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法国、英国和德国三大欧洲经济体的选民情绪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根据最新民调显示,在这三个国家,民粹主义或极右翼政党首次同时领跑选举支持率。这一趋势不仅预示着欧洲政治格局的重大转变,也反映出多年来高通胀、高移民压力和经济低迷共同积累的社会不满情绪正在集中爆发
英法德三国加速右转
近年来,法国、英国和德国三大欧洲经济体的选民情绪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根据最新民调显示,在这三个国家,民粹主义或极右翼政党首次同时领跑选举支持率。这一趋势不仅预示着欧洲政治格局的重大转变,也反映出多年来高通胀、高移民压力和经济低迷共同积累的社会不满情绪正在集中爆发。
在意大利、芬兰和荷兰等国,极右翼或反移民政党已成功进入政府。而如今,这种趋势蔓延至欧洲的“核心三国”,即便距离下一次大选还有几年时间,但政治动荡的迹象已经显现。
欧洲风险咨询公司Eurasia的欧洲负责人穆杰塔巴·拉赫曼指出:“目前三国的领导人都面临一个共同挑战——极右翼势力正接近掌权的边缘。如果现有政党无法有效回应选民对移民和生活成本的担忧,局势可能彻底改写。”
在法国,勒庞领导的反移民政党“国民联盟”已在多个民调中保持领先,其接班人、年仅二十多岁的巴尔代拉更是在近期民调中获得36%的好感度,位居所有潜在总统候选人之首。而在英国,由前“脱欧党”领袖法拉奇领导的“英国改革党”迅速崛起,已在多个民调中超过保守党和工党这两个主流政党。
奈杰尔·法拉奇领导着反移民的英国改革党。 照片: Dominic Whisson for WSJ
德国方面,极右翼政党“德国选择党”(AfD)自年初以来在多个民调中与执政党联盟并驾齐驱,最近甚至略微领先。这是自2017年AfD进入联邦议会以来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取得如此强势的民意支持。
这一切的背后,是欧洲社会普遍面临的两大问题:一是,自新冠疫情以来,移民数量急剧上升,引发部分民众对国家认同和社会资源分配的担忧;其二,持续的高通胀让人们的实际生活水平下降,即便通胀已趋缓,许多商品价格依然远高于疫情前水平,加重了民众的不满情绪。
更为严重的是,欧洲经济增长几乎停滞,缺乏美国那样的强劲复苏动能。这种“移民压力+经济停滞”的组合被分析人士认为是当前极右翼支持率飙升的根本原因。
法国前外交官、咨询公司McLarty Associates欧洲主管热雷米·加龙分析称。:“从英格兰的小城镇到法国乡村、再到德国中部的工业小镇,许多普通民众普遍感到被传统精英阶层忽视甚至轻视。”
在法国,国民联盟主打“穆斯林移民削弱法国世俗共和国价值”的叙事,同时强化对中产和工人阶层“生活质量下降”的共鸣。虽然目前该党尚未获得执政地位,但它已是国民议会中的最大单一政党,也使法国政局日益陷入僵局。上周,该党宣布将在9月8日再次对总理巴鲁的政府发起不信任,逼迫马克龙总统要么提前解散议会、要么辞职。
总理弗朗索瓦·贝鲁在法国国民议会的一次会议上发表讲话。 照片: Alexis Sciard/ZUMA Press
英国和德国的移民问题也同样尖锐。数据显示,从2021年到2024年,英国合法移民人数达450万人,主要来自印度、尼日利亚和亚洲。非法移民也屡创新高,截至8月底已有2.9万人横渡英吉利海峡登陆,引发新上任的首相斯塔默压力陡增。
德国虽然在当前政府实施更严格边境控制后,申请庇护人数出现下降,但“德国选择党”支持率反而上升。这一现象显示,选民对经济停滞的愈发不满,以及对现有政策成效的质疑。尽管总理默茨推出了一系列促进增长的政策,如企业减税和基础设施投资,但最新季度GDP仍萎缩0.3%,已连续两年陷入技术性衰退。
德国盖尔森基兴的德国新选择党办公室的海报。 照片: Ksenia Ivanova for WSJ
AfD的经济主张兼具保守主义与福利倾向,既主张驱逐非法移民、退出欧盟和欧元区,又支持提高养老金、限制非公民领取福利。这些立场在德国传统工业区,尤其是远离原东德的“鲁尔区”等经济疲软地区获得大量蓝领选民的支持。
虽然AfD的一些领导人因亲俄、亲亚洲立场引发争议,但该党也获得了特朗普副总统JD·万斯及马斯克等人的公开支持,进一步扩大其国际影响力。
当前,法国、德国和英国等欧洲大国的极右翼民粹势力加速崛起,反映出高通胀、低增长和大规模移民所引发的基层焦虑。传统政党因无法有效回应民众对生活成本、安全与文化认同的担忧,正逐步失去控制权。随着制度信任的流失与选民结构的变化,欧洲或将迎来政局持续动荡、政策极化和欧盟凝聚力下降的深刻重塑期。
来源:小夭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