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当之世,国运隆盛兴旺,是太平无为之世,所以清明灵秀之气所秉者,上至朝廷,下及草野,到处都是。
在红楼梦第二回第8讲中,我们讲到,冷子兴说贾宝玉虽然是含玉而生,天生异相
但是贾宝玉说出来的话,确实不怎么符合时宜,贾宝玉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
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人,便觉浊臭逼人。
冷子兴还下了个判断说贾宝玉将来是色鬼无移。
贾雨村不同意冷子兴的看法,给出了一个解释
说贾宝玉这样的人是正邪两赋之人
贾雨村确实是个奸雄,他看人、看事确实有一股稳准狠的劲。
什么是正邪两赋之人呢?
我们先来看完整的理论,这个理论大概分为3部分:
1、天地间存在正气和邪气两种气
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两种,其余的人其实没有什么大的区别。
如果是大仁者,则应运而生。
如果是大恶者,则应劫而生。
大仁者,修治天下。
大恶者,挠乱天下。
清明灵秀,天地之正气,这是仁者所秉持的。
残忍乖僻,天地之邪气,这是恶者之所秉持的。
2、正气和邪气相遇
今当之世,国运隆盛兴旺,是太平无为之世,所以清明灵秀之气所秉者,上至朝廷,下及草野,到处都是。
多出来的灵秀之气,漫无所归,就化为甘露,化为和风,融入四海。
这个时候残忍乖僻的邪气,不能存在于光天化日之中
所以就凝结起来,充塞于深沟大壑之中
偶因有被风吹荡,或者被云摧动,略微有摇动感发的趋势,邪气有那么一丝半缕,从深沟大壑之中泄出的
正巧碰到灵秀之气吹过,正气不能容下邪气,邪气也猜妒正气。
正气和邪气不相上下,就像风水雷电。
在地中相遇,既不能消除,又不能容让
必然的结果就是相互搏击然后消散。
3、正邪相遇的气赋予在人身上
正邪融合的这种气也必然赋在人身上。
如果世间男女偶秉承这种正邪相遇的气而降生的
向上不能成仁人君子,向下则亦不能为大凶大恶。
如果将这种人置之于万万人之中,他的聪明灵秀之气,则在万万人之上。
他的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又在万万人之下。
如果这种人生于公侯富贵之家,则为情痴情种。
如果生于诗书清贫之族,则为逸士高人。
纵再偶生于薄祚寒门之家
也不可能是奴隶仆人,任凭庸人驱使驾驭,最不济也是奇优名娼。
红楼梦第二回提到的贾宝玉、王熙凤、甄宝玉这些人就是正邪两赋之人。
为了便于理解贾雨村的这个正邪两赋的理论
贾雨村列举了一些实际的例子。
应正气而生的人有:
尧、舜、禹、汤、文、武、周、召(shào)、孔、孟、董、韩、周、程、张、朱。
应邪气而生的人有:
蚩尤、共工、桀、纣、始皇、王莽、曹操、桓温、安禄山、秦桧。
正邪两赋之人:
如前代之许由、陶潜、阮籍、嵇康、刘伶、王谢二族、顾虎头、陈后主、唐明皇、宋徽宗、刘庭芝、温飞卿、米南宫、石曼卿、柳耆卿(qí qīng)、秦少游,近日之倪云林、唐伯虎、祝枝山,再如李龟年、黄旛绰fān chuò、敬新磨、卓文君、红拂、薛涛、崔莺、朝云之流
贾宝玉由于是秉正邪两气而生,所以性格怪癖、行为怪异,既具有情痴情种的特点,又具有逸士高人的特质。
我粗略的数了一下这里公共列举了54个人
其中正邪两赋之人27个
这54人中有的大家熟悉,比如:孔子、曹操、秦桧
有的可能比较陌生比如黄旛绰 (fān chuò)、敬新磨。
我在文稿中把这些人都列出来了。大家一定看一看,这些人对我们理解红楼梦很有好处。
比如上午提到的刘庭芝,唐朝著名诗人,又名希夷
有《代悲白头翁》传世
《红楼梦》里林黛玉做的《葬花吟》,多处化用《代悲白头翁》诗句。
可见刘希夷诗歌对曹雪芹写红楼梦有很大的影响。
红楼梦第二回第10讲,我们就讲到这里,照例给大家留一个思考题:
本讲中提到了有27个正邪两赋之人的例子,其中一个人林黛玉给她专门写了一首诗,这个人是谁?
