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泡童子尿,将海底捞狠狠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两名17岁少年竟在海底捞火锅里公然小便! 事件发生整整16天后,海底捞才正式起诉涉事男孩,同时宣布对2月24日至3月8日期间的4109单顾客全额退款,并给出10倍现金补偿,预计赔偿超2000万。 然而这2000万砸下去,脏掉的锅或许能洗净,消费者心中的嫌隙却难以抚平。摘要:一泡童子尿,将海底捞狠狠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两名17岁少年竟在海底捞火锅里公然小便! 事件发生整整16天后,海底捞才正式起诉涉事男孩,同时宣布对2月24日至3月8日期间的4109单顾客全额退款,并给出10倍现金补偿,预计赔偿超2000万。 然而这2000万砸
火锅里的“不速之尿”
海底捞本握一手好牌,却将顺风局硬生生打成逆风,不禁让人想问,早干嘛去了?为何不一开始就妥善处理?其公关团队的表现实在让人失望。
事情起源于2月24日凌晨,在上海一家海底捞店内,这两个17岁的少年酒足饭饱后,不知出于何种荒诞念头,竟站到桌上,对着热气腾腾的火锅撒尿,同伴还将这一幕拍下来发在网上,留作“纪念”。
这可不是什么整蛊或恶作剧,而是实实在在的缺德行径。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当时在场竟无一人阻止,仿佛在围观一场“行为艺术”,可这场“艺术”却成了海底捞的噩梦。
视频在网络传开后,瞬间引发轩然大波。2月28日,海底捞看到视频后,先是自查,3月8日进行锅具餐具全面更换和店内消毒,3月6日才选择报警。
真相大白后的舆论漩涡
警方迅速介入调查,通报内容明确:两人确实往锅里撒尿,并非摆拍,且视频拍摄于2月24日,直到3月5日才被曝光,也就是说,事发十多天里,每一位光顾海底捞的顾客都可能是潜在受害者,想想就让人作呕。
此时海底捞本还是妥妥的受害者形象,可接下来其圣母式公关操作,却将公众信任彻底打入谷底。
警方通报中的关键信息,本都是海底捞能得分的点:
一是两人均为17岁未成年男性,“小混混”刻板印象易引发大众反感,路人缘瞬间拉低;
二是凌晨喝酒,在公共场合醉酒且做出如此不雅行为,妥妥的低素质典型;
三是包间消费不低,给人印象更差,而包间没监控,符合隐私保护逻辑,海底捞本可站稳立场;
四是涉事者自己拍摄、自己发布、自己炫耀,完全是自毁形象,公然挑战社会公德底线。
按常理,海底捞只要公关得当,完全能顺势赢得消费者支持。结果其声明中,不先追究肇事者,反而声称要追究恶意传播者法律责任,还呼吁大家别传播、别攻击未成年人,给他们机会,这无异于直接替消费者原谅了肇事者。
圣母操作激怒消费者
如此圣母操作,实在让人无语。估计海底捞公关团队发完声明还沾沾自喜,觉得展现了大品牌的“大格局”与“大气度”。
可消费者却愤怒了:花钱吃火锅,吃到的可能是被人“加料”的锅底,海底捞不先解决消费者的担忧,反倒替没道德、没素质的肇事者求情,这怎能不让人寒心?
海底捞这波操作,让事态彻底失控,不少消费者直言“想想都恶心,再也不会去了”。
直到3月12日,海底捞才拿出强硬手段,起诉涉事男孩并给予消费者十倍赔偿,也就是开头所说的举措。可这波“亡羊补牢”,网友并不买账。
对比反思:胖东来的公关启
此时有人将海底捞的反应速度与胖东来对比,简直是天壤之别。此前胖东来遇到红内裤掉色事件,有顾客举报内裤掉色严重,胖东来第一时间回应,承认问题,直接下架同款产品,对顾客进行500元赔偿外加体检费,还发布53页完整调查报告,细致到公开厂家生产流程,并保留追责100万权利以防有人碰瓷。
整个处理过程清晰透明、高效专业,让顾客满意,网友信服,不仅没失去信任,反而收获更多认可。
反观海底捞,反应迟缓,公关像在“表演”。网友调侃胖东来是用实力公关,海底捞是用“大度”公关,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在自媒体时代,舆论传播速度远超公关团队反应速度。此次事件,给所有企业敲响警钟:公关的核心是维护消费者权益,而非原谅施害者。
消费者选择一个品牌,是基于对品牌和服务的信任,而非看品牌“大度”与否。危机发生时,第一时间站在消费者角度,是公关的基本原则。
其次,互联网时代信息扩散极快,很多企业公关团队却还停留在“报纸时代”的思维,以为能慢慢应对危机。但在信息以秒计算传播的当下,企业的第一反应往往决定了事件走向。
最后企业应学习胖东来的真诚、迅速与透明。胖东来成为行业标杆,并非靠砸钱公关,而是真正将消费者放在首位。海底捞这2000万赔偿看似大方,实则是在补救已然受损的品牌形象。
危机发生后,最怕补救成本远超损失。海底捞这次事件,损失的远不止2000万,更是消费者的信任。
在餐饮业,食品安全至关重要。消费者选择海底捞,并非因其火锅独一无二、美味至极,而是信赖其干净卫生。当这份信任被打破,再多赔偿也难以重建曾经的心理安全感。
以后当顾客走进海底捞,看着翻腾的火锅锅底,难免会想起那令人作呕的视频,心里满是膈应。社会的宽容不应被滥用,法律的底线不容挑战。对企业而言,公关不是面子工程,而是一场捍卫信任的关键战役,这便是品牌公关的代价。
文本来源@半耳聆 的视频内容
来源:布丁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