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个国家远离非洲大陆,孤悬海上,就只有十个火山岛,最大的一块地不到1000平方公里,可耕地少,水资源少,老天爷没有赏饭吃,没有石油天然气钻石黄金或者各种矿藏甚至没有鸟粪。
非洲国家,不搞独裁,不打内战,不乱花钱,能不能用一种正常的方式走成社会主义道路,然后富起来?可以,不单单是可以,而且是从天崩开局中杀出来。
这个国家远离非洲大陆,孤悬海上,就只有十个火山岛,最大的一块地不到1000平方公里,可耕地少,水资源少,老天爷没有赏饭吃,没有石油天然气钻石黄金或者各种矿藏甚至没有鸟粪。
但他们愣是消灭了疟疾,摘掉了最不发达国家的帽子。
光说一句,他们供电稳定,这句话在非洲有多高的含金量,大家品一品。
那么他是谁?
大家好,我是陪你看世界的王骁。本期电子地图册,我们一起走进我们电子地图册西非篇的最后一个国家,佛得角。
爱写日记的船长发现了岛
佛得角共和国,面积 4033 平方公里,差不多是两个海南省三亚市的面积。具体来看就是十个岛屿,其中九个岛上有人,全国人口 54.6 万,约等于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而这其中首都普拉亚所在的圣地亚哥岛,又占到全国人口的56%。
佛得角的主要人口就是克里奥尔人,占到71%,黑人为28%,还有1%的欧洲人。所谓克里奥尔人,我们在《电子地图册-塞拉利昂》那一篇讲过,这批黑人由于欧洲人的活动,导致他们的祖先背井离乡,他们没有严格的血统或者地区特征,有些人是黑白混血,有些人是祖先随着白人迁徙,有些人是生活上白人化的黑人,有些人是被贩卖到海外的奴隶的后代,宽泛总结,就是受到白人活动而发生文化、经济、居住环境、生活方式剧烈影响的黑人后代。这一点和塞拉利昂、利比里亚、几内亚比绍、圣多美普林西比都很相似。
但是与此同时,在海外打工的佛得角侨民远远多于本地居民,有将近100万人,从澳门到瑞典都有。其中有50万生活在美国,尤其是在波士顿。
这样的人口结构反映了一个情况,那就是这个群岛共和国上,几乎全都是异乡人的后代。
葡萄牙是第一个走上大航海时代的国家,一开始是想要去寻找海外贸易路线,赚钱跟穆斯林打仗,在葡萄牙亨利王子的赞助下,威尼斯船长卡达莫斯托和热那亚船长乌索迪马尔,开始往南航行。
1456年,他们在航行途中遇到了风暴,被迫向西偏航,两天三夜之后,发现了一些岛屿。
既然如此,那就下来找点补给吧,转了一圈,植被很茂盛,人烟稀少,但是既然来都来了,就在地图上标记上了,然后给起了个名字,叫圣雅各布。
这里我们稍微多说几句那个威尼斯船长,他叫卡达莫斯托,不单懂业务,还喜欢做记录,他非常详细地描述了他眼里见到的西非帝国怎么进行跨撒哈拉贸易,马里帝国如何把黄金兵分三路,一个到埃及,一个到突尼斯,还有一个就是先到摩洛哥再到葡萄牙。他的记录很详细,这让亨利王子终于发现了这个西非内陆黄金之国的秘密,同时还给后世历史学家留下了宝贵的资料。而同时期其他船长,老是喜欢吹牛,写的东西夸大其词,泛泛而谈。
所以各位朋友,如果将来你走上出海的道路,要做的就是事无巨细的记录,只要你的资料客观详细,那么这种宝贵的一手资料就足以让你名垂青史!千万不要为了彰显自己的了不起,学那些地图开疆日记强国的人瞎吹,那只会让你的名字在百年后被收录到老登文学里头。
1462年,葡萄牙人就在上面建立了永久定居点,大里贝拉,直译过来就是大河。
他们一开始以为这是一片世外桃源,但是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里的虽然远在天边,但是每一次世界产业结构调整,都会深刻影响他们:
第一次影响,欧洲宗教裁判所的压迫,很多人不服管,跑到了佛得角,给这里带来的人口和劳动力。
第二次影响,16世纪,随着欧洲人殖民美洲,需要劳动力,开始从抓奴隶卖到美洲,三角贸易甚嚣尘上。佛得角刚好四面环海,又在非洲通往美洲的通道上,就可以作为奴隶贩子们的歇脚点。岛上再种点经济作物,一个经济体就支撑起来了。
第三次影响,英国崛起,葡萄牙贸易话语权衰落,当局进一步压迫殖民地,种地得不偿失,产业荒废,经济崩溃,大量人饿死。经济崩溃以后,更加依赖港口,首府也从大里贝拉搬到了今天的天然良港普拉亚。
