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个小学老师当老婆挺累的,找个教语文的小学老师当老婆就更累了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1 10:03 4

摘要:记得刚谈恋爱那一会儿,因为两个人工作的地点比较远,不能天天见面,我们就一周写一封信。我每个周末都伏在桌前,搜肠刮肚地写情书。

这话可不是随便说说的,都是我从婚姻生活里一点一滴品出来的滋味。

记得刚谈恋爱那一会儿,因为两个人工作的地点比较远,不能天天见面,我们就一周写一封信。我每个周末都伏在桌前,搜肠刮肚地写情书。

我自认为文笔尚可,情感也真挚,每每热情洋溢地表达思念之苦,恨不得把“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写出八百个花样。

谁知信寄出去,回来的不光是她的回信,还有一份特殊的“批改作业”。

她会在我的信上,用红笔细细圈出每一个错别字和语病,再附上她长篇大论的“指导”。

我写“我食不知味”,她批注:“‘食’字在此处略显文言,口语中可用‘吃’。另,‘味’字下方的‘未’两横长短不可颠倒,长横在下。”

我写“工作再忙,也阻隔不了我对你的思恋”,她立刻纠正:“‘思恋’多为‘思念’,‘恋’字多指男女之爱,用在此处虽可,但略显重复。且‘隔’字右半部乃‘鬲’,非‘隹’。”

这还不算完。她纠正得极为认真,常常从一个字的甲骨文开始说起,一直演进到现在的简化字,把一个字的祖宗八代都介绍得明明白白。

她说“隔”字,就从甲骨文里画两片田、中间一道坎儿讲起,说那表示阻隔;讲到小篆如何变形,隶书如何简化,最后变成今天的写法。

一页情书,生生变成了汉字演变史讲义。我常常看着那满纸的红圈红字,哭笑不得,心里又是爱,又是“恨”。

结了婚,这“苦”日子才算真正开了头。和她说话也要小心翼翼的,表达要清晰准确,不能读错音。

晚上窝在沙发里看电视,新闻主播字正腔圆地念稿,我随口感慨:“这主播功底真好,一点都不‘怯场’(我误读成了qù chǎng)。”

她立刻从剧情里抬起头,睁大眼睛看着我:“是‘怯场’(qiè chǎng),第四声。‘怯’字从心,去声,表示胆小害怕。读错了人家会笑话的。”我只好讪讪点头,把那正确的读音在心里默念三遍。

一起吃个饭也不得闲。我指着盘子里的“蚝油生菜”说:“这‘蚝油’(我顺口读成了máo yóu)挺鲜的。”

她拿起纸巾擦擦嘴,认真地说:“是蚝(háo)油,但‘蚝’字本身只有一种读音,来源于‘牡蛎’,古字亦写作‘蠔’。下次别读错了哦。”

就连我夸她“今晚的饭真是‘色香味俱不全’”——本来想开个玩笑,她也能立刻抓住语病:“‘俱不全’是三重否定,逻辑紊乱。你应该说‘色香味俱无’,或者开玩笑说‘样样都缺’。”得,玩笑没开成,反倒上了一堂语法课。

和她出门买东西散步旅游,她也教我认字。“烘焙”要读beì,“芝麻糊”要读“hù”,“晕车晕船”要读“yùn”……

生活里的方方面面,都成了她的教学现场。有时候我觉得,我不是娶了个老婆,而是请了一位终身制的、免费的、还特别关心我语文水平的家庭教师。

她改我的工作报告,纠正我发给朋友的短信,甚至在我和家人视频时,都要在一旁用口型提醒我某个字的发音。

她说你在前面发言,可以讲方言,但不能发错音。不然会被人笑话。她说她们校长有次开会把“沐浴”读成了“淋浴”,好多老师都偷笑了好久。

累吗?确实挺累的。得时刻绷着一根弦,不能松懈。但你说烦吗?好像也不全是。我有时也想,有必要这么认真吗?

复旦大学陈果老师不也把“耄耋”老人读成了“毛至”吗?北大校长不也把“鸿鹄之志”念成了“鸿hào之志”吗?我这样反驳我们家老婆大人的时候,她就瞪我一眼:“你看,他们不就让全国人笑话了吗?好的,你不学?!”

看着她一本正经、双眼发亮地给我讲解汉字起源的样子,看着她因为我终于准确使用了“的、地、得”而像孩子一样高兴的样子,我心里那点小小的无奈,总会化作一股说不清的柔软和笑意。

也因为她的认真,我重新读,对了好多汉字,最受益的还是我们的儿子,有她的引导,儿子的语文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或许,这就是爱的另一种写法——每一个被认真纠正的错别字,每一次无奈的苦笑,都成了我们之间最独特、也最扎实的爱。

来源:坡上坎下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