应正气而生的人有:
尧、舜、禹、汤、文、武、周、召(shào)、孔、孟、董、韩、周、程、张、朱。
尧、舜、禹、汤:
唐尧、虞舜、夏禹是我国上古时代的圣人,也是华夏族上古时期三位最英明的王。
唐尧,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
死后由舜继位,史称“禅让”。
虞舜,名重华,继位后挑选贤人,治理民事,选拨治水有功的禹为继承人。
夏禹,为夏后氏部落领袖,奉舜命治理洪水,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因治水有功,被舜选为接班人。其子启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即夏代。
商汤,商朝的建立者,推翻夏桀暴政,开创殷商六百年基业,为一代明君。
文、武、周、召:
“文、武”是周文王和周武王。
周文王是周朝的奠基者,还留下了一部《周易》,被誉为“哲学的哲学”。
武王伐纣“牧野之战”而定天下,周武王是周朝的直接建立者。
周公、召公都是周武王的弟弟,两人和姜子牙是辅助武王伐纣的功臣。
周朝建立后又都参与治国辅政,姜子牙封地在齐,周公封地在鲁,召公封地在燕。中国历代的礼制形成于周朝,周公制礼作乐,成为儒家公认的始祖,后世曹操诗云“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可见其在周朝治理中的巨大影响。
孔、孟、董、韩
孔、孟,是孔子和孟子。
孔子兴办教育大力传播儒家思想,是儒家学派的“至圣先师”。他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孟子是儒家“亚圣”,是仅次于孔子的儒学思想家。
董,是董仲舒。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系统的提出了“天人感应”学说、“大一统”学说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这些主张使儒学逐渐成为维护中国封建社会稳定发展的正统思想,是儒家道统传承的关键人物。
韩是韩愈,东汉灭国之后,儒家的地位开始下滑。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最流行的是佛家和道家,各种外来的佛经和土生土长的道家“三玄”即《周易》、《老子》、《庄子》受读书人追捧,儒家入世积极有为的思想比较消沉。
这一段时期也是我国历史上佛家和道家的强盛时期。
韩愈的出现改变了这个局面,佛、道盛行之际,他致力于复兴儒学,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道统之说便是韩愈所创,从此儒家上接尧舜禹汤、文武周召,形成了真正的传承体系。苏轼赞韩愈曰“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可见其在文学和儒家思想方面的巨大影响。
周、程、张、朱:
周是周敦颐,就是写《爱莲说》的濂溪先生,他是宋明理学的开山祖师,丰富了儒家思想体系,并且使儒家开始凌驾于佛、道之上,再一次取得了我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的地位。
程,是指两个人,程颢hào和程颐yí。
二人都是周敦颐的弟子,因长期在洛阳讲学,他们的学派称为“洛学”,是宋理学的奠基者,世称二程。
学说以“穷理”为主,主张“去人欲,存天理”。
张,是张载,世称横渠先生,他开创了“关学”(因张载系关中人,故称)。还说了一句传颂不衰的儒家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句话被当代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称作“横渠四句”。
朱,是朱熹,他是“二程”(程颢、程颐)的后来者,朱熹是宋代儒学的集大成者,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所著《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应邪气而生的人有:
蚩尤、共工、桀、纣、始皇、王莽、曹操、桓温、安禄山、秦桧。
蚩尤、共工:
蚩尤,传说为东方九黎部落首领,以金属(铜)为兵器,后与黄帝战于涿鹿,失败被杀。
共工,与颛顼(zhuān xū)争帝,发怒撞倒了不周山,导致“天倾西北,地陷东南”,生灵遭殃。
桀、纣:
