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曾可记否?当新兵的那一年,夏日天热得几乎透不过气来,空气如浓稠的浆糊般粘滞着,每一次呼吸都像费力拨开一层层重帘。在营区放哨持枪肃立,汗水像小溪般顺着绷直的后背蜿蜒而下,军帽边缘的汗珠悬在眉梢,迅速被酷热吸干,只留下一道泛白的盐渍。远处山峦的轮廓,在蒸腾的热气里
山脉的脊梁 —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8周年!
作者:汤邦明
曾可记否?当新兵的那一年,夏日天热得几乎透不过气来,空气如浓稠的浆糊般粘滞着,每一次呼吸都像费力拨开一层层重帘。在营区放哨持枪肃立,汗水像小溪般顺着绷直的后背蜿蜒而下,军帽边缘的汗珠悬在眉梢,迅速被酷热吸干,只留下一道泛白的盐渍。远处山峦的轮廓,在蒸腾的热气里浮荡不定,仿佛在无休止地灼烧着,此情此景,竟像凝固了的硝烟,至今还留驻在记忆中,似乎随时会点燃那激情的岁月……
连队的训练场,正在烈日之下奋力操演。口令声如雷贯耳,不断激荡在燥热的空气里。汗水浸透的军装紧贴着身体,湿漉漉在绿军装上不断蔓延开来。记得有次在列队训练中,我突然趔趄,身体晃了晃,却终是坚持不住,无声瘫软倒在地上,急促喘息着,双腿痉挛般颤抖,嘴角挂着一条晶亮的唾液丝线。然而,不过片刻间,我双手撑地,咬紧牙关,硬是挣扎着重新站起,融入队列之中。那动作虽显笨拙,眼神却灼灼有光,如新磨之刃初露锋芒,继续迈步,动作渐渐稳当,眼神里的光芒也愈发坚定。
还记得那年部队的“野营训练”。远处山峦的轮廓,在蒸腾的热气里浮荡不定,仿佛在无休止地灼烧着。我的老班长挨着我坐下,他解下腰间那个磨得发亮的军用水壶,拧盖时壶盖与壶身碰撞着,发出清脆的响声。老班长凝视着水壶上几处斑驳的旧痕,声音低沉地说:“这水壶啊,一直跟随着我模爬滚打,再苦再累咬咬牙就过去了,唯有军人的魂,那是钢打铁铸,不可消磨。”他喉结上下滚动,目光扫全班的面孔,最终又落回那只水壶上。壶身磨得透亮,倒映他严肃而深沉的容颜,“无论何时,心里的红旗不能倒,心中的大山,不能塌!”他语调并不高亢,但字字句句如铁锤般敲在我心上,又似炉火般烘烤着我的心胸。我理解:老班长所说的“魂”,就是“军魂”,即要“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
入夜后,暑气渐消,军营却并未沉寂。紧急集合的哨声骤然撕裂了沉寂的夜空,如一把利刃划破天幕。沉重的行军装备在黑暗中发出铿锵碰撞之声,紧张有序的脚步声急促响起,人影晃动,如疾风掠过草丛。我们背负着沉重的行装,在崎岖蜿蜒的山路中摸黑前行,背包带紧紧勒进肩骨,疼痛阵阵袭来,汗水与夜露早已浸透衣衫,黏腻地紧贴身上。有人踉跄跌倒,几乎无声,立即就有几双手同时伸出,黑暗中迅速将其拉起,继续前行;有人水壶已空,旁边便悄然递过另一个水壶…… 众人之间并无言语,只是此起彼伏的粗重喘息声相互交织,在黝黑的丛林里汇成一股沉闷而坚韧的暗流。在无边的暗夜中,只有彼此臂膀在传递微温,支撑这支沉默的队伍向未知的远方延伸。队伍里无声传递的体温,竟是那暗夜中唯一真切的光亮。
拂晓墨色渐渐稀薄,我们终于抵达了目的地。队伍在晨雾弥漫的山巅上稍作停顿,每个人脸上都挂着疲惫的倦意,军装布满泥土与汗渍,身体仿佛散了架。老班长走到队伍前方,目光如炬扫过一张张年轻却写满倦意的脸。他手缓缓抚过头带戴的五角星和衣上的红领章,在初露的微光里闪动着润泽的光亮,然后他开口,声音沙哑却清晰如裂帛:“当兵的人,骨头里得有钢,血脉里得奔着火,脊梁上得扛得起山!”他的声音在寂静山谷中回荡,并不响亮,却如惊雷般滚过山脊,又似磐石坠入深潭,震动着我们的心魄。他指着远方,目光穿透薄雾说:“你看那山,在风雨雷电里站了多少年?我们这兵当得就要像这山一样,永远站得直,站得稳……”
东方微白,朝霞如血,染红了天际。远处连绵的山脉轮廓渐渐清晰,显出沉稳而刚毅的姿态,如同大地永不弯曲的脊梁。我明白,老班长所说的“山”,并非眼前实体,而是一种精神在血脉里奔流不息——山峦无言矗立,我们心中自有其巍峨。
归途之中,我频频回首眺望。晨曦山影轮廓却淡去了,渐渐融入天光云影之中,仿佛隐入天地更深处。队伍默默行进,脚步声在崎岖小路上回荡。此时,那些汗流浃背的操演、深夜负重行军的喘息、跌倒时相互的搀扶…… 种种场景在我心中如潮水般翻涌起来,无声凝成一股力量。当营房最终出现在视野中,我心中豁然开朗:所谓军魂,原非悬于高天的虚无口号,亦非刻于金石之上的冰冷文字;而它早已融入每个军人血脉奔流的声响里,刻在肩上负重的印痕中,熔铸于每一次疲惫却坚毅的呼吸之间。
当人影远去,号声停歇,营地复归空寂,山峦依旧沉默,而那钢打铁铸的脊梁,不曾弯曲分毫;它已化作无形无相之魂,在人间风雨中,铸成了另一座更坚韧不拔的山脉。那正是无数脊梁以忠诚与热血浇铸的,民族命脉里最雄浑的峰峦。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这是永远的军魂……(图片由豆包AI技术生成)
作者简介:汤邦明,大学文化,高级政工师。一九六九年十一月入伍,一九八六年转业到原煤炭部萍乡矿务局党委组织部。几经变迁,一直从事党务工作,二〇一〇年退休。于二〇一六年初在新浪网微博上开辟美篇专栏,开始写作散文, 先后发表过219篇作品。
来源:梵町文化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