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茶类聚泉城,鲁茶组团破圈 2025济南秋茶博会助力茶产业迎消费新机遇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1 11:45 1

摘要:8月29日,济南舜耕国际会展中心茶香弥漫。为期4天的2025济南国际秋季茶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茶博会”)盛大开幕,活动将持续到9月1日。这场由山东省茶文化协会主办、青岛雅森国际会展有限公司承办的行业盛会,以“茶香润泉城,美学融产业”为核心主题,展览面积近2万

8月29日,济南舜耕国际会展中心茶香弥漫。为期4天的2025济南国际秋季茶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茶博会”)盛大开幕,活动将持续到9月1日。这场由山东省茶文化协会主办、青岛雅森国际会展有限公司承办的行业盛会,以“茶香润泉城,美学融产业”为核心主题,展览面积近2万平方米,汇聚全国六大茶类产区600家源头茶企,不仅为市民带来免费品鉴、互动体验的茶文化盛宴,更成为观察茶产业区域协同、品牌升级、消费创新的重要窗口。

鲁茶专区“组团出击”

步入展会一层,青岛西海岸新区茶专区格外醒目——统一的视觉标识、古色古香的展位设计,崂山茶、海青绿茶等山东特色茶品整齐陈列,吸引大批茶友驻足。据了解,该专区由青岛崂山区农业农村局、青岛西海岸新区农业农村局等单位牵头组织,20余家鲁茶核心企业“抱团参展”,打破以往单一企业“单打独斗”的模式,以区域公共品牌合力提升鲁茶影响力。

“我们已经多次跟着政府组团参加济南茶博会,效果一年比一年好。”青岛海青华忆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桂村手持刚泡好的海青绿茶,向经济导报记者介绍道。玻璃杯中,茶叶舒展如雀舌,汤色嫩绿明亮,入口鲜爽回甘。“海青绿茶是‘南茶北引’的典型代表,生长在北纬35度的沿海山区,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比南方绿茶更高,口感更醇厚。但过去‘酒香也怕巷子深’,很多消费者知道崂山茶,却不了解海青绿茶,但随着知名度不断扩大,目前还有不少消费者专门来寻找我们的展位。”

李桂村坦言,作为茶企如果单独参展时,展位小、知名度低,往往淹没在众多茶企中。如今加入政府组团,不仅展位规格提升,更借助区域公共品牌的背书,获得更多经销商和消费者的信任。

“开幕一上午,我们已经接待了几十位意向经销商,还有不少市民现场下单。更重要的是,通过专场推介会,我们把海青绿茶的种植标准、制作工艺讲给大家听,让‘北方绿茶’的标签更深入人心。” 李桂村认为,茶博会给企业提供了赋能和展示的平台,能有效推动茶企擦亮品牌。

青岛雅森国际会展有限公司会场相关负责人表示,山东是茶叶消费大省,此次组织政府组团参展,正是希望通过“公共品牌+企业品牌”的双轮驱动,整合鲁茶资源,推动崂山茶、海青绿茶、日照绿茶等特色茶品走出山东,与其他国内名茶同台竞争。“我们组织600余家茶企供应商,就是希望让消费者喝到‘放心茶’,让鲁茶从‘区域好茶’变成‘全国名品’。”

茶器成产业新增长点

如果说茶叶是茶博会的“主角”,那么茶器便是不可或缺的“配角”。本届茶博会特设“大师茶器专区”,50余位紫砂、陶瓷、建盏领域的工艺美术大师亲临现场,宜兴紫砂名家的壶具、景德镇陶瓷艺术家的盖碗、建阳建盏大师的茶盏,千款匠心作品让茶友直呼“大饱眼福”。

在紫砂大师工作室展位前,经济导报记者看到一位茶友正手持一把仿古紫砂壶细细端详,壶身刻有“茶禅一味”四字,线条流畅,质感温润。

“这把壶是用宜兴黄龙山原矿紫泥制作的,烧制温度达到1200度,透气性好,泡普洱茶最合适。”紫砂壶工作室负责人给经济导报记者介绍,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饮茶体验的追求升级,茶器不再是“附属品”,而是成为彰显品味、提升茶味的关键,“以前消费者买茶器看价格,现在看工艺、看大师、看文化,愿意为优质茶器支付更高溢价。”