桀,即夏桀。夏朝最后一位亡国之君。
夏桀生活奢靡,荒淫无度;在政治上倒行逆施,近小人,远君子,刚愎自用,听信谗言。
纣,即商纣;商朝最后一位亡国之君。在位期间,拒谏饰非、耽于酒色、暴敛重刑,遂导致民怨四起。传说殷纣以酒为池,以肉为林,为长夜之饮。生活荒淫腐化、极端奢侈。
始皇、王莽
始皇,即秦始皇。秦始皇即位,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在位期间,横征暴敛,暴政虐民,筑阿房宫,修长城,焚书坑儒,动摇了秦朝政治的基础,本想万世为帝,结果至二世而亡。
王莽,篡夺西汉政权,建立“新朝”,是新朝的开国皇帝。王莽即位后,托古改制,造成社会经济极大混乱。法禁烦苛,以致民不聊生。社会危机进一步加深,终于爆发绿林赤眉起义。王莽被人杀死,新朝灭亡。
曹操、桓温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权相,曹魏的奠基者,他的儿子曹丕代汉称帝,曹操被追赠为魏武帝。担任宰相,“挟天子而令诸侯”,为汉朝的终结者;被后世称为“奸雄”。
桓温,东晋明帝的驸马,权臣。他带兵灭了成汉政权,开始位高权重,之后三次出兵北伐战功累累,但也导致民不聊生。他独揽朝政十余年,操纵废立,有意学王莽夺取帝位,终因第三次北伐失败又加上王谢两大家族势力的制约未能如愿。
安禄山、秦桧
安禄山,唐朝藩镇,叛将。早年为唐幽州都督张守珪的部将和义子,骁勇善战,屡建功勋,平步青云,受唐玄宗、杨贵妃的信任,成为杨贵妃养子。后与唐朝另一叛将史思明发动“安史之乱”,一路势如破竹,攻破两京,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建立伪燕政权,年号圣武。晚年失明,为嫡次子安庆绪和宦官所害。白
秦桧,南宋初年宰相、奸臣,南宋主和派、投降派的代表人物。密谋杀害抗金名将岳飞、岳云父子。在西湖的岳飞墓前,塑有秦桧夫妇的白铁跪像,并题有对联一副“青山有心埋忠骨,铁骨无辜住佞臣”。表现了后世人们对对奸臣的痛恨。
正邪两赋之人:
许由、陶潜、阮籍、嵇康、刘伶、王谢二族、顾虎头、陈后主、唐明皇、宋徽
宗、刘庭芝、温飞卿、米南宫、石曼卿、柳耆卿、秦少游,近日之倪云林、唐伯虎、祝枝山,再如李龟年、黄旛绰、敬新磨、卓文君、红拂、薛涛、崔莺、朝云
许由,传说中的上古高士。
陶潜,东晋大诗人。阮籍,魏晋之际诗人。
嵇康,魏晋之际文学家。
刘伶,与阮、嵇皆为“竹林七贤”之一。
王谢二族,指东晋王导、谢安两家族。
顾虎头:顾恺之,字虎头。东晋名画家。
陈后主,南朝陈末代皇帝陈叔宝。
唐明皇,即唐玄宗李隆基。
宋徽宗,北宋末代皇帝赵佶(jí)。
刘庭芝,刘希夷,字庭芝,唐代诗人。
温飞卿,温庭筠,字飞卿,晚唐诗人。
米南宫,即米芾,北宋著名书画家。
石曼卿,石延年,字曼卿,北宋文学家。
柳耆卿,柳永,字耆卿,北宋著名词人。
秦少游,秦观,字少游,北宋著名词人。
倪云林,倪瓒(zàn),号云林子,元代山水画家。
唐伯虎,唐寅,字伯虎,明代画家、文学家。
祝枝山,祝允明,号枝山,明代书法家、文学家。
李龟年,唐玄宗时宫廷乐师。
黄幡绰(fānchuò),唐玄宗时艺人。敬新磨,五代后唐庄宗时宫廷艺人。
卓文君,汉代卓王孙的女儿,新寡后“私奔”文学家司马相如,结为夫妇。
红拂,隋代越国公杨素的侍女,私奔李靖。
薛涛,唐代名妓。
崔莺,即《会真记》(后衍为《西厢记》)中的女主人公莺莺。
朝云,宋代钱塘名妓。
一、情痴情种
1.王谢二族
六朝望族琅琊王氏与陈郡谢氏之合称,后成为显赫世家大族的代名词。晋永嘉之乱后,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族人,从北方南迁至金陵,后因王谢两家的王导、谢安及其后继者们于江左五朝的权倾朝野、文采风流、功业显著而彪炳于史册,成就了后世家族无法企及的荣耀,故有“王谢”之合称。“未若柳絮因风起”就是指谢家才女谢道韫咏柳絮典故
2.顾虎头
东晋画家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故称顾虎头。曾为桓温参军。他擅长画人物肖像,往往几年都不点眼睛。人们不明就里,他说身体四肢的美丑,本来就和画的好坏没什么关系,要画出人物的传神之处,就在这一点上。著有《画论》,对后世影响甚大。传世画作有《图》《图》等。世人说他博学多才,画绝,文绝,痴绝。
3.陈后主
南朝陈末代皇帝,陈叔宝字元秀,小名黄奴。在位时,大建宫室,生活奢侈,日与妃嫔、文臣游宴,制作《玉树后庭花》等。隋兵南下,恃长江天险,不以为意。当隋朝大将攻到城门外,他乃与张贵妃等人藏匿于井中。后被俘,病死于洛阳。
陈后主诗歌和音乐艺术修养高,爱美人不要江山。
