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春天,印尼的街头突然变得不安静了。从雅加达开始,抗议、骚乱、纵火、冲突,一波接一波。最初只是民众对议员高薪不满,上街抗议,结果没几天就演变成全国性的大规模动荡。
文|冬眠
编辑|冬眠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今年春天,印尼的街头突然变得不安静了。从雅加达开始,抗议、骚乱、纵火、冲突,一波接一波。最初只是民众对议员高薪不满,上街抗议,结果没几天就演变成全国性的大规模动荡。
甚至有军队开始调动,街头传出实弹镇压的消息,一些地方还开始出现暴力化的苗头。
看起来,这只是一场“经济问题”引发的示威。但如果你熟悉印尼历史,就会知道,这样的局面,过去往往不是简单收场,而是一步步滑向可怕的老路,排华暴力。
事情的起点是4月10日,民众发现议员的薪水和津贴高得离谱,而普通老百姓日子却越过越难。这股怨气很快就爆发了,很多人走上街头要求改革、要公平。
但真正把火点燃的,是4月12日一辆警用装甲车在雅加达街头撞死了一名送外卖的摩托车司机。这事在社交媒体上炸了锅,大家都说:“这就是政府对老百姓的态度?”
全国各地的人开始响应,抗议越来越激烈。总统普拉博沃赶紧道歉、下令调查,结果并没能平息怒火。
反而越闹越大,到了4月14日,望加锡也乱了,议会大楼被人点了火,死了3个人,伤了4个。雅加达的交通彻底瘫痪。
4月16日,军队出动,带着实弹在雅加达周边集结。这时候,很多人已经不只是喊口号了,有人开始拿起棍棒、汽油瓶,甚至出现了武装组织的影子,这是一次系统性的社会爆炸。
你可能不知道,印尼议员的年收入加上各种补贴,高达7万多美元,而全国老百姓的平均年收入却不到5000美元。这差距不是一般的大,是普通人一辈子都追不上的那种。
这还不是最糟的,印尼的基础设施、教育、医疗资源分布极不均衡,首都和偏远地区完全是两个世界。疫情之后,经济复苏也基本靠外资和出口,真正改善老百姓生活的措施少之又少。
在这种情况下,看到“议员拿高薪、老百姓吃苦”的新闻,能不炸锅吗?而政府的应对,说实话,挺失败的。
从装甲车撞人那一刻开始,政府的每一步都在“灭火”上犯错。道歉没诚意、调查没结果、镇压太粗暴。最后干脆让军队上街,搞得老百姓更觉得这是“你们在保护你们自己”。
总统普拉博沃是军人出身,过去就有“强人”作风。这次也不例外,出事就靠镇压,但现在不是上世纪了。老百姓有手机、有社交媒体、有组织能力。你越压,反而越激起民愤。
这就出现了一个很危险的局面,政治信任彻底崩了。大家不再相信政府能解决问题,只信街头的呐喊能让上面感到害怕。
我们必须正视一个事实:印尼过去几次大规模社会动荡,最后都演变成了排华事件。1965年、1998年、2016年……
每一次,开始都是经济问题,后来就有人把矛头对准华人,说什么“华人掌控经济”“中国人在吸我们血”“他们才是问题根源”。
这一次也不例外,最近印尼社交平台上已经有人开始传播一些很极端的言论,比如“外资侵占我们工作机会”“中国工厂不雇本地人只赚我们的钱”。虽然现在还没闹大,但苗头已经出现了。
如果政府不控制局势,这种情绪就是火药桶,随时可能被点燃。
过去几年,中国在印尼投了不少钱。比如2023年通车的雅万高铁,就是中印尼合作的标志性项目。还有数千家中资企业在印尼建厂,搞镍矿、做电池、搞制造,项目遍地开花。
这些项目确实带动了经济,也让印尼在东南亚的地位上了一个台阶。但问题是,很多印尼人觉得,这些项目的好处没轮到他们头上。
比如,中国企业带来的是高技术岗位,但通常由中国人来做;印尼本地人只能做一些低薪体力工。老百姓就会觉得:“你们来赚钱,还抢了我们的饭碗。”
如果局势进一步恶化,华人商铺、中资项目甚至华人社区,都可能成为出气筒。印尼政府如果还是靠军队维稳、靠镇压来压住火,迟早还得爆一次。
真正要解决问题,必须从根子上改,比如合理调整议员薪资、保障劳工权益、改善收入分配。
中国这边也得有所动作,要考虑当地民情,做好风险预警,避免“出钱又挨骂”。更重要的是,中企在印尼要多考虑本地就业、社区关系,避免被扣上“新殖民”的帽子。
类似印尼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很多都在面临“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脱节”的问题。GDP涨了,但老百姓不一定过得更好。资源进来了,但分配不公反而更严重。
一旦出问题,最容易被甩锅的,就是那些“看起来比较富、比较特别”的群体。对印尼来说,就是华人。所以,这场动荡,不只是印尼的挑战,也是整个“全球南方”的镜子。
今天是印尼,明天可能就是别的国家。
参考信息:
印尼骚乱升级,蔓延至全国-2025-09-01 09:50·环球时报
来源:Hi球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