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太行余脉,沃野苍茫,邢台大地,泉韵流芳。自古便有“环邢皆泉”、“百泉之城”的美誉,诸泉如散落人间的明珠,从历史深处潺潺而来,滋养这片土地,孕育出独特的人文与风情。今虽然很多泉水已经无存,但泉城传承脉络仍在,让我们一同走进百泉之城的历史世界,探寻泉水背后的故事与
文: 丹枫飞云
太行余脉,沃野苍茫,邢台大地,泉韵流芳。自古便有“环邢皆泉”、“百泉之城”的美誉,诸泉如散落人间的明珠,从历史深处潺潺而来,滋养这片土地,孕育出独特的人文与风情。今虽然很多泉水已经无存,但泉城传承脉络仍在,让我们一同走进百泉之城的历史世界,探寻泉水背后的故事与传奇。
以地域分之,邢台历史上的泉水可分六大泉群:
西部泉群(信都泉群)——36泉
中部泉群(襄都泉群)——49泉
南部泉群(沙河泉群)——18泉
北部泉群(内丘泉群)——18泉
东部泉群(平原泉群)——18泉
石鼓泉群(临城泉群)——24泉
襄都泉群(含开发区)属百泉泉系,原有百泉灌区。
1.百泉;2.狗头泉;3.珍珠泉;
4.黑龙潭;5.葫芦套;6.流珠泉;
7.瓦泉;8.狼泉;9.小龙泉;
10.黑泉;11.明沙泉;12.永泽泉
13.晋祠泉;14.韩家泉;15.和尚泉
16华庄泉; 17.金屑泉;18.小儿泉;
19.石羊泉;20.洛泉;21.北俎泉
22.鸳水井;23.赵家滩泉;24.七里河泉
25.银沙泉;26.柳溪泉;28、饮马泉
27.武家庄泉;29.飞龙泉;30、瓦罐泉;
31.听荷泉;32.盼生泉;33.鸳鸯泉;
34.清泉池;35.九家铺泉;36.官苇地泉
1、百泉
位于邢台城东南八里、百泉村东侧。志书记载:“泉出平地无数,汇为池,东北流贯葫芦套,名曰鸳鸯水,北会七里河,东入南和界为澧河。”百泉素以泉多水清闻名。明弘治年间建七里河百泉闸。《顺德府志》记载:出襄国城南,泉有百孔,故名百泉。”
2、狗头泉
狗头泉位于邢台开发区前晋祠村东100米处,此泉水量大,周边水域曾称“水海”。明朝隆庆年间,邢台县知县耿鸣世兴修水利,向东向北修筑两条水渠,灌溉下游农田42顷。
3、珍珠泉
位于邢台开发区, 在百泉东南一里,水沸如珍珠,三泉相连,平地窜出,水势汹涌,如珠玑玉豆。昔日曾筑有堤坝,挖渠引水灌田七十余顷。明代嘉靖年间建有珍珠堤,1982年不出水。
4、黑龙潭
位于邢台开发区武家庄村西南1公里,去珍珠泉一里处。形似弯月,水如碧玉。《顺德府志》、《邢台县志》记载:“黑龙潭,城东南八里,七里河之北,深不可测,世传有龙潜焉。”明万历年间筑黑龙潭闸,2021年复涌。
黑龙潭由大潭、小潭、井潭和小妮儿潭等四个潭组成。
5、葫芦套
葫芦套泉,又名葫芦头泉,位于邢台开发区,在百泉东北面。包括南葫芦套和北葫芦套, 缕缕金屑,上下滚翻,犹如一具须蔓俱全的宝葫芦平嵌地面,水面阔大,碧波荡漾。明万历年间建葫芦套闸。1982年不出水。
6、流珠泉
流珠泉,位于邢台开发区,在百泉东南面。明万历年间建流珠堤。
7、瓦泉
瓦泉,位于邢台开发区, 在百泉的东面,另成一条渠,往下流入百泉河(即七里河)。
8、狼泉
狼泉,位于邢台开发区,在百泉的南面,流进沙河县(今沙河市)界,叫狼沟河,是狼狗河的发源地。
9、小龙泉
小龙泉,位于邢台开发区,在黑龙潭的西面。明万历年间建小龙泉堰。