4.唐明皇
即唐玄宗李隆基。早期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开创“开元之治”,后期宠信李林甫、杨国忠,政治腐败。加之沉溺声色,奢侈荒淫,导致安史之乱。
李隆基富有音乐才华, 对唐朝音乐发展有重大影响,他爱好亲自演奏琵琶, 擅长作曲,作有《霓裳羽衣曲》。他与贵妃杨玉环的爱情故事,经过一代代文人如白居易、洪昇等的演绎,广为流传,感人至深。
5.宋徽宗
即赵佶,北宋皇帝,书画家。即位后,任用奸相蔡京,贪污横行;尊信道教,大建宫室,阶级矛盾突出,农民起义不断。
宋徽宗在艺术上的造诣极高。宋徽宗对绘画的爱好十分真挚,他利用皇权推动绘画,使宋代的绘画艺术有了空前发展。 他还自创一种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体”,他热爱画花鸟画自成“院体”,是古代少有的艺术型皇帝。靖康二年,为金兵所俘,客死他乡。
红楼梦第46回,鸳鸯骂她嫂子说“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都是好话”,意思是说宋徽宗的画画的好,但是是个亡国之君。
6.温飞卿
即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晚唐诗人、词人。出身没落贵族家庭,为唐初宰相温彦博后裔。
温庭筠精通音律,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更是刻意求精,注重文采和声情,成就在晚唐诸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被尊为“花间派”之鼻祖,对词的发展影响很大。
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红楼梦第四十九回写到“温八叉之绮靡,李义山之隐僻”,这里的温八叉即温庭筠;相传他才思敏捷,八叉手而成八韵,时称温八叉。
7卓文君
西汉时期蜀郡临邛(qióng人,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才女、蜀中四大才女。
丧父后居家,与大才子司马相如相爱,一同逃往成都。不久又同返临邛,自己卖酒为生。其父卓王孙为蜀郡临邛的冶铁大亨,仅家僮有八百名,卓王孙分私奔的卓文君百名僮仆、百万两钱,成一段佳话 。
卓文君姿色娇美,通音律,善抚琴。据传爱情诗《白头吟》为其所著,其中“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感人至深,流传至今。
8.崔莺
元代王实甫创作的杂剧《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中的女主人公。她出身名门贵族,是个美丽而有才情的少女,她和书生张君瑞在普救寺中相遇,张生的痴情和才华博得她的爱慕,但相国小姐的身分和她所受的教养,使她感到不能自由表达爱情的苦恼。
张生解普救寺之围,本应与她结为夫妻,但老夫人的变卦,给她以沉重的打击,反抗的意识开始觉醒,突破束缚,和张生美满结合。
她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典型形象之一,聪慧机敏、美丽多情。
逸士高人:
许由
是上古时代一位高尚清节之士。相传尧帝知其贤德要把君位让给他,他推辞不受,逃于箕山下,农耕而食;尧帝又让他做九州长官,他到颍水边洗耳,表示不愿听到这些世俗浊言。后世把许由和与他同时代的隐士巢父,并称为巢由或巢许,用以指代隐居不仕者。
陶潜
东晋文学家,诗人。一名渊明,字元亮。少好读书,曾为州祭酒、参军,后任彭泽令,因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解印去职,归隐田园,至死不仕。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田园诗人,是我国田园诗的开山鼻祖,对后世影响深远。《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饮酒》都是陶渊明的杰作。
阮籍
出生于建安十五年,三岁丧父,家境清苦,阮籍勤学而成才,为竹林七贤之一。阮籍在政治上有济世之志,曾登广武城,观楚、汉古战场,慨叹:“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阮籍善为青白眼,对待讨厌的人,用白眼;对待喜欢的人,用青眼。
嵇康
