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中国》| 2025年3月中华读书报月度好书榜(20种)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3-26 02:50 1

摘要:中华读书报月度好书榜始于2006年。每月中旬,我们都将为读者奉上由编辑部遴选的一份书单。我们选书的标准兼顾人文性、思想性、独创性、品质和趣味,重点关注思想、社科、历史、传记、文学、艺术、科学、童书等类别。望有助于大家选书读书。

中华读书报月度好书榜始于2006年。每月中旬,我们都将为读者奉上由编辑部遴选的一份书单。我们选书的标准兼顾人文性、思想性、独创性、品质和趣味,重点关注思想、社科、历史、传记、文学、艺术、科学、童书等类别。望有助于大家选书读书。

《诗词中国》,王蒙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25年3月第一版,118.00元

这是著名作家王蒙解读古典诗词的一部普及读物,以对二百余首古诗词名篇的阅读和赏析,呈现了一个诗歌的国度、华美的中国。“我的诗话不仅是诗论、诗评、诗词赏析,更是诗感悟、诗心语、诗激情、诗怀念、诗遐思、诗梦幻……”作者此言不虚,书中注入了作者丰富的阅历、广博的学识、细腻的体察、宽阔的想象、饱满的激情,包含着作者宏阔的历史观、人生观、文学观,以“六经注我”的方式呈现了王蒙的思想、精神和审美世界。《末世举人刘大鹏》,行龙著,三晋出版社2024年9月第一版(2025年1月第一次印刷),66.00元刘大鹏(1857-1942),山西人,清季举人。虽然在立德、立功、立言诸方面不能说全无作为,但终究属于历史上的小人物。让刘大鹏成为史学界持续关注的热点的,是他留下的数百万言的日记——《退想斋日记》。《退想斋日记》节选标注本1990年出版后,催生出大量以《日记》为核心史料的论文,英国学者沈艾娣所著《梦醒子》更是让刘大鹏为海外读者所知。著名社会史学者行龙教授此书是沈氏作品之后第二部刘大鹏研究的专书。作者将个体置于中国近代社会的大变局中进行审视,不仅细致梳理刘大鹏的生平经历(参加科考、担任塾师、重修晋祠、著述成就等),而且写出了“一个人”的灾害史、疾病和医疗史、抗战史;不但纠正了已有研究的一些错讹,亦弥补了若干研究空白。《世界之中》,张笑宇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5年3月第一版,79.00元这是一部关于中国何以成为中国、涉及身份认同但又不止于此的历史普及著作。作者张笑宇在此书中以较其口碑甚佳的前作“文明三部曲”更为通俗、发散的文风,结合其多年学术研究积淀与开阔的国际视野,围绕着“中国为什么叫中国”“秦制受到怎样的外来影响”“如何重新审视中国历史上的匈奴”等话题,拓展想象边界,以史料与认知求证阐释,过程中结合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以及国际关系学等领域的信息与理论,进而接近并凸显这样的观点——从古至今,中国处在世界之中,是来自世界的多元文化、力量共同作用于中国,塑造了中国。所以,本书虽然探讨的依旧是“中国何以成为中国”这样学界并不鲜见的话题,但侧重点在于哪些外部力量/域外的世界成就了中国,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也是世界的中国。《惊鸿》,范迁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25年1月第一版,88.00元故事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巴黎的一场已故中国画家画展开始,寥寥数笔,极具画面感的空间、场景描述,传神的动作、对话、神态勾勒出几位主要人物……这样绘画一般的笔触贯穿这部长篇小说始终,凝聚着早年曾赴海外留学的画家、作家范迁的丰富人生阅历与深厚的艺术底蕴、文字功力。时空转换到上世纪四十年代末的杭州,几位正值青春、意气风发的主人公秉持一腔热情结伴去欧洲追寻艺术梦想,从杭州到巴黎,东、西方的观念与文化在他们身上碰撞,此后的几十年时光中,理想和现实的较量,情感与理智的纠缠,得到或失去,爱与怨,在时代变迁中上演曲折、动人的大戏,几位主人公的五味人生中一代海外艺术家群像逐渐清晰。《双药记》,梁贵柏著,译林出版社2025年2月第一版,78.00元疟疾,一种古老的疾病,据说曾杀死了近一半曾经在这颗星球上生活过的人。在西方,直到在南美丛林里发现了金鸡纳树,从中提炼出奎宁,并进而实现人工合成,人类才拥有了对抗疟疾的特效药,但在若干年后,这一药物却陷入耐药性的困境。而在东方,东晋时期的道士葛洪记下了用青蒿汁治疟的方子,但阴差阳错,葛洪的发现在此后千百年的抗疟史上却并未能大展身手,直到在屠呦呦参与的秘密科研项目“523”任务中被重新发现,提炼出青蒿素,人类才拥有了对抗疟疾的又一种“神奇药物”。以《新药的故事》系列作品受到读者追捧的新药科学家与科普作家梁贵柏的这部新作揭秘了奎宁和青蒿素的前世今生,还原了人类对抗疟疾的壮阔历史。作者妙笔生花,叙事生动,让作品如小说般好看。