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华坤:游离于课堂之外的特色其影响力是有限的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3-26 06:00 2

摘要: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一个核心内容是讲好“中国故事”。做一个懂教育设计的人。设计指的是一种思维和思考方式,是主动积极改变世界的信念体系,是一套如何进行创新探索的方法论系统!

陶华坤:游离于课堂之外的特色其影响力是有限的

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一个核心内容是讲好“中国故事”。做一个懂教育设计的人。设计指的是一种思维和思考方式,是主动积极改变世界的信念体系,是一套如何进行创新探索的方法论系统!

一、赫尔巴特:没有无教育的教学,也没有无教学的教育

文化,让人成为人。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的,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风土人情、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是人类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

1.赫尔巴特是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性教学”概念的人。

教育性教学,指教育要建立在提供知识的教学基础之上,任何教学也都必须具有教育性,应该成为教育最主要的手段。赫尔巴特说“不存在‘无教学的教育’这个概念,正如反过来,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一样。”课堂兴则教育兴,课堂决定着一所学校的品质。课堂并非仅仅是“课堂中的课堂”,而是放在整个教育系统中的课堂,既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又包括课的文化、理念、思想、实操、评价、问题,等等。

2.课堂能为特色提供扎根的土壤。

学校教育的核心在于课堂,如果学校的特色游离于课堂之外,就无法与学生日常学习的主要场景深度融合。课堂教育教学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特色若不能融入其中,就难以对学生产生深刻、持久的影响力。以课程变革为例,在课程重构中要考虑教什么、怎么教、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学等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设计,这些设计都是围绕课堂教学展开的。如果学校特色不能在课堂中找到结合点,就像无根之木,难以持续发展和产生广泛影响力。

3.教育让思考力生长。

坚持知行合一规律,向管理要质量、向教研要质量,向45分钟要质量。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活动,促进其智慧发展。调动家长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去学习,将学校、老师、课程、作业、教辅等,都视为供自己灵活调度的资源。推动深度学习!教学就是让学生去实践、体验、试验、思索、探究。让教师心中有规则、手上有技术、脑中有智慧。构建有效课堂、研究有效训练、讲究有效辅导,关注差异,因材施教等。切记:任何游离于课堂之外的学校特色其影响力都是有限的!

二、教育从心开始:老师用心教,学生用心悟

为人师者应从心开始。教师用心教,学生用心悟。教师乐教善教、潜心育人,学生乐学善悟、融会贯通。教师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道授业,入情入理、有趣有用、走脑走心。将榜样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追求实在、实事、实效。

1.创新密码在哪?用高质量的课程设计来实现。

设计什么?精神成人!教育教学设计就好比剧本,教师是导演,舞台是学生的。教师成长=长×宽×高。即思想境界高、有专长、知识面宽。教育教学活动设计的问题框架合理,突出“大问题”或“问题链”。设计重点:做实做精国家课程的二度开发,把国家要求、社会需求、学校追求融入校本化课程;以横向拓宽纵向加深来创生跨学科课程。将游戏嵌入到教育教学中,更在于活动后引发的思考与讨论。以文化人,课堂是教师的立教之本。平凡缘于此,创造也缘于此。

2.认真做事,只能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

让改进成为一种意识,优化导学案设计;让研究和学习成为一种风气,将问题引入教育教学研究领域,以此作为推进课改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契机;让合作成为一种助力,追求家校教育的“同向”,切实提升教育的质量。苏霍坶林斯基说“不要让上课、分数成为人的精神生活的唯一,吞没一切活动领域,如果一个人只是在分数上表现自己,就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他等于根本没有表现。我们教育者,只看到花瓣,没看到花朵”。

3.教师既要传“道”也要善“术”。

道是理想信念的坚定之道、认识世界的正确之道、改变世界的科学之道,三者从理想层面、智识层面、实践层面上共同构建成课的核心内容。教亦多术:提升课堂的学术质量、学术水平、学术魅力。推动道与术的深度融合,把握道与术之间的辩证关系与内在关联。传道与善术是不可分割的,道的传递需要术的辅助,术的价值在于推动道的入脑入心。将道与术有机结合、内在贯通。道与术相融合才能最大程度提升教育教学的实效性。道与术有机融合是推动学生真学、真信、真懂、真用的有力支撑。

三、建构新范式:将真实的力量带入课堂

建立一种新的教学场域。充分发挥师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使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在知识授受的过程中激发出智慧、情感和信念,从而营造一种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发展的场域。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把本领的基石打深打牢。

1.教育不是游离于生活之外的活动,而是生活的一种形式。

在教育研究中,场域作为一种分析工具被运用于多种场景。教育场域系指在教育者、受教育者及其他教育参与者相互之间所形成的一种以知识的生产、传承、传播和消费为依托,以人的发展、形成和提升为旨归的客观关系网络。项目式学习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方法;它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通过小组协作、调查研究等方法,解决一个学科领域或真实生活中的议题,并将报告、提案、视频等项目成果向公众进行展示。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请不要告诉我,让我先试一试”!

2.特色是学校的生存点和生命力。

特色是学校持续发展的能力和动力。特色建设需要办学理念的引领,办学理念是“魂”。学校特色:方向性、独特性、合理性、实践性、科学性。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研究课标、研究教材、研究实施,明确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创新说课,即:说教材、说学情、说目标、说评价、说流程、说板书、说创新、说得失。赫尔巴特:课堂教育教学要围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等阶段进行,增强学习过程的体验性、互动性和生成性。

3.让把课堂还给学生不再是一句口号!

让教育教学内容价值化。学校发展的根本在质量,质量提升的根本在课堂。教师教育教学活动在哪,课堂就在哪;教师有什么样的教学,就会有什么样的课堂。先学后教:课堂上在老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实践、探究、学习;后教是在先学的基础上,合作实践、探究、学习;当堂训练是学生反馈性活动。教师当好“导演”和教练。贯彻“以学定考”原则,做到“教、学、考、评”一致性。倡导差异化评价操作体系,设计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新命题方向和新考法。试题情境化,让考试在游戏中闯关,在模拟的生活场景中解决实际问题。

来源:教育专家话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