10、黑泉
黑泉,位于邢台开发区, 在小龙泉的西面,晋祠村的南面,与明沙泉连在一起往下流入狗头泉。
11、明沙泉
明沙泉,位于邢台开发区,在小龙泉的西面,晋祠村的南面,与黑泉连在一起往下流入狗头泉。明万历年间建明沙泉闸。
12、永泽泉(涌泉)
永泽泉,又名涌泉,位于邢台开发区,七里河北面最西一个泉,明万历年间建永泽闸。
13、晋祠泉(月亮泉)
晋祠泉,位于邢台开发区前晋祠村圣母庙前,明隆庆年间建有晋祠闸。近几年复涌,名曰月亮泉。
14、韩家泉
韩家泉,位于邢台开发区,在流珠泉的东面。
15、和尚泉
和尚泉,位于邢台开发区,1975年组织疏通百泉、南、北葫芦头、和尚泉和珍珠泉,通过七里河连通为人工湖区,1985年无水。
16、华庄泉
开发区华庄村,1975年曾组织疏通华庄泉。近几年复涌。
17、金屑泉
位于今邢台开发区,上世纪八十年代断流。
18、小儿泉
黑龙潭北部与小儿泉相连,东部与石羊泉相连,西部与小龙泉相连,形成一巨龙的龙身,横卧在七里河北岸。
19、石羊泉
20、洛泉(九家泉)
洛泉,位于邢台开发区沙河城北15里九家村南,也名九家泉,平地发源,下流如涌,入狼沟河。
21、北俎泉
位于邢台开发区留村镇北俎村,水坑数处,有泉上涌。
22、鸳水灵井
位于邢台南关城内,围泉建八角琉璃井,邢台八景之一。附近有鸳水庙。
23、赵家滩泉
位于邢台开发区,涌水量大于紫金泉、洛泉等,1980年无水。
24、七里河泉
昔日百泉主力泉,百泉中涌水量最大的泉,年平均涌水量是达活泉和华庄泉的十倍,是百泉的3.5倍,是狗头泉的2倍多。
25、银沙泉
白色细沙,因沙粒较细,村民常用来打磨银器,故名银沙泉,原涌水量与达活泉差不多。近几年复涌。
26、柳溪泉
柳溪泉近几年复涌,位于邢台学院内,在原柳溪春涨区域,故名。柳溪春涨为邢台八景之一。
27、武家庄泉(甘露泉)
武家庄泉,又名甘露泉,泉水明净透彻,池底七八处大大小小的泉眼次第喷涌,交替吐出亮晶晶的珠泡,近几年复涌。
28、饮马泉
位于邢台东关街原邢台旅馆附近,相传为外地商旅进城前休息住宿饮马之地得名。
29、飞龙泉
位于邢台79号院,原79师驻军之地,创意小镇内。泉水从泉池冲天而起,有飞龙之相。
30、瓦罐泉
设计师设计了几个瓦罐出口,泉从中流出,据说此地出土了一些瓦罐文物,启迪了设计师的灵感。
31、听荷泉
造型是金属质感的古铜色荷花,颇具艺术感,位于百泉复涌纪念馆前。
32、盼生泉
在邢台七里河长安桥以西400米处的南岸滩地的鸳鸯孵化基地。为了突出鸳鸯孵化的生命主题,起名‘盼生泉’。泉水自2个涌水口汩汩涌出,先流入下方圆形水池,而后汇入七里河。
33、鸳鸯泉
位于邢台市襄都区百泉鸳水公园西南,分为南泉和北泉。
34、清泉池
据传说,清风楼下原来有一泓碧泉,名清泉池,泉水清澈,水质优良,且口感甘甜,经过地下河与达活泉、百泉二泉群相通,传说是邢台的文脉与龙脉之首。
35、官苇地泉
位于邢台开发区北俎村(原属沙河县),官苇地泉是一处群泉,由大小不同的若干个泉眼组成,主泉周围有数十个小泉眼,呈众星拱月之状。是旧时沙河县著名的水泉,也是北小沟的发源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群泉不再涌喷
36、九家铺泉
位于邢台开发区沙河城北十五里九家铺村,水坑数处,有泉上涌。
信都泉群分达活泉系和西山泉系。
