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报-AI生成内容新规9月1日实施,记者实测:多平台标识落地显差异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1 14:44 1

摘要:9月1日,《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正式生效,明确要求AI生成的文本、图片、音视频等需加显式与隐式标识。记者实测抖音、微信视频号、微博等10余家主流平台,并梳理平台公开举措发现,头部平台已基本完成标识功能部署,但中小平台落实仍存滞后,行业合规进程呈现分化

9月1日,《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正式生效,明确要求AI生成的文本、图片、音视频等需加显式与隐式标识。记者实测抖音、微信视频号、微博等10余家主流平台,并梳理平台公开举措发现,头部平台已基本完成标识功能部署,但中小平台落实仍存滞后,行业合规进程呈现分化。

记者实测发现,不同平台标识机制差异明显。抖音发布AI图文时,发布页新增“AI生成内容”勾选框,勾选后内容右下角自动浮现“AI生成”水印;微信视频号在“高级设置”中设声明选项,未声明内容上传时会触发“疑似AI生成,请补充标识”的系统提示,未补填者需经人工二次审核。微博的标识入口需在“分享范围”二级菜单中查找,未声明内容虽可发布,但信息流会标注“可能为AI生成”。今日头条管控更严,用户用内置AI工具创作时,系统自动添加“AI生成”角标,导出文件元数据还包含服务商编码、生成时间等隐式标识。不过,即刻、新浪新闻等平台暂未上线标识功能,AI内容可直接发布无需声明。

新规实施前,主流平台已密集推进合规准备。8月29日,抖音更新社区规则,明确未标识AI内容将被限流,多次违规封号;8月31日,腾讯元宝团队宣布AI生成内容同步嵌入显式水印与隐式元数据,接收平台可通过接口核验标识;微信视频号同步上线“AI内容检测模型”,对未声明疑似内容二次审核,通过后播放页会加“AI生成”浮窗。

技术层面,小红书牵头编制《图片模态元数据标识实践指南》,虹软科技等企业全量部署符合GB 45438-2025标准的元数据系统,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也于9月1日上线“AI内容标识核验工具”,支持公众离线检测文件元数据。

但合规落地仍面临挑战。隐式标识检测需专业工具,记者用开源工具“AI-Watermark-Verifier”检测某平台AI图片时,虽解析出服务商编码,但生成时间信息存在误差。得物、有柿等中小平台因技术不足,仍靠人工审核识别AI内容,效率低且误判率高。中国政法大学张凌寒教授指出,当前《办法》对篡改标识处罚较轻(最高10万元罚款),需完善民事赔偿条款强化震慑。

国家网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重点检查平台隐式标识核验能力,推动建立“标识-检测-追溯”闭环。随着监管细则完善,AI行业正从“野蛮生长”向“可追溯、可解释”转型,而中小平台的合规进度,将成为影响行业整体治理成效的关键。

头图为抖音发布页面截图

来源:劳动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