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刘强东、王兴“线下”大战!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1 14:26 1

摘要:一个简单的名字调整背后,透露出的是战略上的决心: 这条从盒马孵化出来的硬折扣路线,已经走过了试水期,开始真正独立生长。

一个周末,零售圈子突然天翻地覆。

外卖三巨头似乎达成了某种共识,在同一天杀向折扣店。

阿里的盒马NB改名、京东折扣超市4店同开,美团也推出首家自营超市。

三大电商巨头汇集线下,到底擦出了怎样的火花?

新零售参考实地探访后,知道了答案。

盒马NB改名“超盒算NB”

彻底拉开差异化

8月29日,盒马将旗下的平价社区超市盒马NB正式更名为 “超盒算 NB” 。

左:盒马NB 右:超盒算NB

一个简单的名字调整背后,透露出的是战略上的决心: 这条从盒马孵化出来的硬折扣路线,已经走过了试水期,开始真正独立生长。

据了解,“NB”原本是“Neighbor Business”的缩写,如今被冠上“超盒算”三字,更像是一次宣示: 价格要够实惠,选择要够直接。

对消费者来说,“真实惠,够放心”的口号直白而有力,直击硬折扣业态的本质:就要实实在在的便宜。

8月29日, 新零售参考也走访了上海青浦区的超盒算NB门店,这家门店属于中大型规模,近千平的面积, SKU在 1500~1600种,其中有超过60%自有品牌。

图源:《新零售参考》拍摄

像年轻消费者比较喜爱的 烘培类产品 也一应俱全。

图源:《新零售参考》拍摄

值得一提的是,超盒算的装修完全不像盒马鲜生的风格, 门店没有过度装修,纸箱、周转筐直接上架,以减少人力和成本, 整体还是走极简风格,各个品类清晰分裂,价格标签突出,对价格敏感型的消费者非常友好。

图源:《新零售参考》拍摄

相比盒马鲜生的“场景化”与“体验感”,超盒算 NB 反而回到零售最质朴的逻辑: 用最低的运营成本,把性价比传导到商品价格上。

这样也是当前折扣零售里最常见的逻辑 :优化成本控制,弱化品牌溢价,依靠自有品牌和规模采购,把价格压到最低。

从选品来看, 超盒算NB的商品基本都是经过消费者“”的爆品, 通过供应链直采合作,以及定制化商品(如 超盒算NB联名 蒙牛),从源头上把成本降下来。

图源:《新零售参考》拍摄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 在超盒算NB可以买到在盒马鲜生里没有的产品,也就是说,超盒算NB的产品具有专属性。

从规模上看,超盒算NB的扩张节奏明显加快 。

到8月底,门店数已接近300家, 而在更名当天,更是在江浙沪的十座城市集体亮相,一天开出17家新店。

而这样的集中爆发式开店,在过去的零售行业并不多见。

那么,盒马NB为什么选择在此时改名呢?

原因很简单, 就是为了更明确的定位 。

此前,“NB”之名的真实含义不为广大消费者所了解,截至目前,还有很多消费者朋友都误读了这个名字, 而且很容易和盒马鲜生进行混淆。

而“超盒算”的谐音是“超合算”,这个名称也更直接了当,就是划算。

并且从名称上进一步与盒马生鲜拉开定位, 盒马鲜生主打的是品质超市+堂食餐饮 ,而 超盒算NB走的就是爆品硬折扣。

新零售参考认为,盒马作为国内新零售的探路者,过去这些年走了不少“弯路”,搞过会员制(盒马X会员)、硬折扣(盒马NB)、软折扣(盒马奥莱)等等业态,现在终于找到自己的路,聚焦生鲜和折扣两大业态。

