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国庆佳节的节日习俗知多少?恭迎母亲75周年诞辰!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31 23:31 1

摘要:祖国75年,人说“时光荏苒”,但换个角度,有些感觉像昨天——你还在巷口抬头,看国旗被晨风吹得猎猎作响,却忽然发现,今年都已经是第75个国庆了。小时候谁不是跟着大人们在电视机前看阅兵,偷偷模仿解放军正步,幻想自己也能站在天安门?到底是咱们变了,还是时代变了?

祖国75年,人说“时光荏苒”,但换个角度,有些感觉像昨天——你还在巷口抬头,看国旗被晨风吹得猎猎作响,却忽然发现,今年都已经是第75个国庆了。小时候谁不是跟着大人们在电视机前看阅兵,偷偷模仿解放军正步,幻想自己也能站在天安门?到底是咱们变了,还是时代变了?

转眼就到2024年,国庆要来了。这些年,说实在话,“年味”这些词儿早被讨论烂了,但国庆味道,倒总带点特殊。你看,日子还没到,小区楼下已经开始挂红灯笼了。天天都有新的国旗“冒出来”,早上送孩子上学,路边的横幅大朵大朵地招摇:“欢度国庆!”小朋友们谁也忍不住摸两下那面新的五星红旗,有时还缠在手指上玩。

说起来,小时候的国庆,最盼的也不过就是这几件:学校发小红旗,老师让你在班上用彩笔画颗大星星,然后贴满黑板。放学路上,巷子口总有一伙邻居大姐,提着彩条,互相帮着钉灯笼,一弄就是半下午。不分南北,哪家的玻璃窗上都要贴红纸、福字,院子摆些花坛,盆景竟和人一样高。尤其是那种写着金字的花篮,谁家弄一对,都觉得“这家今年体面”。

当然,长假才是小孩的大事。十一黄金周,仿佛是给打工人和学生们的劫后余生。大人们眨眼功夫就开始规划路线,提议“要不要去外地看看灯会、爬山?”但大多数时候,最后还是窝在家里,老两口坐一起看重播,孩子们拌嘴抢零食。你若有心,在火车站、机场、高速路上看人流,那才叫人间烟火。四面八方,南腔北调,个个脸上带点倦,却也带点自豪,都觉得自己也在和祖国“同欢庆”。

不过,要说最让人心里发热的,还是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去过的人都懂:凌晨天没亮就挤在广场边,和几个不认识的大哥大姐肩碰着肩,大家都憋着激动,不说话。士兵从远处踢正步走来,地面“咚咚”像是心跳被放大。不知是谁头一个哼起国歌,大家都跟着,歌声一浪高过一浪。五星红旗慢慢爬上旗杆,风一吹,像是整个中国都站直了腰。

阅兵就更不用说了。小时候只在电视里看,美国大片都没有那阵仗。每逢大阅兵,总有那么多人忍不住眼眶发烫。你看那些正步一齐落下,战车隆隆压过,飞机像箭一样划破天空——也许我们不知道每一个武器叫什么名字,但每个人都明白,背后是多少人的青春、甚至命。

国庆这天,总有一场晚会。说是晚会,可看多了人会发现,这种大型联欢总有点“咱们家的年夜饭”味道。台上唱的多是熟悉歌谣,少不了英模出场旧事新说。那些“曾经和共和国一起走过苦难”的人,今天坐在彩灯下,眼含泪光看新生代唱歌跳舞。那一刻,和平好像不仅仅是历史课上冷冰冰的名词,而变成了饭桌边的亲情,走廊里的八卦。

咱们自己平时也说,老百姓要有信仰,国家才能有希望,可真到国庆,你才觉得,这“信仰”长在每条街巷里。可能是一次路口偶遇的救助,可能是公交车上大妈递你一颗糖,也可能是熬夜抢票归家的辛苦路途。都说10月1号是中国成立日,人们也背得出1949年,但谁能想象,从那以后70多年,每一段日历背后全是一家家、一代代“咬牙也要过好日子”的中国人。从田埂到厂房,从教室到实验室,命运全串在一起。

提起国庆,不只是数字堆砌。更像是我们每个人的不经意回头,忽然发现金黄稻田,安稳街市,还有那一整个“不怕难、不服输”的性格,已经成为你的骨血。其实,有时候我在想,那年国庆,家里老爷子喊我去看阅兵,自己还在耍脾气觉得无聊。可这会儿,他已经老得下雨天膝盖疼,我才觉原来自己成长路上,一直在和祖国一同成长。

谁说不是呢?当你还在为找工作、买房攒钱发愁,抬头那一面红旗好像总在提醒你,“家还在这儿,别怕”。祖国成立这75年,看过热闹,也见过风雨,有时高歌猛进,有时跌跌撞撞。可如今回头,见证过四代人的变迁,从粮票到手机支付,从青砖黛瓦到高楼林立,日子就这样一天天,悄悄变好了。

说到底,国庆节像是一次全国家庭大聚餐,不在于歌有多新、灯有多亮,关键在于那种认同:祖国好,就是家好。我们常说,“此生无悔入华夏”,听起来像句豪言。可你的日常起居、琐碎烦恼、家长里短,都跟着这幅大图画一起流转。小到清晨的豆浆油条,大到雪域边关的守卫士兵,都是中国人的全部生活点滴。

故事说到这,谁又能预判下一个75年会怎样?但只要灯火不灭,歌声不绝,天安门广场还会有人等着升旗,老巷子还会有一块红旗被风吹展,就没什么能打倒我们。是不是?

来源:优雅西柚kjQ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