以来,乐平市公安局针对传统防溺水工作中的痛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开拓思路,创新举措,精准发力,推动在全市重点水域形成“AI智能视频监控+无人机巡查+人工处置”三位一体模式,用智能科技助力筑牢防溺水立体防护网,做到防患于未“溺”。今年6月中旬以来,全市未发生中小学生溺亡事故。
智能监控筑防线:
AI技术开启水域全天值守
为提升防溺水工作的精准性,乐平市公安局积极推动全市重点乡镇街道联合电信、移动公司,引入科技手段,在全市10个乡镇74处重点水域安装AI视频智能识别设备99个(持续增设中),划定红色警戒范围,构建起AI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了对危险水域的全天候智能监测。该系统通过高清摄像头与AI算法的结合,具备闯入识别、人形跟踪、行为分析等功能,精准识别靠近危险水域的人员,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触发语音警报,并将预警信息同步推送至其监护人、巡查人员和网格员手机端APP,实现了警示语音自动播放与手机端同步提醒的双重预警,形成了“发现-预警-处置”高效闭环管理。这些“电子哨兵”如同不知疲倦的守护者,24小时紧盯重点水域动态,有效填补了人工巡查的空白时段,逐步推进防溺水工作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警”转变。AI智能视频监控安装近两个月以来,累计发出有效预警528次,成功劝阻危险行为26起,远程喊话劝导17人次,及时化解了溺水的隐患。
空地协同强巡查:
无人机架起立体化防控网
针对传统人力防溺水巡查存在的盲区多、效率低等问题,进一步延展AI智能视频监控的“视觉”范围,乐平市公安局尝试并推动引入搭载高清摄像头和AI识别系统的无人机巡航,构建“空中+地面”的立体巡防体系。无人机巡航不仅巡查速度快、覆盖水域广,而且能节约大量人力巡查。通过无人机自动巡航、智能识别、实时图传,第一时间捕捉重点水域岸边聚集人群、野泳嬉水等风险行为,并立即循环播放“防溺水六不准”等安全知识,进行空中喊话警示劝导。同时,当遇有险情,无人机操控员可驱动无人机搭载防溺水救生设备,在黄金救援时间内为落水群众定点投放,并将精准位置信息推送至情指中心,迅速启动快反机制,指令附近警力立即赶赴现场,与镇村干部、巡查网格员、社区志愿者、蓝天救援等形成联动,构建起快速响应的“空中预警、地面处置”的一体化防控体系。这种空地高效联动极大提升了防溺水效率,据无人机操控员统计,无人机1小时巡航的水域面积远远超过传统巡逻车1天的工作量,防控范围扩大5倍以上,处置响应速度提升了70%。
人技融合聚合力:
多元共筑防溺水安全堤坝
科技手段需要与扎实的“人防”基础相结合才能发挥最大效能。乐平市公安局积极推动各乡镇街道持续夯实防溺水基础工作根基,联合巡查全市“四个一”防溺水设施1516处,将损坏的151处全部修复增补到位;会同教育部门对近4万留守儿童、困难儿童等重点人群全覆盖摸底,建立“一人一策”管护档案;强化防溺水宣传与演练,开展“防溺水警示课”437场,在全市影院播放防溺水短视频《珍爱生命,预防溺水》6940场次,联合消防救援、应急管理、卫生健康等部门和蓝天救援等社会力量开展防溺水救援实战演练18场、情景模拟演练289场;创新群防群治工作机制,构建“邻里盯防+定点值守+网格巡查”的联防体系。推动各乡镇街道组织水域周边住户、村民,发现有未成年人靠近危险水域、在水边嬉戏等情况时,第一时间上前劝阻并告知其监护人或防溺水巡查人员,并根据水域分布特点,在池塘、河流、水库等重点区域设立专门防溺水安全员,选拔责任心强、熟悉水性的村民担任,在每日中午、傍晚高温时段等溺水事故高发期进行定点安全值守,随身携带救生圈、救生绳等设备,及时劝阻野泳、嬉水等危险行为。同时,联合镇村干部、教师、网格员、义警、社区志愿者等组成防溺水联合巡查队,对辖区重点水域开展常态化巡查,重点检查“四个一”设施配备及AI智能视频监控运行状态,形成“部门联动、点面结合、社会参与”的防控格局。今年6月以来,全市共开展防溺水巡查1520次,成功劝阻危险行为63起,有效降低了溺水事故发生风险。
防溺水工作是人民群众关注度非常高的重要民生工作,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乐平市公安局将接续推进AI智能视频监控、无人机巡查等“技防”手段与夯实防溺水基础工作、网格化巡防、群防群治等“人防”措施的优势互补,逐步构建起全天候、全覆盖、立体化的防溺水安全网络,实现从人海战术到精准防控的转变,为人民群众筑牢生命安全的“铜墙铁壁”。
来源:江西政法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