1.达活泉;2.白沙泉;3.紫金泉;
4.野狐泉; 5.莲花池;6.瓦瓮泉;
7.玉泉;8.马鞍山金泉; 9.银泉;
10.圣井泉;11.七星潭;12.天梯金泉
13.马跑泉;14.桑洼泉;15.扳倒井泉
16.田家庄泉17.瀑布泉;18.浆水温泉
19.三叶泉;20.凉水泉; 21.石草泉;
22.牧卜泉;23.穆家林泉;24.涧头泉
25.清冷泉;26.朱公泉;27.明水泉
28.太子井; 29.村套泉;30.凤凰背泉;31.水堤泉;32.王禅老祖泉; 33.老龙潭;
34.南洺水泉;35.龙池泉36.龙池;
37.清泉;38.龙泉;39.天瓮泉;
40.一勺泉;41.黄巢岩泉42.智慧泉;43. 白龙泉;44. 九龙泉45.龙突泉;
46.一线泉;47.一滴泉48.前坪大鱼泉;49.南就水黄家台泉
1、达活泉
位于信都区,相传后赵高僧佛图澄在此敕龙取水。《顺德府志》记载:“巨鹿郡(即邢州)西北一舍有泉名达活,咸平中刺史柳浚旁植杨柳,建亭其上。熙宁壬子泉忽沦伏不见。元丰改元之岁,太守王慥祷于泉上,不阅月而复出,因而改名再来泉。入国朝(指清朝)又沦伏,知府徐景曾于乾隆十二年来守此土(顺德知府),即制文虔祷,沸涌如初。”达活龙湫是明清顺德府十二景之一,也是民国邢台八景之一。近年达活泉复涌。
2、白沙泉
在达活泉的西面,南大汪村南地里,池底白沙,池水清澈,泉水于白沙缝隙涌出,水势涌出颇旺盛,微波涟漪、如自沙翻滚,是达活泉水系中平地涌水量最大的活泉,水量大于达活泉、紫金泉、莲花泉、野狐泉,今干涸。
3、紫金泉
在达活泉东南,水流入达活泉,再流入牛尾河。达活泉泉系麾下五泉之一,紫金泉自来水厂便取水自紫金泉泉域。
4、野狐泉
位于信都区,在城西北十里,出营头村营头冈东南石崖下,下流与达活泉汇合。明清时期曾在二泉流域设闸储水灌溉农田。受益的村庄有吴家庄、翟村、白塔、先于等村,计农田数十顷。
5、莲花泉(池)
位于信都区,西北达活泉泉系麾下五泉之一,是一个平地出水的泉水。向东与野狐泉水汇合。
6、瓦瓮泉(营头泉)
位于信都区,在达活泉北面的石井冈,石井冈又称营头冈,历史上还有龙岗一称。与莲花泉汇成河后向东又与牛尾河汇流,瓦瓮泉又名营头泉,为牛尾河之源。
7、玉泉
邢台城西北四十里的龙山西北面,水势很盛,皎洁象玉石一样,故名。池面原五亩有余,池中碧波荡漾,凉亭耸立;池岸料石精砌,垂柳成行。池南岸有一石牌坊,上刻“玉泉池”,乃邢台县知县朱浩所写。池中央有四个泉眼冒水,四周还有多处泉眼。是大名鼎鼎的“流不干”,玉泉夕照是民国邢台八景之一。
8、马鞍山金泉
位于邢台马鞍山 在邢台城西北三十五里马鞍山北,水停止原处而不流动。金泉与玉泉汇合后称为金玉河。
9、银泉
位于邢台在信都区皇寺镇雷公山东南,至今泉眼有少量水涌出。史上建有银泉寺,以泉得名。
10、圣井泉
邢台信都区,在府城西北仙翁山下,俗传张果老指此为井,掘之得水。泉水汇流入仙源河,汇入牛尾河。
11、七星潭
在信都区仙翁山(张果老山)后,当地人开凿为井,引水成潭,并建有龙神庙。
12、天梯山金泉
邢台天梯山金泉, 在邢台城西北三十五里天梯山脚,80年代末金泉干涸,当地人挖掘金泉发现溶洞,今开发为天梯山金水洞景区。
13、马跑泉(马刨泉)
邢台信都区, 在邢台城西北九十里,是七里河的发源地。传说穆将军和吴兵打仗,马渴刨地出水。
14、桑洼泉