字叔夜,三国时期曹魏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喜爱老庄学说。拜官郎中,授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
司马氏掌权后,拒绝出仕,《与山巨源绝交书》表达了不与司马政权拒绝合作的态度。为竹林七贤之一,因受司隶校尉钟会构陷,而遭掌权的大将军司马昭处死。临刑前,嵇康神色不变,在刑场上抚了一曲《广陵散》。曲毕,叹息曰:《广陵散》于今绝矣。
刘伶
魏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刘伶曾任参军,因无所作为被罢官,整日驾着载有美酒的鹿车,毫无目的地四处游荡,边走边饮,留下“鹿车荷锸chā”的典故。
刘伶常常纵情饮酒,任性放诞,有时脱掉衣服,赤身裸体呆在屋中。有人看到后讥笑他,刘伶反而嘲笑对方说“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 为裤衣。诸君何为入我裤中?”。
刘伶自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
6.刘庭芝
唐朝著名诗人,一名希夷。据说此人少年成名,美姿容,好谈笑,善弹琵琶,又能饮酒,至数斗不醉,落魄而不拘小节,十足一副名士风流做派。其诗以歌行见长,多写闺情,辞意柔婉华丽,且多感伤情调。
有《代悲白头翁》传世。《红楼梦》里林黛玉做的《葬花吟》,多处化用《代悲白头翁》诗句,可见刘希夷诗歌对曹雪芹影响很大。
7.米南宫
即米芾,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宋徽宗召为书画学博士,曾官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
米芾书画自成一家,枯木竹石,山水画独具风格特点。在书法也颇有造诣,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
8.石曼卿
即石延年,字曼卿;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石延年所做文章雄劲有力,宗法韩愈、柳宗元,受柳开影响。
诗作俊爽,在天圣、宝元间称豪于一时。石延年性情豪放,饮酒过人。石延年死后26年,他的老朋友欧阳修专门作了《祭石曼卿文》,这篇祭文写得低回缠绵而又凄清超逸,表现了友谊的诚挚和思念的深沉。笔意驰骋,变化自如,是同类抒情散文中的佳作。
9.柳耆卿
即柳永,字耆卿qí qīng,原名柳三变;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曾经做过一首词《鹤冲天》,其中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宋仁宗不悦,后来柳永又一次参加考试,看到柳永的名字,皇帝就在旁批道:“且去浅斟低吟,何要浮名?”又把他的名字勾掉了。于是柳永就自我解嘲曰“奉旨填词柳三变”。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 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
10.秦少游,
即秦观,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北宋文学家,为婉约派重要词人,苏门四学士之一。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长于议论,文丽思深,兼有诗、词、文赋和书法多方面的艺术才能。著作有《淮海词》。
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就是先看到了室内墙壁上秦太虚的对联“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当然,这里的说的对联是秦太虚写的,是假托,不是真实是秦太虚写的。
11.倪云林
即倪瓒zàn,号云林子。江苏无锡人,元末明初画家、诗人。
倪瓒家中富有,博学好古,四方名士常至其门。元顺帝至正初年,散尽家财,浪迹太湖。
倪云林是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元代画家,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合称“元四家”。
