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冰红茶曾是一代人的“夏日记忆”。但前两年,无糖风席卷饮料市场,饮料品牌们在无糖茶品类展开激战,各家推出的无糖茶产品几乎要挤满冰柜、货架。
本文来源:消费者报道 作者:黄婧
时尚是个轮回,饮料界同样如此。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冰红茶曾是一代人的“夏日记忆”。但前两年,无糖风席卷饮料市场,饮料品牌们在无糖茶品类展开激战,各家推出的无糖茶产品几乎要挤满冰柜、货架。
就在几乎人手一瓶无糖茶、养生水时,娃哈哈、农夫山泉、今麦郎等饮料品牌今年又将目光重新投向冰红茶,相继推出了多款经过口味改造的冰红茶新品。
冰红茶为何突然又成了饮料巨头们的香饽饽?“翻红”的冰红茶有什么变化?
消费者对有糖茶并未“敬而远之”
今年冰红茶首次引发关注,是娃哈哈冰红茶在春晚上的亮相。2025蛇年春晚观众席上,1升装的娃哈哈冰红茶频频出镜并强势出圈,“春晚首个显眼包出现了”等相关话题随即登上微博热搜榜。
鲜为人知的是,冰红茶起初是一款碳酸饮料。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产饮料市场是碳酸汽水的天下。1994年,旭日集团创新性地将茶粉加入碳酸饮料,推出旭日升冰茶产品,这是中国第一款碳酸红茶饮料,也是第一款茶饮料,很快成为当时的“爆款”。
1995年,统一去掉茶中的碳酸成分,加入柠檬风味以营造清新口感,并命名为“冰红茶”(因当时旭日升已将“冰茶”注册为专属商标),中国饮料史上第一款冰红茶上线。再后来,康师傅凭借“再来一瓶”的15亿瓶促销和大瓶装的极致性价比,占领市场多年。
对很多消费者而言,冰红茶是熟悉到不用开盖就知道是什么味道的经典饮料。
85后赵旭(化名)是土生土长的河南人,从小就酷爱尝试各种各样的饮料,冰红茶在他儿时的记忆里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上初中时,全班一起坐大巴外出看展览,一路上闷热不已,眼睛也不舒服。下车后在小摊贩上买了瓶冰红茶,太带劲了,喝完心情大好,所以对冰红茶的印象一直很好。”赵旭回忆道。
尽管现在的年轻人时刻绷紧“减糖”的弦,但他们的饮料清单里并非全是无糖茶。在00后消费者琪琪(化名)看来,“减糖并不是一点糖分都不摄入,平时有意识地控制一下就好。饮料糖多就少喝点,偶尔喝没问题。”
冰红茶是她的最爱之一。“我们上班的地方是一个户外运动场地,上班时太热、太晒了,就会想喝点甜丝丝、冰冰凉的饮料。”琪琪称。8月初,她在社交平台分享了工位上冰红茶和冰杯的照片,并配文“国窖#冰红茶”,获得上百个点赞。“冰镇国窖”已经成为网友们对冰红茶饮用方式的集体共识。
琪琪在社交平台发布的帖子
如果说无糖茶缓解了人们的健康焦虑,以冰红茶为代表的有糖茶不仅是童年情怀,更是学业、工作压力下实打实的情绪安慰剂。
从事互联网行业的95后华阳(化名)对《消费者报道》记者表示,相比去年,饮料购买记录里多了不少“糖”。“去年3月刚入职新单位时,手上项目不算太多,囤了不少养生水当做日常‘水替’。但今年工作忙了许多,压力也大了不少,只想找个甜的饮料喝一下。”
实际上,虽然无糖茶这两年的市场声量几乎大到要淹没有糖茶,但从数据上看,有糖茶的销售规模仍然远远大于无糖茶。快消品线下零售监测平台马上赢的数据显示,2023年7月到2025年6月,有糖茶的规模始终高于无糖茶近一倍。
广东东莞一家便利店的老板欧女士则更直观地观察到有糖茶和无糖茶在市场端的微妙博弈。她的店铺位于一个大型工业园区,厂工、快递员和货车司机是她的主要顾客群体。“这两年,无糖茶的销量确实越来越好了。但要从整体销量看的话,有糖茶还是更胜一筹。以康师傅冰红茶为例,今年暑期每月大概卖30到40件。无糖茶产品走量则稍微慢一些,一个月加起来大约能卖十多件。”
从冰红茶到冰茶
作为饮料界的“常青树”,冰红茶饮料在国内畅销近30年。《2025中国瓶装冰红茶饮料行业白皮书》(下称《白皮书》)的数据显示,2024年冰红茶的市场规模达到300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增长至350亿元。
这是饮料品牌们重新“下注”冰红茶产品的原因之一。在今年,它们沉迷于“重制”冰红茶。
今年4月,元气森林推出冰红茶可乐、冰红茶汽水两款新品。5月,统一推出了680ml的可乐冰红茶。6月,农夫山泉推出规格为600ml、同样是将冰红茶与汽水相结合的碳酸茶饮料——“冰茶”。
