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医美行业,爱美客曾凭借耀眼的业绩表现,被资本市场冠上“医美茅”的美誉。然而,2024年年报的出炉,却让市场看到了其光环背后增长失速的隐忧,曾经一路高歌猛进的增长曲线开始出现拐点,业绩增速大幅下滑。
在医美行业,爱美客曾凭借耀眼的业绩表现,被资本市场冠上“医美茅”的美誉。然而,2024年年报的出炉,却让市场看到了其光环背后增长失速的隐忧,曾经一路高歌猛进的增长曲线开始出现拐点,业绩增速大幅下滑。
从官方披露的数据来看,爱美客2024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0.26亿元,同比仅增长5.45%;归母净利润为19.58亿元,同比增长5.33%。拉长时间轴对比,其业绩增长的巨大落差便清晰呈现。回顾2016年至2023年,爱美客营业收入从1.41亿元飙升至28.69亿元,归母净利润从0.53亿元跃升至18.58亿元,累计增长幅度分别高达19.35倍和34.06倍,年均复合增长率更是分别达到53.79%和66.22%。
即使在疫情影响期间,2020年2023年其营收和净利润也保持着高速增长,如2021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4.13%,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17.81%。在过去,这样的成绩在A股市场中十分亮眼,也让爱美客稳坐医美行业龙头宝座。
但2024年的业绩数据,却让投资者始料未及。分季度来看,第四季度更是出现了上市以来首次营收和净利润双降的情况。2024年一至四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8.08亿元、8.49亿元、7.19亿元、6.5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27亿元、5.93亿元、4.65亿元、3.72亿元,第四季度的这一表现给市场传递出了一个危险信号。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爱美客如此明显的业绩滑坡?这背后是诸多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近年来,随着医美行业的火热发展,大量企业涌入,市场竞争愈发激烈。据国家药监局统计数据显示,医美产品注册数量逐年递增,市场饱和度不断提高,爱美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与此同时,消费市场复苏进程较为缓慢,消费者在医美消费上更加谨慎,需求端明显承压。再加上监管政策持续趋严,合规成本大幅上升,医美企业在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都需要投入更多资金以满足监管要求,这进一步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
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即使是行业龙头爱美客也难以独善其身。
从产品层面来看,据财迅通观察,爱美客的当家产品也出现了增长乏力的迹象。以“嗨体”为主的溶液类注射产品,2024年营业收入为17.44亿元,同比增长仅4.4%,与2023年29.22%的增速相比,大幅下滑;以“濡白天使”为代表的凝胶类产品营收12.16亿元,同比增长5.01%。当家产品增速放缓,直接影响了公司整体业绩表现。
面对增长瓶颈,爱美客选择了通过外延式并购开启国际化布局,试图寻找新的增长引擎。2024年,江苏吴中代理的聚乳酸面部填充剂AestheFill艾塑菲进入中国市场,对市场格局产生了不小的冲击。AestheFill艾塑菲的出现加剧了市场竞争,也让爱美客感受到了危机。
在此背景下,2025年3月10日晚间,爱美客发布公告,全资子公司爱美客香港与首瑞香港共同设立爱美客国际,拟通过爱美客国际收购韩国REGEN Biotech, Inc.85%股权,交易金额约为1.90亿美元,后续还有全资控股的可能性。REGEN Biotech, Inc.在韩国医美领域具有一定的地位,2000年成立于韩国大田,是韩国第一家、全球第三家取得聚乳酸类皮肤填充剂产品注册证的公司。其已获批上市的产品AestheFill和PowerFill,分别在面部和身体填充领域有一定市场,且已在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注册批准。
不过,此次收购的高溢价也引发了市场争议。交易价格增值率高达13.44倍,如此高的溢价收购,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充满不确定性。虽然爱美客表示这是开启国际化战略的关键举措,有助于巩固在医美注射填充产品市场的领先优势,为未来业绩增长注入动力,但过往医美行业的并购案例中,高溢价收购后未能实现协同效应、业绩不达预期的情况并不少见。比如,部分企业在收购海外医美品牌后,面临着文化差异、市场整合困难、产品本土化适配等问题,导致收购效果不佳。
对于爱美客而言,此次收购不仅要面对高溢价带来的财务压力,还需要解决跨国整合过程中的诸多难题。如何将韩国公司的技术、产品与自身现有业务进行有效融合,如何在国际市场上进一步拓展业务,这些都是摆在爱美客面前的挑战。若能成功整合,借助标的公司的国际市场渠道和产品优势,爱美客有望实现国际化突破,开拓新的增长空间;反之,如果整合失败,高溢价收购可能成为沉重的负担。
总体来看,爱美客目前正处于业绩增长的关键转折点,此次国际化收购是其破局的重要尝试。爱美客未来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通过国际化战略重塑增长曲线,仍有待时间的检验。
来源:财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