倪瓒擅画山水和墨竹,师法董源,受赵孟頫fǔ影响。早年画风清润,晚年变法,平淡天真。惜墨如金,寥寥数笔,逸气横生。书法从隶书入,有晋人风度,亦擅诗文。
12.唐伯虎
即唐寅,字伯虎,明朝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弘治十一年,考中应天府乡试第一。山水画宗法李唐、刘松年,融会南北画派,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人物画师承唐代传统,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秀逸。
书法奇峭俊秀,取法赵孟頫。绘画上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明四家”。
诗文上,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红楼梦62回中有薛蟠把“唐寅”误读做“庚黄”的情节。
13.祝枝山
即祝允明,字希哲,因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号枝山,明代著名书法家、文学家。明弘治五年中举,祝允明擅诗文,尤工书法,他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又与文徵明、王宠同为明中期书家之代表。所书“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草书诗翰卷”等皆为传世墨宝。
奇优名倡:
李龟年
唐朝音乐家,唐宫廷乐师,被后人誉为“唐代乐圣”。出身赵郡李氏。创作的《渭川曲》受到唐玄宗的赏识。
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到江南,每遇良辰美景便演唱几曲,常令听者泫然而泣。杜甫有《江南逢李龟年》诗“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黄旛绰 (fānchuò)
又名黄幡绰,唐朝宫廷乐师。《霓裳羽衣曲》石刻的篆刻者。入宫30多年,侍奉唐玄宗。他性格幽默,善于口才,曾经用滑稽风趣的语言,谏劝玄宗不要轻信安禄山,应该疼爱自己的儿子唐肃宗;提醒他注意安全,不要在马上打球摔坏了身子,得到了玄宗的赏识和信任。
安史之乱,黄幡绰陷于叛军,在长安被迫为安禄山表演。平定叛乱后,黄幡绰被拘,玄宗不以为有罪,将他开释了。
五代后唐人,庄宗宠爱的优伶之一。
庄宗曾经和诸位伶人在庭院游玩,四顾大喊道:“李天下,李天下在哪里?”,这里的李天下其实是后唐庄宗李存勖自取的艺名。新磨就上前用手打庄宗的脸颊。庄宗脸色变了,他身边的侍从都很害怕,伶人们也很吃惊,一起抓住新磨责问说:“你为什么打皇上的脸?”新磨回答说:“李天下,世上只有一人,又有谁敢叫呢?”于是庄宗身边的侍从都笑了,庄宗很高兴,给予新磨十分丰厚的赏赐入
4.红拂
出自唐传奇《虬髯客传》中歌妓,本姓张,江南吴兴人。她原是隋朝大臣杨素的家妓,李靖参谒杨素,她识其英雄才识,私奔相从。相传为隋唐时的女侠,“风尘三侠”之一。在野史与民间传说中,她是一个奇女子,她慧眼识英雄的故事乃千古佳话。
《红楼梦》64中,林黛玉悲题五美吟,其中一首就是写红拂的
5.薛涛
字洪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乐伎、清客,幼时随父入蜀。
薛涛八九岁通诗律,居浣花溪,创薛涛笺。据传与时任通州司马的大诗人元稹有一段恋情。薛涛与卓文君、花蕊夫人、黄娥并称蜀中四大才女,与鱼玄机、李冶、刘采春并称唐代四大女诗人,流传诗作90余首,收于《锦江集》。现成都望江楼公园就是纪念薛涛的古迹和游览胜地。
6.朝云
叫朝云的人物,著名的有两个:一个是神女,一个是苏轼的侍妾。
关于巫山神女名。战国时楚怀王游高唐,昼梦幸巫山之女。后好事者为立庙,号曰“朝云”。
另一个是苏轼的侍妾朝云,本为钱塘妓,姓王,苏轼官钱塘时纳为妾。初不识字,后从轼学书,并略通佛理。轼贬官惠州,数妾散去,独朝云相随。
朝云不仅生得冰清玉洁,更是聪慧异常。有一次,苏轼回家后指着肚子就问侍妾:“你们可知道这里面装的是什么?”一位侍妾答道:“文章”,另一位答道:“见识”。苏东坡摇了摇头。这时,王朝云笑着说道:“一肚子的不合时宜”。苏轼听罢,哈哈大笑,“知我者,唯有朝云也。”
从红楼梦中列举的是正邪相激而生的人来看,这里应为现实中的朝云,而不是神话传说中的朝云。
来源:马铃薯是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