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人不是输在病情本身,而是毁在了幻想上。幻想有一天能彻底摆脱病魔,幻想只要肯掏钱就能换来正常人生,最终陷入反复治疗、债台高筑,不仅身体没好,连家庭也被推向深渊。
“只要花得起钱,就没有治不了的病?”
“不惜代价也要治好,不然对不起自己?”
“人都上天了,病怎么可能搞不定?”
这些声音并不陌生,尤其在家庭陷入疾病旋涡时,常常成为压垮一个正常生活的最后一根稻草。可现实往往比想象冷酷得多——有些病,就算砸锅卖铁也无法根治。
不是医生不作为,也不是科技不够进步,而是这类疾病的本质,决定它们只能控制,无法治愈。
很多人不是输在病情本身,而是毁在了幻想上。幻想有一天能彻底摆脱病魔,幻想只要肯掏钱就能换来正常人生,最终陷入反复治疗、债台高筑,不仅身体没好,连家庭也被推向深渊。
必须承认,有些病就是“拖不死也治不好”的存在。越早看清,越能减少无谓的损耗。不是放弃治疗,而是放弃病态的执念。
第一种,系统性红斑狼疮。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统“认错敌我”,开始攻击身体自身的组织,几乎可以影响全身任何器官。从皮肤、关节,到肾脏、心肺、中枢神经系统,它从不挑剔。
它的“狡猾”,在于表现形式千变万化,容易被误诊为皮肤病、关节炎甚至精神病。有患者起初只是脸上长蝴蝶斑,几年后却发展成肾衰竭。治疗过程中常需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代价是易感染、骨质疏松、内分泌紊乱等一系列副作用。
但这种病目前没有根治方案。无论国内外指南,治疗目标都是“缓解期维持+急性期控制”。症状可缓解,但免疫系统的“错乱”不会自动恢复正常。这意味着,病情可能随时反弹,终身管理是必然选择。
第二种,慢性乙型肝炎。在中国,这是一种“熟悉得可怕”的病。全国大约有7000万乙肝病毒携带者,其中一部分人一辈子都没有症状,也有不少人逐步发展为肝硬化、肝癌。
很多人一听“乙肝”就想“转阴”,但抗病毒治疗的目标一直是“病毒复制抑制”而非“彻底清除”。乙肝病毒的顽固之处在于它能整合进人体的肝细胞DNA中,形成所谓的cccDNA,成为潜伏病毒库。
即使口服抗病毒药控制住了病毒量,只要一停药,病毒可能马上反弹。这不是药物差,是病毒太“狡猾”。目前全球尚无任何方法能完全清除cccDNA,也就是说,慢性乙肝仍是无法根治的慢性病。
第三种,高血压。听起来像个“老年病”,但它几乎无孔不入,一线城市30岁以下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已逐年上升。
高血压的危险不在于“当下发作”,而在于长期无症状却悄悄损伤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它是一切心脑血管事件的“幕后黑手”,卒中、心梗、肾衰几乎都绕不开它的影子。
关键在于,高血压一旦确诊,就无法逆转。血管壁的结构变化、弹性下降等“硬件问题”无法用药物“恢复原样”。药物的作用只是控制血压在安全范围内,一旦停药,血压多数会反弹。
最常见的误区就是“吃药吃好了就停”,结果换来的是更严重的反弹和并发症。真正聪明的做法,是终身规律服药+生活方式干预,把它当作需要共存的“慢性对手”。
这些病的共同点在于:无法根治,但可以控制;控制得好,生活质量并不差。问题是,很多人不甘心,总觉得花钱多一点、换个医院、听个偏方,就能“彻底断根”。这正是医疗骗局最喜欢的土壤。
总有人愿意相信“祖传秘方、神奇疗法、国外名医”,愿赌一切去换一个“治愈”的机会。可最常见的结局是:钱没了,病还在,甚至更严重。
在某地的一家社区医院,曾接诊过一位50多岁的女性,患系统性红斑狼疮十余年,病情本已稳定。后来听信某“中药专家”说能彻底根治,停掉正规治疗,转而服用“三无产品”。不到半年,病情急剧恶化,肾功能衰竭,被紧急送往重症监护室。
这类悲剧并不少见。不是技术不行,是方向错了。把“控制”当作“失败”,把“根治”当作唯一目标,最终只会让人陷入永无止境的内耗。
真正的智慧,是接受“长期共存”的现实。就像管理一辆老车,它可能一直有小毛病,但只要保养得当,依然能跑得稳、跑得远。慢性病也是如此,关键在管理而非消灭。
还需要警惕另一个误区:以为“年轻人不会得这类病”。年轻化趋势非常明显。红斑狼疮的高发年龄在20-40岁,乙肝的传播多发生在出生后早期,高血压早已不是“退休后的事”。很多打工人、年轻宝妈、初入职场者都在“隐性病人”行列。
这就引出一个很少被讨论的问题:医疗知识的代沟。上一代人经历过“能看病就不错”,更愿意听医生的话;而新一代人信息渠道多,却更容易陷入“自我诊断—网上搜偏方—盲目尝试”的循环。
真正该做的不是寻找“神医”,而是建立对疾病的正确认知。知道哪些病不能治愈,但可以好好活着;知道哪些治疗是必需的,哪些是“心理安慰”;知道什么时候该坚持,什么时候该止损。
在一个全民追求“治愈率”的环境中,敢于说“这病根治不了”,听起来不够动人。但这正是对患者最负责任的态度。看清现实,才有可能活得真实而长久。
本文内容根据权威医学资料及作者个人观点撰写,仅用于健康科普,不构成任何医学建议,若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与治疗指南(2024年版)[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24,28(5):321-329.
[2]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2021-2030年)[R].2022.
[3]王莉,张宁.高血压患者长期管理与认知误区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23,26(8):936-940.
来源:医言良语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