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扎实推进新时代教材建设,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具有重要意义。2025年教材局的工作思路和重点是什么?为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教材局有哪些安排和部署?围绕建设高质量教材体系,又会有哪些改革举
扎实推进新时代教材建设,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具有重要意义。2025年教材局的工作思路和重点是什么?为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教材局有哪些安排和部署?围绕建设高质量教材体系,又会有哪些改革举措?近日,《人民教育》记者采访了教育部教材局局长田立新。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高质量教材”,体现了教材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为新时代新征程教材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出了明确要求。
尺寸课本,国之大者。教材建设是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扎实推进新时代教材建设,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具有重要意义。2025年教材局的工作思路和重点是什么?为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教材局有哪些安排和部署?围绕建设高质量教材体系,又会有哪些改革举措?近日,《人民教育》记者采访了教育部教材局局长田立新。
“2025年,教材局将锚定加快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实施中国特色高质量教材体系建设工程,打造更多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为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田立新表示。
义务教育三科新版统编教材2024年秋季学期启用
聚焦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重点任务,加快推进中国特色高质量教材体系建设
《人民教育》:2024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顺利召开,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和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提出明确要求,请问教材局在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推进中国特色高质量教材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新进展?
田立新:2024年,教材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课程、教材、教学,教材建设和管理取得新进展,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一是全面加强课程教材建设和管理。进一步强化教材编写修订,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一体化建设,完成了中小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修订。提升中小学教材编修质量,加快推进教材数字化转型。落实部门、地方、学校、出版单位职责分工,健全课程实施与教材使用监测、问题监督和处置、责任追究、引导激励等机制,进一步规范教辅读物进校园管理,提升管理信息化水平。加强教材队伍建设和教材研究,举办了8期教材建设和管理国家级培训,有力提升了教材工作队伍的能力和水平。
二是义务教育新修订教材投入使用,进一步夯实基础教育之基。印发《2024年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教学用书目录(根据2022年版课程标准修订)》,根据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的教材于秋季学期投入使用。新修订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统编教材首先在起始年级使用,三年内覆盖所有年级。经过8年努力,三科统编教材已在全国义务教育、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全部使用,统编教材使用全覆盖任务全面完成。
三是统筹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扎实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落实落地,实施教学改革重难点攻坚,注重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教与学方式改革创新的氛围更加浓厚。建立“行政+专业”协同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共同体,组织完成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情况调研,实地调研31个省份72个地市130所学校,以中西部省份为重点,从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提供专业指导和支持。组织开展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一地一计、一校一策”国家级示范培训。面向13个省份开展普通高中10个学科课程实施和教材使用监测,指导推进省级监测工作。深入推进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实验校建设,引领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现新突破新进展。完成中小学科学类教材质量分析工作。发布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教学指南和配套课件并进行教师培训。加强成果遴选和宣传推广,发布一批地方和学校课程教学改革典型案例。
四是强化专业支撑和数字赋能。开发了一批“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国家级示范培训课程”,依托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实施“2024年暑期教师研修”。举办全国基础教育教研室主任培训班和“推动教研创新发展助力教育强国建设”教研专题论坛,超200万人次线上参与研讨。加强联合教研,推动长三角、东北、西北等地区组建教研联盟,组织京津冀与雄安新区、江苏与贵州、山东与新疆开展跨省域联合教研活动,助推全国教研工作优质均衡发展。
《人民教育》:2025年是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的关键之年,也是“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谋划之年,更是面向十年建成教育强国全面布局、高位推进之年。请问教材局今年的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有哪些?
田立新:2025年,教材局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国家教材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精神,深刻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锚定加快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和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中国特色高质量教材体系建设工程,打造更多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为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重点推进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坚持和加强党对教材工作的全面领导,二是开展“中国系列”原创性教材建设行动,三是开展中小学思政课教材“固本润心”行动,四是开展课程教材国家战略支撑行动,五是开展教材治理优化行动。
开展思政课教材“固本润心”行动,深入推进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人民教育》:今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深化党的创新理论“三进”,落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此,教材局有哪些工作计划?
