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半球同时上演经济胁迫大战,特斯拉与B站竟成“受害者”?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3-25 18:36 1

摘要:在大洋彼岸的美国,科技巨头特斯拉正深陷一场前所未有的风暴。这场风暴的源头,竟是马斯克的一次政治参与。马斯克接受特朗普任命,担任政府效率部(DOGE)负责人,这一决定瞬间点燃了民众的怒火。

你最近有没有留意,东西半球的互联网人似乎在悄无声息中,展开了一场直击要害的经济胁迫战。

在大洋彼岸的美国,科技巨头特斯拉正深陷一场前所未有的风暴。这场风暴的源头,竟是马斯克的一次政治参与。马斯克接受特朗普任命,担任政府效率部(DOGE)负责人,这一决定瞬间点燃了民众的怒火。

一位好莱坞演员兼制片人Alex winter,振臂一呼,发起了“打倒特斯拉”运动。他的口号直白而有力:“我们动摇不了他在政府的位置,但我们可以动他的商业命脉。”

群众的力量是惊人的,这场运动迅速在全球蔓延。抗议活动从线上蔓延到线下,从温和的示威演变成极端的暴力行为。据外媒报道,至少500场示威活动计划在3月底同步展开,特斯拉在全球的展厅、门店和超级充电站都成为了目标。

拉斯维加斯的特斯拉服务中心夜间被纵火,5辆车被烧毁,门店玻璃被打碎,甚至出现了持枪威胁的情况。特斯拉紧急开启所有展厅车辆的哨兵模式,马斯克也在X上发文呼吁“别发疯”,强调特斯拉是一家和平的公司。

但事情并未就此平息,资本市场的反应更是让特斯拉雪上加霜。自2025年初至今,特斯拉股价已跌掉近50%,投资者的财富大幅缩水,马斯克的个人财富也蒸发了1000亿美元。

曾经力挺马斯克的机构股东也开始公开表示不满,建议他放下政府事务,回归车厂。然而,马斯克却在内部会议上表示,改革政府对国家更重要。但资本市场无情,你不救特斯拉,投资者就用真金白银投票。

视线转回国内,B站也在上演一场激烈的“战争”。这次的主角是明星粉丝与吐槽up主。在B站,娱乐圈吐槽是一个流量很大的赛道,up主们对明星的吐槽、调侃,引发了明星粉丝的强烈不满。

以往,粉丝们在评论区与up主理论、举报,都收效甚微,甚至还会成为up主的新素材。但到了2025年,粉丝们找到了一条有效途径——冲品牌。

小红书、淘宝、微博、京东、拼多多等品牌合作方的线上入口,都成了粉丝们的战场。他们集体刷差评,指责品牌资助网络暴力,要求品牌断绝与up主的合作。

这一招效果显著,不少品牌在差评轰炸下,悄悄下架合作内容,甚至私信up主终止合作合同。理由五花八门,但核心都是“惹不起,躲得起”。

up主们喊冤,称自己只是客观评价,没有抹黑明星,但粉丝们不买账,认为up主靠黑明星赚流量、接商单。双方各执一词,矛盾不断升级。

看似毫无关联的两件事,背后却有着相似的逻辑:不诉诸权利,而是诉诸钱包。在这个内容创造和传播门槛越来越低的时代,个人和团体都找到了一种新的表达立场的方式——通过经济杠杆。

打倒特斯拉,是民众对科技巨头兼政治参与者的反击,是政治诉求下的经济反制;而B站粉丝刷差评,则是饭圈经济下的话语权争夺战,是流量控制话语权的延伸。

前者是民间舆论对抗国家权力的探索,后者是粉丝社区控制品牌营销内容的实验。

这两场事件,表面上看是群体觉醒,利用话语权施压,但当话语权与情绪动员、商业惩罚力量绑定时,就成了一种压迫感十足的话语权放大器。

在B站事件中,双方逻辑在各自立场都站得住脚,up主认为自己有表达权,粉丝则认为up主不能靠伤害偶像赚钱。

平台在其中扮演着微妙的角色,B站目前未明确表态,任由评论区成为“自由搏击场”。这使得事件更加复杂,它不像特斯拉事件有明确政治背景,而是算法与粉丝意志共谋下的商业勒令。

无论是打倒特斯拉,还是B站粉丝刷差评出征,都让我们看到了一种高效的抗议路径——打击收益渠道。这种方式聪明且干脆,但也带来了严重的问题。

当群体习惯性地用经济影响力胁迫平台、品牌、up主甚至国家级企业时,这究竟是公民参与的进化,还是舆论绑架的新形式?是群众智慧的崛起,还是以退为进的暴力微操?

如果每次都站在人多的一方,看似幸运,但当我们处于人少的一方时,又该如何?平台和品牌往往为了平息麻烦,选择站在声音大的一方,这可能导致内容生态变得畏手畏脚,自我审查越来越严格。

长此以往,我们的互联网环境将会变成什么样子?这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但如何正确使用这种权力,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希望大家在留言区分享自己的观点,一起探讨这场经济胁迫背后的深层次问题。

来源:动物形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