桑漥泉,在马岭关以东明水村西面,泉水清澈见底,又甜又凉。民国时期,邢台政府曾组织进行大规模开挖此泉,以增加灌溉面积。该泉为沙河上游湡水源头之一。
15、扳倒井泉
邢台信都区北小庄乡田家庄村附近,在龙门川上游,泉水出水量大,古时附近百姓多以此泉灌溉农田。
16、田家庄泉
邢台信都区, 水势很盛,本地人多引水灌溉田地。
17、瀑布泉(婆婆泉)
瀑布泉,又名婆婆泉,位于邢台信都区营里村西2公里处,在黄榆岭东北面,悬岸陡立,泉即出于山崖半腰。史志记载:邢台番番山(即黄榆岭)有婆婆泉。婆婆泉是玉霞川(又称稻畦川、将军墓川)的两个源头之一。
18、浆水温泉
在浆水川邢侯行台的南面,温泉寺前,泉水涌流不止,本地人引水灌田。水并不温,可能是地质变化,水温现在和从前不一样了。温泉寺以泉得名。
19、三叶泉
邢台信都区,在大河村东面的白云山大石崖下面。
20、凉水泉
凉水泉之一,在邢台信都区,在小西天风景区鼎梅山(栲栳红山)的南面。泉出七里峡。鼎梅晴雪为邢台八景之一。
21、石草泉
在信都区太子井乡唐寺村。史上本无泉,后有人见草生于石缝,天旱时草也很旺盛,故凿开石缝,有泉水涌出。
22、牧卜泉
在信都区,崔路村东南山冈下,清康熙年间,许多牧童一同玩耍,挖地而出泉水,大旱也从不干枯。
23、穆家林泉
穆家泉,在信都区羊冈垴的西面,相传穆将军在这里引泉水造池做别墅,事不可考。
24、涧头泉
邢台信都区,侯兰村东边三里的山涧处。
25、清冷泉
在信都区冈西村。
26、朱公泉
在信都区候兰村。
27、明水泉
在信都区明水村西北山坡上。不老青山南麓,澧河正源。
28、太子井(太尝井)
邢台信都区,在府城西三十五里,世传赵襄子为太子时,尝猎于此,人马俱渇乏水,因祷于天以矢卜之,遂得其泉,襄子尝之故名。明代立碑于此。
29、村套泉
位于邢台信都区
30、凤凰背泉
邢台信都区冀家村乡西庄村。
31、水堤泉
邢台信都区冀家村乡。
32、王禅老祖泉
邢台信都区石板房村,源自云梦山水帘洞。是玉霞川(即稻畦川、将军墓川)源头之一。
33、南洺水泉
邢台信都区白岸乡南洺水村南100米,水大而清,可带动一盘水磨,供灌田。
34、老龙潭
在邢台西部太行山支锅岭东面,是浆水川的源头,从上往下流,汹涌澎湃,又东流成浆水川。沿途接纳温泉和三叶泉之水。
35、龙池泉
龙池,在路罗川的上流鸦峪的东面,向下流于鸦峪水汇合。
36、龙池
位于禅林寺村西3公里处,水永流不息,村民用于灌田。
37、清泉
位于信都区白岸乡清泉村,明崇祯年间,王姓从贺家坪迁于此地,占地建庄,当时,村旁有一眼清澈如镜的泉水,故名清泉,村以泉名。
38、龙泉
位于信都区龙泉寺乡,有泉名龙泉。龙泉寺以泉得名。
39、天瓮泉
位于紫金山的天瓮峡中,由红色石英砂岩经长期流水切割、风雨侵蚀形成巨型瓮状锅穴,当人们在天瓮里呐喊时,黑婆婆潭的水会反冲到40米左右的空中,形成喊泉景观。
40、一勺泉
也叫一滴泉、一人泉,位于紫金山的最高峰头驼岭。此泉虽水量较小,但无论怎么舀水都不会干涸,周边曾有法云寺。
41、黄巢岩泉
黄巢岩下有一奇特瀑布,山泉奔流至石瓮,在瓮中回旋后从数十米高峭壁上飞溅而上。
42、智慧泉
位于云梦湖西侧,泉水长年涌流不断,水质清洌甘甜,传说鬼谷子的高徒们曾在此渴饮此泉。
43、白龙泉
位于云梦山顶,方圆几公里区域内遍布十多个大小泉眼,泉水汇流成溪,形成白龙溪,进而奔流形成了云梦山的“九瀑十八潭”。