除了时隔30年后又回到最初的“冰茶”模样,冰红茶也在无糖风潮下减糖。6月,康师傅推出“低糖高纤”版本的冰红茶,将糖分减半。今麦郎和元气森林则把“减糖”印在了产品包装上,前者强调“每瓶
各大饮料品牌推出的“冰茶” 图源:各大品牌淘宝官方旗舰店
对比消费者所熟悉的冰红茶口味,饮料品牌们将冰茶做了更多创新处理。
首先是口感上的变化。农夫山泉冰茶、元气森林的冰红茶可乐以及统一的可乐冰红茶,都是在原有的冰红茶里加入气泡,做成一款冰红茶口味的汽水。
此外,为顺应当下消费者对产品品质的追求,不少品牌在重新打造新冰茶时都使用了真茶和真果汁进行调配。除了以柠檬口味为主打的冰红茶,还有白桃乌龙、西柚绿茶等搭配。
例如,农夫山泉冰茶宣称,茶粉添加量为0,茶的味道来自100%茶叶萃取。元气森林冰茶在宣传时也强调,茶叶来自真实茶叶的单次萃取,并称采用液氮锁鲜技术锁住柠檬香气,添加真柠檬果汁。
值得注意的是,冰茶与冰红茶虽然有一字之差,但是同一种类型饮品,即水果与茶底的结合。要论区别,冰茶更强调茶的元素,产品口味里除了经典的柠檬加红茶,还有其他水果与茶底的搭配。
冰茶等待新流量
时隔多年,赵旭对早期碳酸版本的冰红茶仍然念念不忘。“后来在电商平台看到旭日升冰茶,激动万分地买了一箱,结果发现根本没有气,跟以前的感觉完全不一样。”近期,他偶然在一家便利店里买到一款“带气”的冰红茶,发现与儿时的记忆有八分相像,十分感慨。“我一直在想,哪个厂家能把冰红茶做回碳酸饮料版本,现在终于有了。希望能火起来,这样我以后还能喝到。”
和赵旭一样的消费者,是冰茶当下的机会所在。“无糖茶市场虽火热,但消费者对“甜味”的偏好并未消失。”知名战略定位专家、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接受《消费者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冰茶作为经典有糖茶品类,仍拥有庞大受众。众多品牌此时布局冰茶,本质是“健康化升级”与“经典情怀”的结合,通过减糖技术和天然原料,既满足消费者对健康的追求,又保留了冰茶的经典口感,形成差异化竞争,覆盖更广的消费群体。
《白皮书》的调研结果也显示,在冰红茶的消费决策链中,口感风味以83.0%的权重占据绝对主导,产品性价比与健康属性分别以60.9%和52.7%位居其后。
当然,健康的价值主张在冰红茶的消费决策链里同样不可或缺。《白皮书》数据显示,从产品健康标签的关注度来看,71.4%的消费者将“减糖/无糖”标签作为优先关注点,“真茶真果汁”(占比68.7%)也成为消费者购买时高度关注的诉求。
从企业角度来看,针对一款经典饮料进行微创新,是一个稳妥和保险的策略。
香颂资本董事沈萌对《消费者报道》记者分析称:“冰红茶属于大众化产品,认知度高,生产工艺成熟,各品牌的市场机遇主要在比拼成本。企业推广新品,一方面是为产品线注入新的刺激元素,另一方面是利用现有渠道压低成本,所以即便不会是爆品,也容易形成规模。”
中国食品行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冰红茶是一个非常传统的品类,这些年从市场规模上看没有表现出特别大的增长,但也非常稳定,这也是一些企业继续做冰茶这个品类的原因。从产业端、渠道端以及消费端三端去看的话,冰红茶品类需要做一些创新升级、迭代的工作,才能够让这个品类得以长红。”
广州一便利店中的冷柜陈列 《消费者报道》记者摄
尽管冰红茶品类已是红海,但并不是完全没有新玩家的发展空间。据《白皮书》数据,2024年冰红茶市场规模达300亿元,预计2025年将增长至350亿元。从全球范围来看,2023年,全球冰红茶市场规模达到533亿美元,预计未来将以6.7%的年复合增长率保持良好的增长,并在2033年突破千亿规模。其中,亚太地区以35%的比例占据主导地位。
当娃哈哈、农夫山泉、康师傅们不约而同地重新加注这个经典品类,并为之注入减糖、加气、真茶萃取等新元素——它们其实是在做同一件事:不再一味强调“控糖即正义”,而是回归消费者最根本的需求——好喝、解压,并尽量健康一点。
说到底,饮料柜里的轮回从未停止,或许明天又会有别的老口味翻新归来。唯一不变的,是人们始终希望在喝下一口饮料时,同时咽下疲惫、唤起记忆、尝到此刻的快乐。
来源:消费者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