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河南宁陵县柳河镇时洼村,刘海燕的刻刀下,一枚普通的核桃壳正经历着华丽蜕变。刀尖游走,木香氤氲,一只神采奕奕的“孙悟空”在方寸之间跃然而出。废弃的核桃壳,在他手中被赋予了艺术灵魂,更悄然点燃了一个村庄的产业梦想。
河南宁陵:一枚核桃里的乡村振兴“金种子”
在河南宁陵县柳河镇时洼村,刘海燕的刻刀下,一枚普通的核桃壳正经历着华丽蜕变。刀尖游走,木香氤氲,一只神采奕奕的“孙悟空”在方寸之间跃然而出。废弃的核桃壳,在他手中被赋予了艺术灵魂,更悄然点燃了一个村庄的产业梦想。
几年前,刘海燕返乡探亲时,目睹乡亲们仅靠传统作物维生的困境。当院里堆积如山的核桃年年腐烂,他痛心不已。一枚古旧核桃雕件的偶然相遇,如一道闪电划破迷茫:“纹理天成,质地坚硬,何不变废为宝?”这个朴素的念头,成了他叩开艺术与产业之门的起点。
从零开始,刀锋磨砺匠心。刘海燕的创业之路布满荆棘。刻刀无数次划破手指,废品堆积如山,深夜孤灯成了常态。当第一件形神兼备的“孙悟空”挂件最终在他掌中诞生时,刘海燕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条布满荆棘的小径尽头,豁然开朗。
一人富不算富,众人拾柴产业兴。初尝成功滋味后,刘海燕毅然带领乡亲们踏上猴头核桃的规模种植之路。从品种筛选、嫁接技术到后期管理,他四处求学,亲力亲为,更将技艺倾囊相授。如今,时洼村拟扩大猴头核桃种植面积,片片青翠承载着增收的希望。
小核桃撬动大产业,政府精准浇灌“金种子”。柳河镇敏锐抓住这一特色产业的潜力:组织电商直播培训,盘活闲置场地变身加工车间,为产业注入源源活水。“刘海燕的实践,为我们探索出‘特色手工艺+农产品深加工+农户参与’的振兴新路,”柳河镇负责人强调,“未来将持续整合资源,强化品牌塑造,让这枚承载乡愁与希望的‘金种子’,真正破土成林!”
一枚核桃,方寸之间,刻刀流转的不仅是艺术的精魂,更是乡村振兴的密码。刘海燕和时洼村乡亲们的故事证明:深植乡土、点“废”成金的创新之路,终将让希望的种子在广袤田野里破壳萌发,绽放出共富的金色光芒。
商丘日报融媒体记者 高会鹏
来源:家乡宁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