44、九龙泉
位于九龙峡卧虎山区,泉水流量稳定,是九龙峡的水源之一,相传是九龙出生的地方,泉下建有九龙池、九龙亭。
45、龙突泉
邢台凌霄山有龙突泉,为天然山泉水,为游客提供优质饮用水。
46、一线泉
位于邢台信都区英谈古寨贵和堂东院门前,泉水如线,常年不断,即使在旱涝年份也能保持均匀细流,水质清澈。
47、一滴泉
在贵和堂院内正房下,泉水常年一滴一滴向下滴,滴速不紧不慢,数百年如一日,故而得名。
48、前坪大鱼泉
在白岸乡西南方向的前坪和大鱼村,有一道山泉奔流不息。以前前坪村由二十多个山庄窝铺组成,每个小山庄都有一股小股泉水,汇聚成溪。
49、南就水黄家台泉
在白岸乡东南方向的“红五村”中,南就水和黄家台各有泉水,养育着西就水、南就水、西口、黄家台与许家村的上千人口。
南部泉群—沙河18泉1.汤泉,2.漆泉,3.下河泉
4.九龙潭,5.三泉,6.双泉
7.老君泉,8.渡口泉,9.西上关泉
10.葛泉,11.柳泉,12.白龙泉
13.凉水泉,14. 马跑泉,15. 井石洼泉
16.后寺泉,17.渐凹泉,18.后沟泉
1、汤山温泉
邢台沙河城西北七十里,有汤山温泉,即古汤水也,四时常温可愈人病,山海经云: 汤山,汤水出此,汤水愈病为天下最。汤泉清流为沙河县古八景之一,唐朝时期邢州沙河汤名列天下八大温泉之一,与长安华清池齐名。露处水温为52摄氏度,今已被朱庄水库淹没。
2、漆泉
在沙河市广阳山西,寺庄村东北处,泉水甘甜,清泉石上流,山石如墨,显得泉水亦如黑漆色,故名。唐代在泉旁建有漆泉寺。明代《沙河县志》记载:漆泉寺左有井,汲水饮之,其色黑如漆。
3、下河泉
沙河市 白塔镇下河村,此泉冬天不冻,夏天不干。
4、九龙潭
九龙潭泉位于沙河高庄乡九龙沟,因周匝有九条山梁,形似九条巨龙而得名,九龙潭即处于沟中,泉水从潭后石缝中渗流而出,通过石刻龙头之口吐水,汇聚成潭,清凉清澈,久旱不涸。有九龙庙为顺德府祈雨圣地。
5、三泉
三泉,又名西下河泉,位于沙河市西南部册井乡白庄村西大安山封峦寺遗址南山脚,有三个泉眼,相距仅数步,中凿有圆池,左建有方井,右泉从峭壁石缝中流出,常流不竭,人在泉下凿池储之备用,此泉今存。
6、双泉
位于沙河市小仓沟内,也名牛鼻子泉。
7、老君泉
位于沙河市广阳山老君洞前,传说老子曾在此修行。山前原有老君泉,泉水清澈透明。
8、渡口泉
位于沙河市渡口村西,泉水常年喷涌而出,清澈透明,流量稳定。泉水先在村西形成一个泉池,而后东流成河,绕村边而过。
9、西上关泉
位于沙河市,土岗之腰,泉眼甚小。
10、葛泉
位于沙河葛泉村,唐朝时有座佛寺,寺内铜钟下有一口泉眼,名葛泉,相传若钟移走,则泉水冲天而起,淹没村庄,村以泉名。
11、柳泉
位于沙河市刘石岗镇柳泉村,此处建村之前,南沟翠柳成行,碧泉潺潺,村以泉名,命名为柳泉。
12、白龙泉
沙河 朱庄村西。
13、凉水泉2
位于邢台沙河蝉房乡连沟村,村中有一泉眼,水质清凉,故名凉水泉。
14、马刨泉
位于沙河市上关村东南五百米名为二龙戏珠的山下。泉眼较小,但旱不涸涝不溢。相传宋太祖去南阳经此地,马渴用蹄在山上连刨数下,顿时清泉流出,故取名马刨泉,今已不存。
15、井石洼泉
位于沙河市北盆水村北二里多到王垴的山道旁。四季不涸,修有水池。
16、后寺泉
