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书以景德镇窑瓷塑人物造像体系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了设计学、图像学、科技史学和艺术人类学的研究方法,梳理景德镇窑瓷塑人物造像体系的发展演化过程,针对造像体系的典型构成元素进行了探究,从根源上分析影响景德镇窑瓷塑人物造像体系演变承续的宗教、艺术、民俗、皇权等深层
每日新书
《风格化的技艺——景德镇陶瓷雕塑人物造像体系研究》
本书以景德镇窑瓷塑人物造像体系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了设计学、图像学、科技史学和艺术人类学的研究方法,梳理景德镇窑瓷塑人物造像体系的发展演化过程,针对造像体系的典型构成元素进行了探究,从根源上分析影响景德镇窑瓷塑人物造像体系演变承续的宗教、艺术、民俗、皇权等深层原因,从造型和装饰的角度对景德镇窑瓷塑人物造像的艺术特征进行了详细归纳和整理,最后对景德镇窑瓷塑人物造像的传播和对国内外各大窑口的影响进行了例证分析。本书主要由五个章节组成。
第一章根据景德镇窑瓷塑人物造像体系的宏观发展情况,按其体系演化建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宋代之前的准备阶段、宋元的初步成熟阶段、明代的转变发展阶段和清代民国的成熟衰落阶段。通过对以上四个阶段发展状况的综述分析,梳理出了景德镇窑瓷塑人物造像体系不断整合其他窑口的技艺、结合自身的技艺提升不断发展成熟,逐步形成自身鲜明特点的过程。
第二章对景德镇窑瓷塑人物造像体系组成要素如技艺、材料、烧成、工匠、窑厂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景德镇窑瓷塑人物的造型和装饰技艺博采众长又自成一体,景德镇窑瓷工对于泥釉料配方和烧成技术的改良使瓷塑人物造像的成型和烧成得到了越来越好的保障,另外瓷塑工匠的技艺传承稳定有序且具有自身的特点,窑厂作坊的布局和管理运行也具有特色,此五个主要元素构成了景德镇窑瓷塑人物造像体系的根本。
第三章探究影响景德镇窑瓷塑人物造像体系的深层因素。中国传统艺术的造型规律、方法和理念影响了景德镇窑的瓷塑人物造像的处理手段和艺术表现方式;宗教和民俗则使瓷塑人物造像获得了多元的素材和市场需求,其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和发展也反促了景德镇窑瓷塑人物造像表现题材的变化;皇权对于瓷塑人物造像的影响则表现得更为直接,两个典型例证的分析和御窑厂的作用说明这种影响的直接性。
第四章是对景德镇窑瓷塑人物造像艺术特征的分析。景德镇窑瓷塑人物造像之所以能够自成体系,其独特的造型处理、丰富的瓷上装饰和吉祥的象征寓意是区别于其他窑口的三大特征,瓷塑人物造像造型和开相处理上具有稳定、生动和平面化、线条化的特点,瓷塑人物造像的装饰技法异常丰富且具有景德镇窑的独创性,装饰内容则大多与主体人物的功能相协调,且大多具有吉祥和象征的寓意。
第五章探讨景德镇窑瓷塑人物造像体系的传播以及对国内外诸窑口的影响。通过对国内的德化窑、石湾窑,日本的柿右卫门窑、欧洲的迈森窑等典型窑口的人物瓷塑进行分析对比,厘清了景德镇窑瓷塑人物造像的题材内容、造型处理及装饰技法等方面对这些窑口的传播和影响,显示了景德镇窑瓷塑人物造像体系的巨大影响力。
内页展示
内页展示
专家评述
赵兰涛教授《风格化的技艺——景德镇陶瓷雕塑人物造像体系研究》这部专著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细致的研究,为大家呈现了景德镇窑瓷塑人物造像体系的全面图景。本书不仅为景德镇窑的传统瓷塑工艺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传统手工艺与现代文化建构的交汇点提出了新的视角和理论贡献。相信这部专著的出版将会激发更多对中国传统陶瓷雕塑艺术的关注,期待以兰涛的这部专著为先,有更多的研究者能为我国传统雕塑艺术的理论研究贡献力量!
——中央美术学院、景德镇陶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吕品昌
本书作者赵兰涛是我的博士研究生,这部著作是其在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的成果。从作者的专业来看,从本科开始的陶瓷造型设计训练,到各种陶瓷工艺技术的学习与把握,兰涛君的专业创作基础扎实,尤其在陶瓷雕塑人物塑造方面独具功力;从其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来看,扎实的专业能力是基础,一般可以归结为技术层面或实践层面的能力,而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重要的是把握人文科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高屋建瓴地看待所要研究的对象,既看到其现象又能切中其本质。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艺术理论著述当中对于陶瓷雕塑的研究论述极少,寥寥无几的陶瓷历史理论或工艺学论著的关注点几乎都在陶瓷生产流程或装饰工艺上,针对陶瓷雕塑的描述往往一笔带过、极其简略,这说明对于传统雕塑理论的研究具有很大的空间。兰涛君以宋代以来景德镇人物造像为研究主题,将不同历史层面、复杂而丰繁的成果(亦可谓之“碎片”)整合起来,归纳为一个完整的人物造像体系,建构并提炼出这样一个事实存在而因种种原因被遮蔽、被遗忘的体系,并将其作为研究的内核与出发点,以进一步揭示景德镇近千年来人物造像的历史因缘、文化积淀和艺术成就。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砚祖
作者简介
赵兰涛,山东安丘人,设计学博士,景德镇陶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陶艺学会(IAC)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陶艺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陶艺委员会常务理事。江西省双千计划哲学社科领军人才,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教育部公派美国Alfred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主要从事现代陶艺创作与理论、传统雕塑历史与理论两个方向的研究,近年主持国家社科艺术学项目1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1项,省社科项目3项;已发表相关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2部、教材5部。
近年参加国内外艺术展览100余次,陶艺作品被英国布里斯托(Bristol)博物馆、美国阿尔弗雷德(Alfred)大学陶瓷博物馆、土耳其内夫谢希尔(Nevsehir)大学博物馆、韩国首尔科技大学博物馆,中国美术馆、国家大剧院、山东博物馆、河南博物院、江西省博物馆、中国陶瓷博物馆、中国台湾莺歌陶瓷博物馆、醴陵瓷谷美术馆、银川美术馆、宜兴博物馆、长春现代陶艺馆、阳泉展览馆等机构收藏。
来源:人美renm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