《重返白垩纪》,李东华著,春风文艺出版社2024年12月第一版,35.00元在被称为世界级古生物化石宝库的辽西大地,男孩星浩经历了一段惊心动魄的白垩纪之旅。生命演化的伟大与神奇,让星浩获得了成长的力量。这是一部以严格的科普标准来要求自己的幻想小说、成长小说,作家李东华花了四年时间,坦言这是自己创作历程中“最为艰难”的一部,其难度就在于环境与动植物的物性真实,如何不着痕迹地融入叙事中。“归来—成长”的意义,不仅仅是经历一次惊异的旅行,更是认知和丰富自我的心灵旅程。小主人公星浩带着好奇心和求知欲进入幻想世界,经历种种艰难险阻,体味人生的阔大与无奈,感受种种绝境之下激发的情感与力量,感受不同时空自然万物的存在。他所经历的,并非只是个体成长,还有一个时代的兴亡,体会时空的浩渺和生命的奇妙,认知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看到自身存在的约束。《前浪后浪: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许纪霖著,上海三联书店2025年1月第一版,88.00元在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思想研究领域已深耕逾三十载的学者许纪霖依旧试图拓展研究的边界,探索新问题,本书不囿于学界在这一领域惯用的“古与今”“中与西”“左与右”等视角,以精神世界为切入点,从“前与后”入手,聚焦曾国藩、翁同龢、梁启超、蔡元培等近百位于近代中国产生深远影响的知识分子个案,深入发掘、分析这一群体的思想脉络、思潮走向、世代交迭以及分化。《哲学叙事:中国与西方》,陈嘉明著,东方出版中心2025年1月第一版,98.00元东方出版中心“比较哲学翻译与研究丛书”已出十余种,本书是最新的一种。探讨“中西哲学比较”的问题,首先需要面对的问题是:中国有哲学吗?本书的看法是:中国有哲学,不过这种哲学与西方哲学有着相当的不同。中国的哲学是一种道德教化的哲学,而不是求真的哲学。由此出发,作者在书中分析了中西哲学在思维方式、叙事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以期获得对中国哲学有深度的、批判性的把握,对于中国哲学“知识论从来没有发展起来”(冯友兰语)的问题,对于中国哲学未来的发展、特别是如何应对现代性的挑战等问题,都作了富于启发性的讨论。《塑造宋代历史:史料与叙事》,[美]蔡涵墨著,刘云军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年12月第一版,119.00元本书是对宋代史学史的考察,第一部分研究记述宋代历史的四部大部头作品(《宋会要》《续资治通鉴长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宋史》)的编纂和传播,第二部分讨论这些作品中包含的“叙事”——作者提出了“宏寓(grand allegory)”这一概念来概括他对这种“叙事”的理解,认为宋代历史的书写反映了儒家政治价值观,反映了晚宋道学朱子学派的影响,亦反映了宋代政治斗争的影响。无论对于宋代历史的研究者还是爱好者,本书的论述都颇具启发性和参考价值。《大清算:纳粹迫害的遗产与对正义的追寻》,[英]玛丽·弗尔布鲁克著,陶泽慧译,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25年1月第一版,159.00元纳粹在二战期间的暴行是至今让全世界挥之不去的噩梦,与之相关的研究始终未停,英国历史学者玛丽·弗尔布鲁克在这部厚重之作中以客观、全面的姿态重新梳理、审视二战后德国政府对纳粹的反思、审判,提出“纳粹的确切内涵是什么”“德国对二战的反思与补偿是否彻底”“只有犹太人深受纳粹迫害吗”“纳粹的暴行远不止奥斯维辛”等问题并在研究中寻求答案与详细阐述,进而引发人们对如何准确定义“加害者”“受害者”,清算纳粹是否“选择性正义”等话题的思考。《上水船:王逊与现代中国的艺术理想》,王涵口述,段牛斗、王瑀整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5年1月第一版,98.00元作为中国现代高等美术史教育开拓者与新中国美术史学奠基人,王逊身后未获得与其学术贡献相称的声名,今年是这位美术史家、美术理论家诞辰110周年,这部由多年致力于搜集、整理、研究王逊著作的学者(也是王逊的侄子)王涵口述,中央美术学院文化遗产系教师段牛斗、王瑀整理的学术评传的出版意义非凡。书中详细梳理了王逊的家世背景、生平与学术历程,较为全面地记述了王逊的学术人生,在更为宏观的层面呈现出新中国美术史学从初创到体系化构建的过程。《蒋风评传》,韩进著,希望出版社2025年2月第一版,49.00元本书从儿童文学专业视角出发,以一个学生的真情实感,深情地评述了蒋风教授的儿童文学人生。全书以“蒋风对中国儿童文学的贡献”为主题主线,系统讲述了蒋风儿童文学思想的形成过程、理论体系、历史地位与价值影响,讴歌了蒋风教授“为儿童文学而生”的奉献精神,展现了蒋风教授“德业双馨”的儿童文学家形象。《拉丁语在中国:另一种中西文化交流史》,[奥]雷立柏著,西北大学出版社2025年1月第一版,68.00元雷立柏为奥地利人,2004年以来在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西方古典语言(拉丁语、古希腊语和古希伯来语)。