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致敬!102岁抗战老兵的一个军礼,看哭了……|致敬抗战老兵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1 13:28 2

摘要:“炮弹是成弧度落下来的,不像子弹直来直往。”102岁的苏平初身子微微前倾,双手在空中划出弹道的曲线,眼神骤然锐利如刀。

“炮弹是成弧度落下来的,不像子弹直来直往。”102岁的苏平初身子微微前倾,双手在空中划出弹道的曲线,眼神骤然锐利如刀。

坐在红木沙发上的他,仿佛一下子穿越回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抗战的烽火从未真正散去,只是沉淀成了他眼中不灭的光。

山河破碎

“见到日本人就生气”

1923年2月,苏平初出生在广东佛山南海区大沥镇梁边村。他的童年,在战火中颠沛流离。

“日本人来的时候,炸啊,杀啊,抢啊……”1938年,广州、佛山相继沦陷。日军的铁蹄所至,村庄焚为焦土,百姓流离失所。他亲眼见到同乡被强征为苦力,因体力不支被活活打死,鲜血染红泥土。

“为了活命,我被卖到惠州龙门。”侵略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将他原本平静的生活彻底撕碎。

“家里人逃的逃、躲的躲,有的饿死,有的被日本人害死。”一家十余口,最终只剩他和姐姐侥幸存活。“他们太残忍了!我见到日本人就生气!”

1942年,19岁的苏平初怀着一个最朴素的信念——“当兵不会饿死”,更为了上阵杀敌,辗转至惠州惠阳,自愿报名参军。

他被编入中国国民革命军独立第九旅626团第3营,担任传令兵兼勤务兵。“团长是张光全,营长是张满,我是营长身边的人。”时隔八十多年,这些名字依旧刻在他的记忆里。

抗战时期的传令兵,是战场上的“神经末梢”。他们穿梭于火线之间,传递指令、联络部队,常常比步兵更接近死亡。“电话线只通到营部,再往下,全靠他们的双腿与勇气。”苏平初回忆。

独九旅长期转战粤北山区,开展游击作战。“东江纵队烧鞭炮引日本人来,交给我们打。”他们在惠州、博罗、韶关等地与日军周旋,“正面打不过,就躲进山里打伏击。日军不敢进山,就叫汉奸带路,我们边打边躲。”

烽火记忆

“捡回一条命”

1945年初,粤北连南山区,寒冬尚未褪尽。一场遭遇战突如其来。

“日军就像从地底钻出来一样。”炮火密集如雨,轰炸机俯冲投弹,爆炸震得山石滚落。“炮弹就在身边炸开,弹片四溅,根本来不及躲——只听‘嘭’的一声,不少战友倒下了。”

一块弹片削过他的左腿,鲜血顿时涌出。医护兵冒死上前包扎,而更多重伤的战友,永远留在了那座山上。

“大大小小的战斗里,多少战友都死了,我这点伤算什么!”老人挽起裤腿,露出至今仍清晰可见的伤疤,“捡回了一条命。”

八十多年过去,年轻的战士已成百岁老人,但战火的记忆仍灼灼发烫。

1945年是抗战尾声,也是粤北战事最激烈的阶段。日军为打通粤汉铁路南段,先后发动第三次粤北会战与赣南战役。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一场鲜为人知的恶战在河源和平县打响——这是苏平初记忆中最惨烈的一仗。

6月10日清晨,日军百余人突袭626团前哨,遭该团第三连伏击。敌军随即增兵三百人,配钢炮强攻,激战三小时,却被顽强击退。午后,日军再派七八百人迂回包抄,与苏平初所在的第3营在眼坑一带激战。“我军腹背受敌,炮来弹去,战斗异常激烈!”苏平初回忆。

次日战况急转直下。上午9时许,日军约四百人兵分两路进犯。下午1时,国军249高地失守,敌军突入与第3营展开惨烈巷战。枪声、爆炸声、厮杀声回荡在岭南墟镇街头。当夜,和平陷于敌手。

在这一战中,苏平初亲眼见证了独9旅凭借天险、死守阵地的壮烈场面:战士们奋勇冲杀,却在弹雨中轰然倒下;与敌人展开肉搏,刺刀见红、血肉横飞;日军成批被击毙,战友也纷纷倒下。

“那时候大家什么都不想,只想打败日本人。”苏平初语气低沉。虽未能守住和平县,但这场持续三日的血战,战友们用生命诠释了“一寸山河一寸血”的铮铮誓言。

这些发生在抗战胜利前夕的激烈交火,如今静默地沉淀在粤北的群山之中。关爱老兵志愿者刘吉通说,这些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战斗记忆,正随着亲历者的老去而逐渐模糊,“下次我要带独9旅旅歌的曲谱去看他。”

岁月静好

“不要忘记历史”

1945年8月,抗战胜利的消息传到韶关南雄。部队发放胜利金,苏平初跑去吃了碗牛肉粥庆祝,“有什么吃什么,吃了再说,就是开心!”

时代洪流奔涌向前。1949年,苏平初随部队起义,1951年复员回到佛山,脱下军装,走进工厂。他在看守所看管过犯人,也做过搬运工,凭借强健的身体一直干到82岁才退休。

如今,他与小儿子同住,安享晚年。“孩子们很孝顺,每天都细心照顾我。”老人掰着手指细数了数前一天的菜谱:蒸蛋、排骨、鱼肉、菜心……简单的一日三餐,正是炮火中间隔遥远的梦想。

胜利虽已远去,精神从未褪色。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志愿者阳俊龙回忆,看望苏平初时,有“10后”青年为他朗读致敬信,老人深情殷切寄语:“年轻人要挺直脊梁,报效祖国!”那一刻,所有志愿者都感受到了跨越时空的精神接力。

“不要忘记历史”、“向牺牲的战友致敬”、“中华民族要团结”……这是苏平初最想对今天的人们说的话。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在佛山市禅城区祖庙街道卫国路一幢老小区里,苏平初常守在抗战剧前,眼神专注。

8月底,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一行前来采访。听说要上电视、登报纸,老人郑重戴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缓缓起身,举起右手,庄严地敬了一个军礼。

是日,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深情唱起了记忆中的青春之歌——独9旅旅歌:

“独九旅,尚义节,官兵相爱好团结……守住岗位瞄准枪,头颅可断不退降。一个至少搏一个,……还我河山争自由,我旅精神永不灭。”

歌声铿锵,穿越时空,依然滚烫。

来源:纷享佛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