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哪天突然冒出来个能穿越的门道,就像短视频里那些主角一样,你想去哪朝啊?有人嚷嚷“非盛唐不去”、“秦始皇那犟脾气太过瘾了”,也有人盯着“明清宫斗”看得津津有味。可真要选,选哪个能既混得安稳,又能有点大局面?你看秦、汉、唐、宋、明……哪个朝代不是自带主角光环,
五个最强王朝,谁能争第一?
如果哪天突然冒出来个能穿越的门道,就像短视频里那些主角一样,你想去哪朝啊?有人嚷嚷“非盛唐不去”、“秦始皇那犟脾气太过瘾了”,也有人盯着“明清宫斗”看得津津有味。可真要选,选哪个能既混得安稳,又能有点大局面?你看秦、汉、唐、宋、明……哪个朝代不是自带主角光环,哪家不是风光一时?可细想,最风光的,往往也有最难言的尴尬。这强不强,也不能光凭表面风光,里子还得掂量掂量。
说起容易被人忽略的朝代,隋朝妥妥是那种“过犹不及”的倒霉蛋——三十八年就匆匆收场,连前后都捂不热。京剧舞台上唱“杨广昏君”,历史课本一晃而过,仿佛这朝代就是为后人跌个跟头。可真这么简单?换个角度看,隋朝就是个跑龙套的先锋官:制度呀,路呀,运河呀,他给人家都安排得明明白白,唐朝那个“盛世剧本”,不少桥段其实都是隋朝铺的路。你说杨广——隋炀帝,怎么也算得上开疆拓土的狠角色,没几个人有他那份野心和工程癖:打通运河,硬生生把南北搅成一家,国界线也推到戈壁滩外头。
可惜这人要面子讲排场,开头赚了点家底,到后来花钱跟玩命似的。就像家里老爹好不容易攒些银子,儿子一高兴,把棺材本都拿出来散尽欢场。你说烦不烦?百姓苦一天两天能撑,可杨广这样“败家”,到后来,连底裤都扒没了……一场政变,一觉醒来,基业成了别人盘中的菜。就是这么滑稽的命运,也掩不住隋朝那硬气。很多历史迷,说这三十八年不值一提,其实真仔细掰扯,隋朝挺冤的。
往下捋,秦朝。中国第一个“家”字打在国号红头里。写文字、定度量、造大路,把各家小算盘捏成一个大算盘。秦始皇,多少人心里的“超级自信型男”——说定规矩,他要当皇帝,干脆连“皇帝”这俩字都发明出来;法律一刀切,不多废话。三公九卿,说白了,就是“企业的中层干部管理模板”——后世谁也甩不开。你想,那时百姓过的都像踩高跷:既怕大刀阔斧的大统,又怕冷不丁来几下大刑伺候。儒生那点温情脉脉,到了秦始皇这儿,根本不够塞牙缝。社会也就整齐划一,听话管用,结局却未必善终。可这不妨碍他当了统治样板,后来的皇帝镀啥金都绕不开他这套框架。秦朝短命,气势撑得住,中国历史就有了新画风。
有人觉得明朝的军队有多值钱?换个位思路说,明太祖朱元璋,脑子转得飞快。他搞了个“卫所制度”,让士兵有事打仗,没事回家种地——有些像下岗再就业。史书上说快到三百万军队,说是吓人的其实法子不新,关键是没那么容易造反(至少理论上不会)。皇帝怕别人权柄太大,为了省心,有了特务——锦衣卫、东厂,都是明太祖精明的“防火墙”。就算隔着时空,也能体会那种“皇帝独断专横”的安全感。
至于经济,明朝人最会做生意,什么丝绸、瓷器、茶叶,几乎撑起了世界的古代“奢侈品供应链”。有钱是真有钱,可历史的乐章不总由正面来指挥。再紧点说,明朝的鼎盛,靠的不只是军队——百姓柴米油盐,市井的热闹,一点没少。实诚讲一句,若要找个“重实力”的朝代,明朝真能排到三甲之内。
可是,唐朝呢?哪个中国人不心疼盛唐?万国来朝,诗意满城,白日焰火、夜雨江南。这朝代,拿隋朝的制度,接隋朝的大运河,省了多少开荒打底的活计。外头的欧洲、日本,争着瞧大唐风范,怎样也得漂一趟海过来沾沾仙气。一到长安,满街听得懂几国口音,市市坊坊灯火不熄。佛教、道教、基督教,你方唱罢我登场,被包容的氛围撑大了文化气场。唐诗、书画、乐舞都赶上了好韵头。偏偏有人说唐朝“赶上了世界大变样的顺风车”,倒也不是全无道理——天下太平自有运气成分,历史的风头,还得拼脸又拼命。
说开点,最被低估的要数宋朝。许多人提起宋朝,就觉得是个“弱鸡”,成天念叨打败仗,被外族欺负。想想看,哪有一个弱不禁风的朝代能活三百多年?你以为他们真靠忍气吞声混过来的?宋人的本事,藏在细水长流里。经济开放,商贾如云,包括最早的纸币、先进的农业器具,百工技艺,比起前头的王朝,宋人活得更讲究。谁要是逛过开封、临安,读过夜市描写的笔记,才知什么叫“市声鼎沸、排场十足”。
文化上,宋词自不必说,那些“流光容易把人抛”的情绪千年不坏。书画之盛、理学之争、民间讲学之风气,不是别的朝代能说有就有的。宋人的麻辣事儿,也都横在市井巷口:曲艺杂耍、赌坊茶馆,许多“现代生活”的萌芽,还真得算一份宋朝的功德。
总有人说宋朝海防不利,不会打仗。可三百多年下来,多少次边疆危机,最终谁被灭了?还不是辽、西夏、金、元换着登场,总归谁也没把宋人一口吃下。要说“软”,宋人那种骨子里的自尊和隐忍,才是中国人传家宝:不见锋芒,不等于没有刀刃。
其实啊,排来排去,每个人心里的“最强王朝”都带点儿主观感情。有人喜欢开疆拓土那种咬牙切齿,有人偏爱经济、文化的烟火气。强盛这事,不外乎经济、军力、民生、文化,哪门都不能偏废。别说这些,还得给元、南北朝、清……留个念想。世界早不是只有刀光血影的比拼,还有唱和、改良、融合。单纯给王朝排号,其实挺没意思。
偶尔“闲聊”,我们聊历史,其实聊的也是自己身世的根。有的朝代如烟火,一瞬耀眼,有的拖着长长的背景音,细水长流。到底是谁最强?其实没人能拍着胸脯讲公道话。就像人生,有的人轰轰烈烈,有的人草根逆袭。王朝的命运,是时代给的答卷,也是百姓千千万万家烟火填成的底色。
走到今天的中国,还是在路上。大路朝天,选择太多,哪个不是从历史里捡起来的经验?也许哪一刻你会和我一样疑惑:时间到底是淘汰了王朝,还是王朝成就了今天的时间?
谁的王朝最强,大概永远说不死。这不,今天下午又老有人在茶馆里扯起秦唐汉宋,你一嘴我一嘴,“哪家最牛?”——
谁知道呢?端起茶,一口下肚,谁也不敢保证,下一个高光究竟属于谁。
来源:小南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