在书中,雷立柏梳理了拉丁语在中国的传播史和接受史:从汉代中国与罗马可能的接触讲起,一直讲到21世纪初。其中涉及在中国传播拉丁语的中外学人,拉丁语学校、图书馆、词典、教科书等。对于拉丁语对现代汉语的深刻影响、语言传播背后的文化交流等,作者也作了探讨。《命若朝霜:〈红楼梦〉里的法律、社会与女性》,柯岚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5年1月第一版,79.00元《红楼梦》研究著作浩如烟海,而法律学者柯岚这本书独辟蹊径,以法律社会史视角切入,为红学与法学注入新意。本书聚焦秦可卿、林黛玉、尤氏姐妹等女性角色,对应清代亲属相奸、婚姻继承、籍没刑罚等法制议题。柯岚参考《大清律例》《刑案汇览》等文献及真实司法案例,以冷峻笔触剖析清代法律以严苛条款倒逼受害者以死明志等现象,揭示当时女性“结构性失权”的困境。既还原曹雪芹时代的礼法桎梏,亦展现小说角色对制度的绝望控诉,揭示“千红一哭,万艳同悲”背后的制度性根源。透过《红楼梦》的文学镜像,读者得以窥见封建法制下“人命若朝霜”的苍凉真相。《当代小说三十家》,孟繁华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25年2月第一版,58.00元本书主要选取了著名文学评论家孟繁华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小说评论,是一部建立在中国当代文学创作坐标系上的,全面厚重的文学批评之作。莫言、贾平凹、王小波、阿来、刘震云……作者选取了多位不同年代、不同领域的作家及其经典作品,进行了充分而富有见地的评价,由小说观察生活,以文学回应时代,孟繁华的这部评论集与当代小说发展历程齐头并进,兼具理论高度与时代意义,相信能够带领我们一窥当代小说创作的门径。《法比安》,[德]埃里希·凯斯特纳著,李晓艳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5年1月第一版,52.00元上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的德国,经济萧条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来自小镇的雅各布·法比安在当时的柏林处在随波逐流与追寻自我的纠结中,职业、情感、欲望在那个理想主义、道德边界被荒诞混乱裹挟的世界趋于模糊甚至迷失……这是以儿童文学创作享誉世界的德国作家埃里希·凯斯特纳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此书出版后在德国产生可观反响,如今已跻身20世纪德国文学重要作品之列。《格外的活法》,[日]吉井忍著,文汇出版社2025年2月第一版,79.00元吉井忍是近年来在中文世界颇为活跃、以中文写作的日本作家,她指向内心、书写个人生存状态的几部作品在中国出版后口碑甚佳,本书则是她这几年长居东京后,耗费七年时间,探访二手书店店主、搞笑艺人、独立摄影师、文身匠人等基于常规之外“活法”的人物的记录。这些人物的人生选择与生活路径或许不具有普遍意义和参考价值,但他们的故事提供给读者在规范、世俗之外活着的更多可能。《遗传之书:写在基因里的进化故事》,[英]理查德·道金斯著,[斯洛伐克]亚娜·伦佐娃绘,风君译,中信出版集团2025年1月第一版,88.00元这是一部从“基因”角度讲述生物进化、遗传故事的科普佳作,作者理查德·道金斯是有着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牛津大学教授身份的科普作家,善于用普通公众能理解的方式传播专业的生物学知识,本书即为他在这方面的尝试之一。严谨的表格、树形图与精美的图片、插画搭配,信息量丰富的表述和文学化的语言并存,构成这部作品深入浅出的底色。《小鱼大河》,汤汤著,大面包绘,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24年12月第一版,35.00元一个关于局限、绝境和奇迹的童话。一条小鱼因为大河的涨潮、落潮,身陷一个小水洼。小鸟告诉它,再过七天时间,水洼就会干涸,而小鱼也会缺水而死。进入生命倒计时的小鱼,经历了人生的绝境,也体验了人间的善意,漫长而焦灼的七天里,每一天都惊心动魄,而脆弱的生命最终绝境逢生。汤汤的童话作品,以对世界和人生境遇的浓缩和象征为最大特征。这种对广义、永恒的人生象征的探讨,对人类共通情感、关系和人性内在的象征性表达,是超越地域、民族、语言的普遍价值存在。《动物趣味千问千答》(6册),林育真著,山东教育出版社2025年1月第一版,210.00元这套书从“趣味”的角度出发,收录了1000个关于动物的问题,涵盖常见动物到野生动物、怪异动物到濒危动物。通过科学严谨的解答,生动描绘自然界中传奇物种的特殊才能、神奇生存技能和超级感官,解释它们独特机智的行为。一问一答的互动形式满足孩子对知识的渴求,培养他们主动思考的习惯。

来源:江苏人民出版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