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2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式签署行政令,要求教育部长琳达•麦克马洪“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推动该部门关闭,并把“教育权归还各州”。教育部因此成为特朗普政府第一个想关闭的内阁级机构。事实上,自3月11日起,美国教育部就开始实施大规模“削减行动”。加上此前的“买断计
寇恬瑞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3月2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式签署行政令,要求教育部长琳达•麦克马洪“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推动该部门关闭,并把“教育权归还各州”。教育部因此成为特朗普政府第一个想关闭的内阁级机构。事实上,自3月11日起,美国教育部就开始实施大规模“削减行动”。加上此前的“买断计划”,该部门员工人数已从4133人缩减为2183人。
特朗普执意要拆了教育部这座“庙”,原因有三个方面:
第一,兑现以往“政治支票”,巩固保守派基本盘。长期以来,美国保守派选民批评联邦政府对教育的“过度干预”,认为自由派主导下的教育“侵蚀”其传统价值观。早在特朗普第一任期时,关闭教育部即是其反复强调的核心议题。2024年竞选期间,特朗普明确把“解散教育部”纳入“议程47”计划,承诺将教育管理权下放至各州。特朗普此番行动,迎合了共和党选民对“小政府”的诉求。
第二,教育部官僚主义严重,被批“高投入低产出”。特朗普以“3万亿美元投入未改善学生成绩”为由,批评教育部的低效无能。在2023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测试中,美国中学生的数学排名位列38个经合组织(OECD)国家中第22位,而人均教育支出高达1.7万美元。此外,教育部每年需处理高达400万小时的文书工作,造成严重资源浪费。
第三,斩断左翼意识形态“毒害”,重塑保守主义教育生态。特朗普政府指责教育部被“自由主义意识形态污染”,反对其推出的多元公平包容(DEI)政策、性别意识形态和批判性种族理论。白宫在行政令中还特别规定,任何剩余资金项目不得涉及DEI内容,实质是将保守派价值观嵌入教育治理体系。这种“意识形态清洗”与特朗普对高校左翼运动的打压一脉相承。3月14日,教育部对美国50多所高校展开调查,主要针对高校在DEI项目上涉嫌种族歧视,特别是对白人和亚裔学生的不公平待遇。
然而,关闭教育部绝非一纸政令就能轻而易举实现的,将面临诸多违宪争议与执行困境。
首先,在法律层面,根据美国宪法第一条,联邦机构的设立与裁撤必须经国会立法程序。早在2017年,特朗普就试图合并教育部与劳工部,该提案最终因两党反对而流产。特朗普关闭教育部需获参议院60票支持,这意味着即使全部共和党参议员同意,仍需7名民主党参议员投票支持。当前,特朗普试图先以裁员、削减预算瘫痪教育部运作,再对国会施压,推动共和党议员提交立法草案。但这种做法短期内恐难有理想效果。
其次,在执行层面,若由其他部门接手教育部管理的1.7万亿美元学生贷款组合,或将面临数据对接、法律合规性审查等复杂问题;联邦教育民权案件若转由司法部处理,可能导致执法标准混乱与案件积压。因此,关闭教育部在现实操作中成本较高,最终可能妥协为“象征性瘦身”。
最后,在社会层面,根据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2月份的民调数据,63%的美国人反对关闭教育部,37%表示支持。这反映出美国社会意识形态与公众政策认知的撕裂。当前,反对派已形成跨阶层联盟,包括教师工会、家长组织、民权团体和民主党力量,计划以司法诉讼、街头抗议和选举施压等方式进行阻扰。因此,特朗普强行关闭教育部将遇到较大阻力。
综合来看,特朗普政府关闭教育部并非单纯机构改革,本质是美国联邦与州权、公平与效率、自由与保守的价值观冲突。彻底废除教育部在法律、执行和社会层面仍面临重重障碍,特朗普能否实现其“教育美梦”仍需漫长博弈。
编审:高霈宁 蒋新宇 张艳玲
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