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阅读此文前,为了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可以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本文章内容均有可靠的信息来源,相关信源加在文章结尾
【前言】
在两岸关系日益紧张的背景下,台湾当局的动向一直备受关注。
福建工程的实施不仅将给金门岛带来更稳定的水源,更可能对台岛民众的生计带来正面影响,但赖清德最害怕的,或许就是这一现实。
那么,赖清德为什么害怕大陆的“诚意”呢?
【赖清德的“防线”】
赖清德上任以来,台当局的对台政策一直不断加码,尤其是在两岸问题上,民进党更加推动“台独”议程,强化“防御”手段。
与赖清德的紧张布局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陆福建省的金门供水计划,福建省已经规划了第二条供水通道,预计将在2026年前后开始建设,整个项目将持续5到8年。
这条新的供水通道将通过龙岩市引水,经过漳州市,最终从厦门市向金门岛提供更多水源。
当前,福建对金门的供水量约为每天2万吨,如果这一新通道顺利建设,供水量将增加到280万吨,极大地缓解了金门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这一计划不仅有利于金门的民众,也减轻了台本岛的供水压力,对2000多万台湾民众来说无疑是个大好消息。
尽管台湾当局对这一计划的存在一直保持低调,甚至不敢公开宣传,但福建的这一“善举”却让台湾民众开始意识到大陆并非“敌人”。
早在30年前,大陆就开始考虑如何为金门提供稳定的水源,并在2018年实现了首次通水,尽管两岸局势时有紧张,但大陆对金门的关怀却没有因政治局势而改变。
这与赖清德所推动的“台独”议程相对立,当这项供水计划在台岛民众中传播开来,台当局的“敌对”宣传可能会遭到彻底质疑。
赖清德一直以来所依赖的两岸紧张局势,在面对福建这项实际且利民的工程时,显得有些站不住脚。
【赖清德逃生计划】
在台湾民众心中,或许有一些人还在幻想着台军能撑住解放军的进攻,但赖清德显然不是这么认为的,尽管台当局一方面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卫”,另一方面,却悄悄为自己准备了应急逃生路线。
这条逃生路线并不只是为了应对台军可能的溃败,实际上是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斩首”行动,尤其是解放军的军事打击。
根据一些媒体的爆料,赖清德为自己和台当局的高层领导人设计了一条“逃生路线”,其中包括通过地下通道撤离到附近的医院或地铁系统。
这一方案的目标非常明确,如果台当局在两岸发生军事冲突时不敌解放军的攻势,赖清德等高层领导人就可以通过这条隐秘通道迅速撤离,以避开来自空中打击或地面突袭的威胁。
台当局显然清楚,台军的防守并不足以抵挡解放军的强大攻势,而一旦台军失守,最重要的就是保证核心领导的安全。
赖清德的“逃生计划”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近年来,解放军不仅在东海岸加强了对台湾海空域的常态化巡航,还在周边海域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演练。
这些军事部署,使得赖清德所依赖的逃生通道变得越来越脆弱,解放军在台湾东部海域的存在,逐渐让赖清德的逃生路线成为了一个不可能实现的计划。
最初,赖清德的设想是通过直升机从台北逃往东部海域,再飞往日本与那国岛,但解放军海军的舰艇和空军的巡逻,几乎把整个东部海域和空域都牢牢控制住了,任何突发的撤离行动都会在第一时间被解放军监测到。
即使台当局能在短时间内准备好直升机或其他设备,一旦进入解放军的监控范围,逃脱的机会几乎为零。
【政治“纯度测试”】
赖清德当局在内外压力下,开始加紧对台湾社会各阶层的“纯度测试”,特别是在对台军和公务体系的清洗上,采取了一系列令人担忧的举措。
赖清德要求所有军公教人员进行“效忠声明”,不仅是公务人员,连与大陆有任何关联的人员都被要求全面筛查。
这一举措的背后,不仅仅是为了防范所谓的“大陆渗透”,更是为了确保台军和公务体系中的“忠诚度”,以防止内部人员在关键时刻的叛变或动摇。
这让那些曾在大陆学习或工作过的台湾民众成了潜在的“清查对象”,许多人开始质疑,台当局究竟是在为了国家安全做防范,还是在进行一场政治清洗?