位于沙河市后渐寺西南约三里许的清泉寺(又名渐水寺,渐寺)遗址旁,南为高耸入云的天机垴。泉声汩汩,一年四季,喷涌不息。
17、渐凹泉
位于沙河市前渐寺村东南约里许的山坡处,旱涝不涸。今村民引泉修水池供饮用。另,渐凹村北也有渐凹泉。
18、后沟泉
位于沙河市候峪村北约里许的山沟内。村民在泉下修有水池。
备注:因行政区划调整,原属沙河县的部分泉现在属襄都区开发区,故此处不题。
北部泉群——内丘18泉1、道奇泉;2、天井泉;3、九龙泉
4、青龙泉;5、白鹿泉;6、柳树峪泉
7、水沟泉;8、洗肠渊;9、穷泉
10、砺水;11、龙腾水;12、玉龙泉
13、马刨泉;14、龙潭;15、洗脸盆泉
16、药泉;17、九龙泉;18、张耳泉
1、道奇泉
位于内邱神头村。
2、天井泉
天井泉,又名井泉,位于内丘獐貘乡北天井村,天井泉汇入龙门川(宋家庄川)北支上游的摩天岭川,獐貘乡是中国大陆地区降雨量最高纪录所在地。
3、九龙泉
位于内丘县九龙岗,汇流为九龙河。
4、青龙泉
位于内丘小岭底村
5、白鹿泉
位于内丘白鹿角村,已干涸。
6、柳树峪泉
位于内丘柳树峪村。
7、水沟泉
位于内丘岩南村
8、洗肠渊
在内丘县西十三里佛图澄洗肠于此,因名。
9、穷泉
史书记载,位于内丘县穷泉谷。
10、砺水
史书记载,发源地内丘县貜山,可砥砺刀剑。
11、龙腾水
发源于内丘龙腾山。
12、玉龙泉
内丘鹤度岭脚下有一泉眼,名玉龙泉,水量常年稳定,终年不干涸,为澧河源流之一。
13- 马刨泉
位于内丘县南赛乡寺沟村且停寺内。相传虢国太子城破国亡后寻找扁鹊,昏倒在且停寺的白果树下,其白龙马用马蹄刨地刨出此泉。
14、太子龙潭
位于鹊山东侧半山腰的太子凹,泉水由裂隙发育的地下水汇集形成;
15、王母娘娘洗脸盆泉
在鹊山东麓半山腰,海拔约810米处;
16、药泉
位于扁鹊庙后土总司殿西北侧、财神殿东北侧约50米的山脚处;
17、九龙泉
在扁鹊庙前回生桥下北头西侧。
18、张耳泉
张耳泉位于内丘县五郭店乡演武川村,县城西北边二十里处,泉眼处于村东沟壑的绝壁半腰间。相传泉边曾有庙宇,还有灵蛇修炼,且泉水能医治百病,因而名声远扬,来接水的人不断。
1、鸳鸯泉;2、清泉;3、龙窝池
4、仙井;5、鸡爪泉;6、西凤池
7、咸泉;8、甘来泉;9、香泉
10、五冽泉;11、洗马潭;12、五井泉
13、潘井;14、太傅井;15、圣水泉
16、老僧泉;17、甘泉;18、神泉
1、鸳鸯泉
鸳鸯泉在南和区城西八里张相村南,平地并涌二泉,积水成池,古称鸳鸯水,张相村为后赵右侯张宾的故里。
2、清泉
在南和区东葭里屯,有一古泉,名清泉。泉岸多生芦荻,泉侧有古寺,名清泉寺。
3、龙窝泉(池)
在南和城西八里,水深浪猛,虽天气晴明,池面亦多云雾,世传龙潜于此 。
4、仙井平泉
仙井平泉在南和县治北,其水与地平,深不可测,上有仙人庙,旱祷辄应。仙坛秋月(仙井平泉)为南和古八景之一和南和古十二景之一。
5、鸡爪泉
在任泽区东北,西接大陆泽诸水,东通滏阳河,其北有沟名小鸡爪,滏阳河水由鸡爪内溢成泉。
6、西凤池
位于原南和县宋文贞公祠前,是明清南和县和阳八景之一“凤池春烟”的所在地。
7、咸泉
在巨鹿县北,巨鹿县有咸泉,煮而成盐,百姓资之。(元和郡县志)
8、甘来泉
在隆尧县大干言村,《唐山县志》记载,大干言村甘来泉水质甘甜。言山豆腐便是用此泉水加工,深受人们喜爱。
9、香泉
