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家长都在看!萌娃数学思维咋培养更好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30 11:20 1

摘要:我先跟大家说说那些常见的误区。第一个误区就是让孩子太早接触抽象符号。有些家长特别心急,孩子刚上幼儿园,就逼着他们认数字、背加减法口诀。我见过一个3岁多的小朋友,家长天天让他背乘法口诀,可孩子根本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就是死记硬背。结果呢,孩子一看到数字就害怕,对数

我先跟大家说说那些常见的误区。第一个误区就是让孩子太早接触抽象符号。有些家长特别心急,孩子刚上幼儿园,就逼着他们认数字、背加减法口诀。我见过一个3岁多的小朋友,家长天天让他背乘法口诀,可孩子根本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就是死记硬背。结果呢,孩子一看到数字就害怕,对数学产生了抵触情绪。第二个误区是填鸭式教育。有些家长觉得多做题就能提高孩子的数学能力,买了一堆练习题,让孩子不停地做。有个孩子,周末两天都被练习题占满了,一点玩的时间都没有,慢慢地就对数学没兴趣了。第三个误区是不重视生活中的数学应用。很多家长只盯着书本上的知识,却忽略了生活里到处都有数学。就像去超市购物,本来是个学数学的好机会,可有些家长就没利用起来。

了解了这些误区后,咱们就知道培养孩子数学思维不能这么干,接下来我给大家分享一个科学有效的生活化培养四阶体系。

孩子3 - 4岁的时候,处于游戏启蒙阶段。这个阶段可以通过积木配对来建立图形概念。我在幼儿园经常组织孩子们玩积木,让他们找出形状一样的积木配对。有个小朋友,一开始分不清三角形和正方形,玩了一段时间积木配对游戏后,就能准确区分了。等孩子到了4 - 5岁,就进入生活渗透阶段了。这时候可以利用分水果来理解数量关系。我有个朋友,在家让孩子分苹果,孩子一开始分不平均,后来经过多次尝试,不仅能把苹果平均分好,还学会了简单的加减法。孩子5 - 6岁时,是系统引导阶段。可以借助购物游戏掌握基础运算。我在幼儿园组织过购物游戏,让孩子们扮演收银员和顾客,用假钱交易。孩子们玩得可投入了,很快就掌握了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在培养孩子数学思维的过程中,还得把握三个关键。一是别让孩子太早接触抽象符号,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和游戏中感受数学。二是每天和孩子保持20分钟的数学互动,可以是玩游戏,也可以讨论生活里的数学问题。三是要建立实物操作和抽象思维之间的桥梁,比如通过数手指、摆积木等方式,让孩子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我建议家长弄个“问题箱”,把孩子日常的疑问收集起来,每个月开展一次主题数学周活动。比如“形状周”,让孩子在生活里找各种形状的物品。

知道了培养孩子数学思维的方法,大家可能想知道实际操作起来效果怎么样,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个双职工家庭的实践案例。

明明妈妈是上班族,平时工作特别忙,但她很重视孩子的数学启蒙。她在孩子4岁的时候,就开始用生活化的方法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有一天早上吃早餐,明明妈妈让明明分鸡蛋,家里有3个人,每人分几个鸡蛋呢?明明一开始有点迷糊,妈妈就慢慢引导他一个一个地分,最后明明明白了每人分1个鸡蛋。还有一次去超市购物,妈妈让明明帮忙比较不同品牌牛奶的价格,明明通过比较,知道了哪个更便宜。周末的时候,明明妈妈还和明明玩购物游戏,让明明当收银员,自己当顾客。通过这些方法,明明对数学越来越感兴趣,数学思维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明明妈妈在日记里写:“一开始我也不知道咋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走了不少弯路。后来按照老师说的方法做,发现孩子变化特别大,现在他可喜欢数学了,看到生活里的数学问题就主动思考。”

了解了别人的实践案例,大家肯定想知道自己在家能和孩子玩些什么数学游戏,接下来我就给大家推荐几个本周就能玩的亲子游戏。

第一个是“数字接龙”游戏,家长说一个数字,让孩子接着说下一个数字,这样能锻炼孩子对数字顺序的感觉。第二个是“测量游戏”,用绳子或者纸条测量家里的家具,让孩子感受长度的概念。第三个是“拼图游戏”,选那种有数字或者图形的拼图,能提高孩子的图形认知和动手能力。第四个是“扑克牌游戏”,像比大小,能让孩子认识数字的大小。第五个是“搭积木比赛”,规定好时间,看谁搭的积木又高又稳,能培养孩子的空间思维和动手能力。

希望这些方法能帮到各位家长,让孩子在开心的氛围里爱上数学。

来源:妈丫妈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