田立新:教材是教育教学的基本支撑,持续融入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加快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是新时代教材建设的重中之重。
一是提升中小学思政课课程教材质量。实施中小学思政课课程标准完善项目,强化中小学思政课程一体设计。实施中小学思政课教材质量提升项目,编制教材知识图谱,修订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思政课教材,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一体化建设。启动建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素材库、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库。
二是组织编写国家安全教育中小学生读本。贯彻党中央关于加强大中小学生国家安全教育部署,在投入使用《国家安全教育大学生读本》基础上,会同有关部门指导编写国家安全教育中小学生读本,推进构建大中小学衔接的国家安全教育教材体系。
三是增强思政课教材整体育人效果。巩固深化习近平总书记地方重大实践和重要论述进课程教材成果,持续推进有机融入各级各类教材、贯穿教学实践全过程。开展思政课教材使用效果跟踪,交流典型经验,加强对基础薄弱地区的针对性指导帮扶,提升育人实效。
《人民教育》:2024年秋季学期,新修订的义务教育三科统编教材在全国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投入使用,总体平稳,反响良好。新的一年,请问教材局会采取哪些举措推动教材建设重点任务落地见效,保障教材充分发挥铸魂育人功能?
田立新:教材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必须坚决落实教材建设国家事权,完善工作体制机制,健全制度规范,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强化教材编写、审核、出版、选用、使用全流程管理。
一是完善教材治理体系。实施教材治理法治化推进项目,制定教材条例,深入推进系列教材管理办法落实,完善相关配套制度。持续推动教材编写单位加强内控机制建设,强化政治把关,落实质量第一主体责任。推进课程实施和教材使用监测,健全分工负责、全面覆盖、常态化的监测体系,强化监测结果运用。联合有关部门进一步规范进校园教辅材料和课外读物管理。
二是强化教材建设激励保障。推进中国原创性教材建设评价激励机制改革试点项目,制定激励支持措施。组织开展第二届全国教材建设奖评选。持续实施教材建设和管理国家级培训,指导推动各地各校加大培训力度。推动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高质量落实重点任务,启动大中小学课程教材研究项目,加强课程教材研究专业支撑。上线国家课程教材资源服务平台。
三是营造教材建设良好氛围。加大与媒体平台沟通协作力度,多渠道、多形式提升教材宣传的触达度。推出《中国教材建设和管理发展报告(2024)》,定期发布大中小学教材建设和管理成果。严厉打击借炒作教材非法牟利、制造传播谣言行为,为教材工作营造清朗空间。
深化改革创新,有效提升课程教材对国家发展战略的支撑力
《人民教育》: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对新时代新征程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作出系统部署。面向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这一宏伟战略目标,请问教材局将从哪些方面进行谋划?
田立新:全国教育大会吹响了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奋进号角,教材战线必须准确把握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不断增强做好教材工作的使命感紧迫感,以挺膺担当、奋发有为的姿态加快推进高质量教材体系建设,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教材力量。教材战线要把思想和行动迅速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大会精神上来,以钉钉子精神推动重点任务落地见效。
一要提升思政引领力,深入推进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进课程教材,努力锻造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和重点教材;加快推进“中国系列”原创性教材建设,完成中国原创性教材建设哲学社会科学29个一级学科全覆盖整体布局,编写出版一批优质教材。
二要提升人才竞争力,持续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以课程教材建设推进学校育人模式改革,夯实学生知识基础,激发学生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培养其探索性、创新性思维品质,有力支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三要提升科技支撑力,探索面向人工智能时代的数字教材推进计划,适应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需求,建设一批突出前沿性、创新性的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优质教材。
四要提升民生保障力,强化教材编写、审核、出版、选用、使用全流程管理,加强教辅材料和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材的期待。
五要提升社会协同力,进一步健全国家、地方、学校、出版单位分级分类负责机制,推进教材立法进程,以法治保障教材建设国家事权的有效落实。
六要提升国际影响力,加强国际中文教育教材建设,推动优秀教材“走出去”,打造中国教材品牌。
《人民教育》: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离不开人才的培养,而课程教材是育人育才的重要支撑。教材局今年在引领课程教材建设提质增效、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方面有哪些工作部署?
田立新: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整体质量,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具体有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优化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聚焦新时代人才培养要求,启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优化项目,完善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加强大中小学育人目标一体化设计。开展中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状况监测。
二是推进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改革。修订《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加强中小学科技类课程以及普通高中选修课程建设和指导。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健全“行政+专业”协同推进机制,重点支持西部地区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转化落地。
三是推动教材建设迭代升级。完善中小学科学类教材质量定期诊断改进机制,加强以科学教育为特色的普通高中教材建设,遴选一批科学类跨学科主题学习资源。开展普通高中艺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教材质量分析。制定加强数字教材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意见,鼓励扩大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数字教材试点工作。推进义务教育信息科技教学指南和配套课件使用,试点开发义务教育信息科技数字教材。
《人民教育》: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