香泉,位于隆尧县尧山脚下,因其水质香甜甘冽而得名。曾是尧山山顶尧帝庙旁的一条常年流淌的活泉,解放前干涸断流,解放后在尧山东麓被重新发现。“香泉润稻”为尧山八景之一。隆泉酒用此泉源酿造。
10、五冽泉
位于邢台宁晋县原文庙前,明代崇祯十一年,清军入关到宁晋,宁晋五烈霍村张联格一家的两位主妇与三个女儿不甘受辱,跳入此井自尽,后人们在井边立石刻“五冽泉”三字以纪念这五位烈女。
宁晋五冽泉
11、洗马潭
洗马潭位于广宗县城北洗马村西侧,南北长约二三十米,东西宽约二百米,深两丈有余。相传汉光武洗马于此,后人将潭命名为“洗马潭”,并将潭旁村庄定名为洗马村。
12、五井泉(五色泉)
位于广宗县城东燕红龙村,因五口特殊的井而闻名遐尔,这五口井每两口相距都不到十米,深度也相当,可是五口井里打出的水却分别呈现出黑、白、红、黄、绿五种不同颜色。相传因是五龙子下凡藏身之地,故又名五龙井
13、潘井
潘井,又名潘就洼,在广宗县东南七里,俗传潘美饮马于此,又传牧马处。
14、太傅井
在任县老城原文庙前玉石桥东。相传北魏太傅游雅凿。众泉皆浊,此泉独甘。遇午酉年涌泉更盛,故乡书多发于是年,人杰地灵,洵乎不爽。宫墙灵井为任县八景之一。
15、圣水灵泉
位于任县城西北15里许,以玄君主其祀庙前由数泉涌出,清冽异常,环绕垣外流而为河,古树千霄,影彻水底,遇旱有祈祷辄应。圣水灵波,任县八景之一。也称为“娘娘洼”,泉旁建有圣水井庵。
16、老僧泉
在隆尧县宣务山东麓,相传有老僧寻水至此,以杖戳地,泉涌而出,故名,水流成溪,曰老僧河。
17、甘泉
位于威县城内东南角,甘泉澄清为威县八景之一。
18、神泉
在原隆平县城北。
1、石鼓泉 2、桃源洞泉 3、圣井泉 4、 狗跑泉5、青龙泉 6、珍珠泉 7、牛屁股泉 8、北禅寺泉9、中禅寺泉 10、南禅寺泉 11、仙人泉 12、挟泉 13、羊泉 14、老泉 15、冷水泉 16、彭家泉17、马王泉 18、舒姑泉 19、狐乳泉 20、白鸽井21、柳泉 22、南水泉 23、西水泉 24、双井
1、石鼓泉
石鼓泉,位于临城县钓盘山脚,是邢台历史名泉之一,有脸盆大的泉眼数个,泉水翻滚如煮沸,掬入口中,甘爽清冽,汇流成渠有四尺深。据记载,钓盘山顶有一椭圆形平台,形似石鼓,又如钓盘,山下有泉,即石鼓泉,泉流不息,游人咸垂钓于此。该泉在20世纪80年代后干涸。
2、桃源洞泉
桃源洞泉,又名仙源泉,位于临城九尖山桃源洞,李家庄村后约高百米的小山腰处。泉水自石罅中流出,势急有声,味甚甘洌,遇旱不竭。桃源听泉是临城县古八景之一。
3、圣井清泉
圣井岗在临城县城东二里,今万福小区处,山岗环抱,古刹倾圮,双碑中间,有泉如井,深不及丈,水永不竭,名曰圣井岗。
4、狗跑泉
狗跑泉,原名狗刨泉,位于临城县鸭鸽营乡梁村村东,相传昔有醉人卧草中,野火将燃,狗刨地得泉,展水湿草,狗主人因此幸免,故此得名狗刨泉,后雅称为狗跑泉。
5、青龙泉
青龙泉,位于临城县赵家崇村西南青龙山,村南的王家崇村有青龙潭。青龙泉与青龙潭称作“北泉南潭”。
6、珍珠泉
临城珍珠泉有两个,一个位于临城县东柏畅村南,常年不竭。一个位于临城县路家洞村北,水量充足,村委会立碑“清凉甘甜、益寿延年”。以前高邑、柏乡县常有人来此取水。
7、牛屁股泉
位于临城县城北竹壁村双济桥(三叉紫金桥,俗名蛤蟆桥)东北坡上,泉水常涌不竭,今不存。
8、北禅寺泉(老祖洞泉)
