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家房产证上写的面积,和系统里登记的,可能根本不是一回事。”
“你家房产证上写的面积,和系统里登记的,可能根本不是一回事。”
这话听着像段子,却是2025年正在发生的事。
北京朝阳一个90年代老小区,最近被测绘队敲门,一进门就掏出激光尺,连阳台拐角都不放过。
业主群里瞬间炸锅:有人担心多出来那两平米要补差价,有人窃喜少算的面积能退税。
真相是,国家在给每一块地、每一套房做“体检”,体检报告将决定未来五年房价、房租,甚至你家门口会不会突然冒出个产业园。
老房子最怕体检,一照X光,全是毛病。
上海杨浦滨江那排红砖厂房,去年还荒着,今年摇身一变,成了“数字内容产业园”。
秘诀?
政府把闲置面积算清楚了,直接免租三年,装修补贴按平米发。
现在楼里白天是主播在拍短视频,晚上成了电竞战队训练室,连楼下保安都学会用“元宇宙”打招呼。
清查不是为了收税,是为了让死资产活起来。
广州天河一栋写字楼,空置率曾高达40%,老板天天算电费心疼。
数据入库后,系统直接匹配到三家跨境电商,一层做直播间,一层做仓库,顶楼改成员工宿舍。
租金从每平米60块涨到120,老板笑得合不拢嘴,还顺手给政府送了一面锦旗。
普通人能捞到什么?
城中村改造不再是大拆大建,而是“原拆原建”。
深圳白石洲的村民最近都在算面积,按新政策,老房子可以原地换成带电梯的新房,多出来的面积还能当长租公寓收租。
有户人家三代同堂,原本挤在60平,现在能换两套90平,儿子结婚不用另买房了。
最妙的是,连中央机关的办公楼也在排队“瘦身”。
财政部把三里河一栋老楼改造成“公物仓”,闲置桌椅、打印机扫码就能借,隔壁部委借走二十张办公桌,省了十万采购费。
这种抠门精神,比喊口号管用多了。
有人担心数据透明后,房价会暴跌。
其实恰恰相反,北京通州新城最近拍地,开发商敢出高价,是因为系统里明明白白写着:周边三公里内未来五年无新增宅地。
稀缺性摆在那里,地价反而稳了。
说到底,这场清查像给城市做了一次胃镜,把堵点、烂账、暗仓全翻出来。
疼是肯定的,但长痛不如短痛。
五年后再回头看,今天被激光尺量过的房子,大概率比没被量过的更值钱。
你家小区被量了吗?量完以后,是变产业园还是变停车场,留言区说说看。
来源:房子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