同时,岛内的年轻人也对这种“去中化”的政策产生了强烈反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申请大陆证件,希望借此避免兵役。
台当局的强制兵役制和越来越严苛的“去中化”政策,让许多人觉得,台当局不仅剥夺了他们自主选择的权利,还将他们推向了可能的战场。
面对这种情况,岛内的反感情绪逐渐升温,年轻人对台军的信任和支持正在迅速下降,岛内专家和民众纷纷站出来批评台当局的做法,认为这不仅无助于台湾的安全,反而加剧了两岸的对立,令台湾社会日益分裂。
台当局试图通过这种“纯度测试”来巩固其内部的权力基础,但事实证明,这种做法并不能改变两岸关系的根本问题。
相反,它让更多岛内民众开始清醒,民进党当局对“台独”的执迷不悟,可能会让台湾面临更大的安全风险。
【两岸关系】
无论是大陆的经济政策,还是两岸民众日益紧密的交流,统一的趋势早已无可阻挡,台当局试图通过“去中化”政策来切断与大陆的关系,但这些手段的效果愈发显得苍白无力。
事实上,台湾民众与大陆的联系已经深入到各个领域,从经济合作到文化交流,从民间互动到教育合作,很多台湾年轻人已经在大陆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机会和未来。
这种密切的联系,远非台当局能够简单割裂的。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台湾年轻人选择到大陆发展,他们在大陆的工作机会、医保福利等社会保障制度中受益匪浅。
尽管民进党当局大力推动“台独”政策,强化与美国和日本的关系,但这并不能阻止民众的心态发生变化。
许多台湾民众,尤其是年轻人,已经意识到,台当局的“台独”路线并非代表台湾整体利益,反而是在不断制造社会的对立与矛盾。
大陆的一系列政策也在不断深化两岸的经济文化合作,尤其是在促进台湾民众到大陆发展方面的举措。
两岸之间的互联互通不仅体现在商业领域,也在教育、旅游、文化等多个领域实现了广泛的合作。
更重要的是,大陆的政策日渐开放,台湾民众的待遇和权利保障在大陆得到了充分体现,许多台湾企业在大陆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机遇,这些实实在在的利益,让不少台湾民众对台当局的“去中化”政策产生了疑虑。
两岸关系的未来,显然已经不再仅仅是赖清德和民进党当局可以控制的局面,党当局的“台独”路线,恐怕只会让自己在历史的洪流中逐渐被边缘化。
统一的大势所趋,已经成为一种无法逆转的趋势,未来不管民进党当局如何努力,它们都无法阻止两岸关系的统一进程。
【结语】
赖清德在推动“台独”议程的同时,恐惧大陆的实力和台湾民众对两岸关系的真实感知。
尽管他在加紧“防御”措施并加强政治“纯度测试”,但随着解放军海空力量的增强,以及两岸日益紧密的经济文化联系,台当局的“台独”路线注定将走向失败。
未来两岸关系的发展无可避免地会朝着统一方向迈进,而赖清德越是挑战这一趋势,就越会加速岛内社会的裂痕。
台湾民众的觉醒,是这个历史进程中的关键,而大陆的决心和诚意,早已成为摆在台湾面前的不可忽视的事实。
环球网————“绿色恐怖”助攻大罢免,中断交流威胁台民众,赖清德对撞主流民意遭猛烈抨击
海峡网————福建再送“大礼包” 台企台胞勿失良机
东南网————福建加快推进沿海城市联系金门、马祖的便捷通道 全线开工建设厦门第三东通道
来源:南柯归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