但必须承认,很多所谓的“弯路”,是必须亲自尝试才知道是否能跑通的。 中国零售业需要有吃螃蟹的人,需要大破大立,更需要因时而变。

盒马这些年的“弯路”造就了如今的清晰战略,所以在摸爬滚打十年后,也终于在今年实现了首次盈利。

在阿里巴巴二季度财报电话会上,蒋凡也提到, 盒马在接入淘宝闪购后,线上订单量整体突破了200万单,同比增长70%。

这也是阿里电商事业群再度集合的效果,凝成一股绳,从内部打通各个业务。

马云、刘强东、王兴

都盯上了折扣超市

零售行业的竞争从来不是暗地里的,而是明牌。

就在同一天(8月29日),美团在杭州开出第一家自营折扣超市“快乐猴”,和此前美团旗下的小象超市不同,“快乐猴”主打的也是折扣路线。

图源:小红书

选址在杭州拱墅区大关路,这是一块典型的社区腹地,交通便利,背靠常住人口,正好切入日常高频消费场景。

从结构上看,生鲜占比接近一半,肉禽蛋、水产、蔬菜水果一样不少,直接对准了社区居民的一日三餐。

如果把“快乐猴”单纯看成一个社区超市,那就小看了美团的野心。

长期以来,美团的护城河是在本地生活服务,核心是外卖和到店。

可问题也很明显:当阿里和京东把补贴砸进即时零售,美团的防守压力陡增。

图源:小红书

外卖能撑起 GMV,却很难带来厚利润,平台也迫切需要新的营收场景。

而生鲜是最高频的消费,靠便宜的米油盐酱醋,把用户牢牢绑定在美团体系内,这和阿里“淘宝闪购”的逻辑异曲同工。

据悉,美团内部也在斟酌小象超市和快乐猴谁能更胜一筹,现在也是两个“兄弟”在内部“赛马”。

但问题也摆在眼前:线下零售的重资产模式,和美团过去的轻资产打法完全不同,快乐猴要想跑通,不仅要比拼价格,还要拼供应链与选址能力。

这是美团必须直面的新考验。

相比美团的小店切口,京东走的则是一条大店模式路线。

8月30日,京东在江苏宿迁一口气开出4家折扣超市,全部选在地标级商圈或人口密集区。

和快乐猴、超盒算NB中型社区店不同,京东的每家门店面积都在 5000平米以上,SKU超过5000+ ,几乎把家庭消费的全部需求一网打尽,让消费者的选择更多。

图源:《新零售参考》拍摄

这背后,也是京东供应链和物流能力的底气。

京东折扣超市不是单纯“打折甩货”,而是利用对区域消费习惯的进行做差异化选品。

东西多,而且价格杀的很大,这在当地市场的冲击力非常大。

好比说,原价59.9 元 的产品,京东折扣超市打到了29.9元。

值得注意的是,京东也把七鲜的自营商品也植入折扣超市,用“品牌折扣+自营商品”的组合,既打出低价优势,又强化品质认知。

新零售参考观察认为,京东要打造的是一条带有品牌属性的硬折扣超市线,把零售模式做得更重、更全,更大。

如今,马云、刘强东、王兴,三大商业巨鳄都在折扣超市赛道碰面。

谁能笑到最后,不仅要看价格和商品,还要看谁能真正跑通规模和效率的平衡。

折扣零售的风口已起,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价格战才是未来?

错了!

那么,三巨头除了在外卖大战拼杀外,为何集体涌入折扣超市这个业态呢?

我们开业先来看一组数据:

相关研究表明,2024年中国硬折扣市场规模已突破2000亿元,渗透率虽然只有8%,但与德国42%、日本31% 的水平相比, 中国市场仍是一片广阔的蓝海。

这意味着,一旦消费者习惯形成,中国硬折扣超市的扩张潜力远未释放。

研究机构预测,在未来十年, 硬折扣将成为中国零售业增长最快的业态之一, 预计年复合增长率可达 5.6%,不仅远超大卖场的 2.5%,甚至略微超过便利店的 5.5%。

一言以蔽之,折扣零售将成为行业结构重塑的主力军。

据尼尔森IQ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折扣产品增量销售额达到61.1亿美元,折扣零售渠道增长8.2%,位列全球零售增速第三快的业态。

可以说,折扣零售已成为国际零售业共同的风向。

所以我们开业看到奥乐齐、等硬折扣超市不仅在海外很火,在国内一样开业卖爆。

图源:微博

值得一提的是,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4 年中国消费者购物时最看重的因素中,“性价比”以 78.4% 的占比高居榜首。

新零售参考也注意到,在超市业态和电商渠道选择越来越多的今天,消费者的心态已经从“买大牌”转变为“买实惠”。

图源:小红书

然而,折扣超市绝不是一场简单的价格战。

其最终的竞争,实质上是对商家选品能力、 供应链能力及服务能力的全面考验。

取决于谁的商品更符合周边消费者需求,品控和售后服务更 能满足预期,消费者自会“用脚”。

来源:财经大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