老祖洞泉,又名北禅寺泉、曹溪洞泉,位于临城县天台山东的北禅寺内,寺有老祖洞,又名曹溪洞、北泉洞,洞内佛龛后有泉池,水自石中渗出,泉水甘美,取之不竭。明代弘阳教创始人韩太湖在此静修多年,净心悟道,万历皇帝封“正德名医真人”。
9、中禅寺泉
位于邢台临城县天台山东侧,中禅寺南侧,旧有泉,今已枯竭。
10、南禅寺泉
临城县南禅寺,旧有泉,泉水从石中流出,名南泉洞,又名南禅寺泉,今不存。旧志载:朝阴洞前一山,有一岩泉脉甚旺,北流汩汩有声,曰南泉洞,俗呼为南禅者。
11、仙人泉
在临城县城西北35里,有仙人岩,孤悬壁立,下临绝涧,有泉自岩孔中流出,四时不竭,名仙人泉。
12、挟泉
挟泉,位于临城县挟泉村南,有一泉水挟流,故名挟泉,村以泉名,今泉不存。
13、羊泉
羊泉,位于临城县东镇镇羊泉村,相传王朗赶刘秀时,刘秀跑到此地,口渴难耐,恰好遇到一只羊,羊刨地得泉,刘秀得救,于是得名羊泉,村以泉名。
14、老泉
位于临城县岗西南三公里处的老泉沟村西,旧有一眼老泉,俗名老泉,今不存。老泉沟村以此得名。
15、冷水泉
位于临城县石城乡西冷水村,此处原有一温泉,得村名温泉店,相传明嘉靖皇帝到此游幸,将手伸向泉水,说,“不是温泉,是冷水”。自此后改名冷水泉,邢台冷水川以流经临城县冷水村而得名。
16、彭家泉
彭家泉,位于临城县西竖镇彭家泉村北,即今临城水库大坝处,今已经无遗址。清雍正年间,此地有一清泉,彭姓人家在此居住建村,故名彭家泉村。
17、马王泉
根据《邢台历史文化词典》记载,马王泉位于临城县地震台前马王庙遗址,至今泉水不竭。
查临城县地图,地震台和马王庙地名不可得。
18、舒姑泉
位于临城县城南盖山,今山下村一带。
清《畿辅通志》记载:“舒姑泉,在县南盖山上。昔舒氏女与其父斫薪,于其处坐,忽牵挽不动,父归告家人。妣再来,女坐处惟见清泉。女母曰:吾女本好音乐。乃弦歌,泉涌汩流,见朱鲤一双。今作乐嬉戏,则涌出。后人因建龙王庙于其上。今泉涸,庙亦渐圮。”
19、狐乳泉
狐乳泉,又名饭井泉,临城县天柱峰而下有狮子坪,明人乔已百登高望之,觉得山坪非狮子形状,而是狐狸形状,狐狸腰腹有泉,白如浆,名曰饭井,此名为狐乳泉。
20、白鸽井
位于临城县黑城乡白鸽井村,村南有白鸽井,四时不竭,相传楚汉争霸时,项羽带兵追杀刘邦,刘邦躲在这个井中避难。
21、柳泉
位于临城县小天池风景区。小天池为天然水池,面积2.4亩。西北约1000米处,有一泉眼,四周生长有几十棵柳树,因此取名“柳泉”,为小天池的水源。
22、南水泉
临城县赵庄乡,古时此地有一处泉眼常年不断水,且水甘甜,因在山的南边,故得名南水泉。
23、西水泉
临城县赵庄乡,古时此地有一处泉眼常年不断水,且水甘甜,因在山的西边,故得名西水泉。西水泉西有西水泉掌,海拔1461米。
24、双井
位于临城县黑城镇双井村,古时村中有一口井,井水被一石头分开,一边是甜水,一边是苦水,故取名双井村。
邢台诸泉,是自然馈赠的瑰宝,是历史镌刻的印记,更是这座城市生生不息的灵魂。泉水叮咚,诉说着往昔的繁华与沧桑;清波荡漾,承载着今日的希望与梦想。愿泉的灵动与活力,永远守护着这片古老而又充满生机的土地,让邢台的故事,在泉水的叮咚声中,续写新的辉煌篇章。
(广收并蓄,错误在所难免,谨供参考。丹枫飞云2025.5.11)
来源:古都邢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