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当下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广告几乎无处不在。无论是在网页上、应用程序中,甚至是社交媒体平台上,我们都会被各种各样的广告包围。然而,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连大学生回宿舍这样看似普通的生活日常,也变成了“广告观看”的场景。山东师范大学的智能门锁系统,让学生们面
在当下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广告几乎无处不在。无论是在网页上、应用程序中,甚至是社交媒体平台上,我们都会被各种各样的广告包围。然而,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连大学生回宿舍这样看似普通的生活日常,也变成了“广告观看”的场景。山东师范大学的智能门锁系统,让学生们面临着两种选择:要么支付5元的月费解锁,免受广告困扰,要么花15秒钟的时间观看广告才能顺利进门。许多人不禁要问,这种行为是否合理?大学生作为消费者,是否应当为这样的“广告收费”买单?
这种现象引发了广泛讨论,尤其是在如今越来越多人对校园商业化表示关注的背景下,学生们对于校园广告化的反感愈加明显。广告成了他们与“家”之间的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他们的日常生活被广告绑架,让他们不得不怀疑,学校是为了学生的安全教育,还是单纯为了赚取额外的利益?
山东师范大学的新型智能门锁系统,看似高科技,实则背后隐藏着令人难以忽视的商业化操作。学生们每天回到宿舍,不得不面对两种选择:第一,支付每月5元的校园SIM卡费用,便可解锁门锁,直接进入宿舍;第二,观看15秒的视频广告,才能顺利进入宿舍。这个看似简单的操作,实际上掩盖了学校对学生个人生活空间的深度干预。
智能锁通过二维码扫描来完成身份验证,而这一验证的前提是学生必须选择是否观看广告或支付费用。广告内容并不完全是商业广告,而是学校所声称的“安全教育”视频。学生们反映,观看这些广告并没有带来实质性的安全知识,反而使他们感到时间的浪费和情感的被绑架。毕竟,学生们并不需要每天都重复查看“安全准则”,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一个便捷、高效的校园环境,而不是通过看广告来“赚取”进门的权利。
这种智能锁系统的背后,隐藏着学校商业化运作的一面。学生们不仅在“缴费”上面临压力,更在“时间”上感到被侵犯。每天的进出宿舍,可能会成为他们生活中最“恼人的时刻”,甚至有学生表示,如果有几次没有及时看到广告,就会错过宿舍的“进门”机会,甚至因此影响到课程的安排和其他活动。
学生们对这种“看广告才能进宿舍”的做法深感不满,认为这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完全没有考虑到他们的实际需求。学生小王对此提出了强烈反应:“我们是来上学的,不是来给学校交‘买路财’的!每次进宿舍都要看广告,这样的安排太不合理了。”他们不仅反感这种收费形式,还质疑学校是否真的在为他们的安全着想,还是仅仅把这一行为当作盈利手段。
小李则进一步指出:“如果学校真的关心安全,为什么不将安全准则直接张贴在宿舍楼下,或者通过其他更有效的方式来普及安全常识呢?非要把这个与进门挂钩,这样的行为让人无法理解。”
更令人担忧的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火灾或突发疾病等紧急情况,15秒钟的“广告观看”是否会对生命安全造成影响呢?如果突发火灾,浓烟弥漫,学生们是否会被迫在视频播放完毕后才能打开门逃生?这些问题都没有得到有效的解答。学校是否意识到,安全的真正意义不仅仅是通过一种形式化的教学视频来实现,而是应通过更加紧急有效的措施来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
面对学生们的强烈反应,山东师范大学方面做出了回应,表示这一做法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并通过播放“安全准则”视频来普及基本的安全知识。学校还强调,学生完全可以选择支付5元的费用来避免观看广告,称这是为了给那些希望快速进门的学生提供便捷的选择。
然而,学生们并不买账。有人表示,学校的做法完全是商业化的表现,既然广告与安全准则相关,完全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进行普及,而不是强制将广告与学生的生活场景捆绑在一起。这种“看广告”模式也让学生感到不适,认为学校并没有真正关心他们的安全,而是更关注如何通过这一做法盈利。
究竟“看广告才能进宿舍”是否合理?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做法无疑将生活的便捷性与商业化牵扯在一起,不仅影响学生的生活质量,还让他们感到不必要的干扰。虽然学校宣称这是为了学生的安全,但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这种方式似乎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事实上,许多学生并不反对安全教育,而是对强制观看广告的形式表示反感。安全教育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进行,例如在宿舍楼下张贴安全标语,定期组织安全讲座,甚至通过在线平台进行安全常识的普及。这些方式都能够更有效地达到普及安全知识的目的,而不必把广告观看与“进门”挂钩。
通过这一“广告解锁”的操作,学校实际上获得了可观的商业利益。根据一些学生的计算,如果一半的学生选择支付5元包月费用,那么学校每个月将收取约8万多元的收入。如果大部分学生都选择支付这一费用,每月的收入将达到15万元,年收入甚至能达到160多万元。这样一笔钱对于学校来说,无疑是一项巨大的盈利。
然而,这样的商业化行为真的符合教育机构的本质吗?作为一所非盈利性教育机构,学校是否应当将重点放在如何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而不是在学生的生活中增加额外的收费?这笔收入最终流向哪里,是否用于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还是被用作其他用途,也成为了学生们关注的问题。
综上所述,山东师范大学的“智能门锁广告收费”做法虽然表面上看似为学生提供了选择,但实际上却引发了诸多不满和担忧。学校应当更加注重教育的本质,而不是过度商业化,逐渐将学生的基本生活变成一种消费行为。教育机构应当为学生提供更公平、便利的环境,而非在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渗透商业化的味道。
因此,如何平衡教育与商业利益,如何让学生在不被打扰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成了当今高校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只有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关注他们的需求,才能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真正让教育回归本质。
#教育公平 #校园商业化
来源:炎哥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