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她不是第一个查出高血脂的,更不会是最后一个。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18岁及以上人群中,高脂血症患病率达到40.4%。也就是说,十个人中,四个脂肪飘着走。
58岁,查出高血脂,医生脸色都变了。她却不慌不忙,天天喝绿豆汤。几个月后复查,指标稳了,医生点头说了一句:“这8点做得好。”
这到底是哪8点?绿豆真有这么神?还是命好碰上个好季节?是药三分毒,还是食补有奇效?高血脂的真相,远比绿豆复杂。
她不是第一个查出高血脂的,更不会是最后一个。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18岁及以上人群中,高脂血症患病率达到40.4%。也就是说,十个人中,四个脂肪飘着走。
可怕的是,大多数人压根儿没感觉。不疼不痒,指标飙了都不自知。一边嘴上说“我吃得不多”,一边嘴里塞着肥肉和炸鸡。
这位58岁的女士,其实就是典型。身材不胖,走路也利索,谁能想到血脂早就爆表?总胆固醇7.2,甘油三酯2.8,低密度脂蛋白高得吓人。
医生看了报告,面色凝重。她却笑嘻嘻地回家煮绿豆。不是迷信,也不是偏方,她背后那8个生活调整,才是真功夫。
先说绿豆。绿豆不是仙丹,但也不完全是“凉茶界的表演型选手”。绿豆确实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植物甾醇,这些成分对降低胆固醇有积极作用。
但想靠天天吃绿豆解决高血脂,就像拿拖鞋打蚊子,能打死,但不够快,也不够狠。
她吃绿豆,不是乱吃,是有讲究。每天早上煮一碗,不加糖,不加盐,空腹喝,辅以两片全麦面包。关键不是绿豆,是她背后的那套生活“组合拳”。
第一拳,她戒断了“无意识吃零食”。不少人嘴上说控制饮食,手上却停不下来。打开电视,瓜子、花生、薯片、糖果轮番上阵。
她开始每天写吃的东西,连口香糖都记上。一周后才发现,她平均每天摄入的“无意识热量”将近600千卡。换句话说,不胖都难。
第二拳,她开始每天走5000步,雷打不动。不是暴走,不是快走,是“有意识地不坐电梯、不坐车、不窝在沙发上”。她把走路当成一种“生活仪式”,不是锻炼,是自律。
研究早就证明,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可以显著提高高密度脂蛋白(好胆固醇)水平,降低甘油三酯。她不是跑步机上的战士,而是生活里的“行动派”。
第三拳,她重构了晚餐。以前她晚上馋得慌,总想来点馄饨、炒粉、烧烤,搞得胃口大开,血脂飙升。后来,她换成了蒸南瓜、拌苦瓜、煮豆腐。不油不腻,清淡到底。
有人说饿得慌?她说:“饿着总比躺在手术台上舒服。”这话不夸张,高血脂不治,不改,脑梗、心梗、动脉硬化就在不远处排队等你。
第四拳,每周三次“清油日”。这天不吃红肉、不吃动物油、不碰糖饮料。主打粗粮、豆制品、蔬菜汤。不是节食,是给身体“放个假”。
这个做法其实有数据支撑。《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人每日食用植物油不超过25克。可现实中,很多人一天冲着火锅、煎饼果子能干掉50克油。肝受不了,血管更不答应。
第五拳,她不迷信保健品。周围人都劝她吃鱼油、卵磷脂、红曲米。她笑笑不说话。因为她知道,真正能降脂的,是生活方式,不是“吃点啥”。
《中国高血脂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明确指出,非药物干预是高脂血症管理的基础,药物仅为辅助手段。靠药吃安慰,靠生活才能救命。
第六拳,她开始每天称体重,记录BMI。不是为了瘦,而是为了稳。她不是追求腰细腿长,而是要让血脂不再飘。
体重是“代谢健康”的门面,BMI一旦超过24,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就可能结伴而来。她把体重当作“健康晴雨表”,每天早上称,不是焦虑,是提醒。
第七拳,她戒掉了“情绪进食”。以前一生气就吃甜食,一难过就点炸鸡。她开始练冥想、听音乐、写日记。不是装文艺,是给情绪找个出口,不让嘴巴背锅。
研究发现,情绪压力激素(皮质醇)升高,会促进脂肪合成、影响血脂代谢。吃进去的不是食物,是压力。她改了,血脂也跟着稳了。
第八拳,也是最难的一拳:她开始定期复查,不再逃避。很多人查出高血脂后,不改、不管、不查。
怕看报告,怕医生说教,干脆一走了之。她却坚持三个月复查一次,还拿着报告对照上次的变化。指标不是用来吓人的,是用来看“自己有没有在进步”。
几个月后,她再去医院复查。医生看了报告,皱着的眉头松开了。“胆固醇正常了,甘油三酯降了一半,低密度脂蛋白也稳住了。”
医生笑着说:“你这8点做得好。”不是绿豆有多神,是她踏踏实实地活出了“自律版”的自己。高血脂,不是富贵病,不是老年病,而是现代生活方式的“报应”。
吃太好,坐太久,动太少,睡太差,情绪乱,作息惊,压力大,嘴还馋。绿豆汤能解暑,但解不了血管的堵。真正的关键,是生活里的那一拳一脚,日积月累,才换来血脂的“低头认输”。
不是绿豆救了她,是她救了自己。不是医生夸得多,是她做得实在。不是运气好,而是每一次选择都不含糊。很多人问,高血脂要不要吃药?要不要忌口?要不要跑马拉松?
其实,别问那么多。先从不加糖的绿豆汤开始。先从晚饭不吃炸鸡开始。先从不靠情绪喂嘴开始。
医生能给你建议,但血管是自己的,命也是自己的。别再把健康,交给侥幸。
参考文献:
[1] 刘月姣.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发布[J]. 中国食物与营养,2020,26(12):封2. DOI:10.3969/j.issn.1006-9577.2020.12.001.
[2] 张培珍,田野. 1年有氧运动干预对血脂异常人群的降脂作用研究[C]//第7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 2014:109-110,258-260.
[3] 赵水平.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解读[C]//第七届南方长城心脏病学会议暨潇湘心血管病介入论坛论文集. 2008:64-70.
来源:医者老杨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