这种“茶器热”也传导到上游产业。景德镇一位陶瓷艺术家告诉记者,过去陶瓷厂以生产日用瓷为主,如今转向茶器定制,与茶企合作开发联名款,“比如为绿茶设计薄胎白瓷盖碗,突出汤色;为红茶设计朱泥壶,提升香气。茶器与茶叶的‘精准匹配’,让两者都更有市场竞争力。”

茶器产业的崛起,也为茶叶经销商带来新机遇。济南多位本地茶商表示,今年他们也特意增加了茶器销售品类,“很多顾客买茶时会顺便买一套茶器,客单价比去年提高了30%。而且茶器复购率高,一套用久了会想换新款,形成持续消费。”

茶文化激活市场活力

除了茶品和茶器展示,本届茶博会的另一大亮点是丰富的茶事活动——“雅雄·泉茗第一届茶艺比赛”上,茶艺师们身着传统服饰,行云流水般完成温杯、投茶、注水、出汤等动作,展现现代茶道之美。在“济南第2届全国宋联点茶斗茶大赛”现场,选手们用茶筅击打茶汤,泛起细密的泡沫,在泡沫上绘制出花鸟、山水图案,复刻宋代“茶百戏”的风雅,引得市民纷纷拍照打卡。

“以前觉得喝茶就是‘解渴’,今天才知道喝茶还有这么多讲究。”市民刘女士带着孩子体验了点茶技艺,她表示,通过亲手操作,不仅了解了宋代茶文化,还对茶叶的特性有了更深的认识,“以后给家人泡茶,也能多一份仪式感。”

这种“沉浸式”茶文化体验,正成为茶产业吸引年轻消费者的重要方式。凤牌红茶市场部经理张小雨在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年轻消费者对红茶的接受度不断提升,但他们不再满足于“买茶喝”,而是希望了解茶叶背后的故事、文化和冲泡技巧。“我们这次带来了多款红茶经典产品,还设置了‘红茶冲泡品鉴区’,教大家用不同水温、不同器具冲泡红茶,感受口感的变化。”张小雨透露,为了贴近年轻消费群体,凤牌红茶还推出多款包装,适合办公室、旅行等场景饮用的不同口感的红茶。

除了年轻消费者,中老年茶友仍是市场主力。在普洱茶展区,一位年过六旬的茶友正在与经销商交流存储技巧,“我喝普洱茶已经10年了,不仅自己喝,还会收藏一些优质茶饼,看着茶叶慢慢陈化,也是一种乐趣。”经销商表示,中老年茶友对茶叶品质要求高,注重品牌和产地,是高端茶叶的主要消费群体,“我们会定期组织茶友会,邀请他们品鉴新茶、交流茶文化,培养长期客户。”

搭建“桥梁”助推高质量发展

从源头茶企到终端消费者,从政府部门到行业协会,本届茶博会犹如一座“桥梁”,连接起茶产业的上下游,也折射出中国茶产业的发展趋势。

华茶村白茶负责人陈维显提出,一方面,区域协同成为茶产业升级的重要路径。通过“政府组团+公共品牌”的模式,整合本土资源,提升区域茶品竞争力,正在成为多地的共识。未来,随着交通、物流、电商的发展,不同产区的茶叶将进一步打破地域限制,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另一方面,“茶文化+茶产业”的融合趋势明显。从大师茶器的美学赋能,到茶艺比赛、点茶体验的文化传播,茶文化正成为提升茶产品附加值、吸引消费者的关键。

山东省茶文化协会负责人表示,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只有让消费者懂茶、爱茶,才能让茶产业走得更远。

对于茶企而言,茶博会也是洞察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策略的“窗口”。不同的茶企销售负责人表示,通过与消费者的直接交流,他们可以及时了解到市场的需求,满足多元化需求。

截止到9月1日,茶博会茶香盛宴仍在继续。正如一位参展商所说,“茶博会不仅是一场展会,更是中国茶产业蓬勃发展的缩影。”

来源:经济导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