当时英属北美,也就是今天的美国,缺少非洲据点,贩奴船和捕鲸船会来停靠,佛得角人干脆跟着船逃到北美。
第四次影响,工业革命,英国禁止奴隶贸易,派海军满世界打击,葡萄牙奴隶制经济进一步衰落,无暇他顾,英国人就趁机来挖墙脚,他们选中了北方的圣维森特岛上的明德卢,大量投资,把当地建设成了煤炭储藏地和海底通信电缆电报站。
再之后欧洲、非洲、印度和北美之间拉了海底通信电缆,明德卢成为使用率最高的跨大西洋电报站,成为大英帝国的通信中心。
第五次影响,石油时代到来,船不烧煤了,佛得角作为煤炭补给站,又垮了。由于开工不足,岛上发生了大罢工,熬了到1930年代大萧条,这里的海运业直接被磨平。到了二战,两次大饥荒,死了近5万人,葡萄牙人根本不管,禁止媒体报道。
总结下来,佛得角人来说,看天吃饭,这个天不单单是老天爷,还有里斯本的老爷们。对于他们来说,能润则润。但是润不走的人,就要想辙了。
当时葡萄牙在西非的殖民地,就是佛得角和比绍。比绍的独立革命领袖是阿米尔卡 · 卡布拉尔和弟弟路易斯 · 卡布拉尔,老家就是佛得角。关于这段革命历史,我们在《电子地图册-几内亚比绍》那一章,和大家介绍过,大家可以去复习一下。
我们要明确一个事儿,就是卡布拉尔兄弟是在两个地方一起革命,他们的革命组织就叫做几内亚和佛得角非洲独立党,从来没打算把这两个地方分开。
当时世界的主流是民族解放,英法这些老牌帝国,为了避免硬脱钩,都是直接参与设计殖民地独立进程,确保独立以后依旧可以进行经济控制和政治影响。但是葡萄牙不行,它当时处于萨拉查独裁统治之下,作为极端民族主义政权,无法接受殖民地脱离,那就拼了命也要镇压。
所以比绍和佛得角的独立战争是整个黑非洲最艰苦卓绝的独立战争之一,不过战场主要在比绍,佛得角地方小,人也少,打不起来,不过许多佛得角人都亲赴前线,参与比绍的战斗。
阿米尔卡信仰社会主义,在革命前就亲自走到过农民中间,做过农村普查,他了解比绍的每一寸土地和每一个地区的人民。革命开始之后,他采用了游击战术,他不单单给战士们传授游击战术,还传授农业技术。打仗的时候,人民为战士打掩护,不打仗的时候,战士和农民一起劳动。他们还建立了独立的贸易与卫生体系,给人民和战士提供比殖民政府便宜的食物与药品。他的理想非常伟大,威望也非常高。
但是很可惜,1973年,阿米尔卡被葡萄牙人策划暗杀了,死在了黎明前。
阿米尔卡非常有威望,他去世后,独立党就分化了,弟弟路易斯领导了比绍支部,而另一个党内高层,曾经做过比绍电信局长的阿里斯蒂德斯 · 佩雷拉,取得了佛得角支部的领导权。
1974 年,葡萄牙爆发康乃馨革命,1975年,比绍和佛得角正式独立。路易斯·卡布拉尔成为了比绍的开国总统,佩雷拉成为了佛得角的开国总统。然而,就在他们独立之后,曾经的同志们却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赚钱的非洲特色社会主义
革命时期,并不是所有独立党高层都是社会主义者,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单纯的民族主义者,他们只是想要推翻葡萄牙统治而已,并没有打算走什么社会主义道路,只不过阿米尔卡会打仗,会搞建设,同时还信仰社会主义,所以看起来好像独立党是社会主义政党。
等到路易斯上台以后,他明显压制不住这些民族主义势力,最终1980年,比绍本土派发动政变,彻底驱逐佛得角出身的政治家,走上了从乱到乱的道路。
佛得角独立以后,本来希望促成和比绍合并,但是1980政变以后,这个事儿就彻底黄了。佩雷拉选择将比绍和佛得角独立党重组为佛得角非洲独立党。
一对双胞胎经常被人放在一起比较。
佛得角和比绍也是。
俩初始资源很相似,一样的初代领导人,一样的殖民地,佛得角的农业资源甚至还要更差一点。可耕地仅占10%,气候不正常,9成粮食靠进口,工业几乎空白。
但今天,比绍现在是世界最贫穷的国家前十,而佛得角,竟然从联合国最不发达国家名单中除名了,成为历史上第二个成功毕业的穷国。第一个是博茨瓦纳。
比起大陆上的比绍完全抛弃了卡布拉尔的理想,佛得角更大程度上继承了卡布拉尔的意志。
佩雷拉跟卡布拉尔的经历很像,在岛上读高中,去葡萄牙读大学,卡布拉尔选了农业,佩雷拉选了无线电,大学毕业都被安排到了比绍工作,一个去了农业部,一个去了电信局,两个人就这么在基层相遇了,然后一聊天,发现很投缘,一起开启打游击事业。
但是随着独立党分裂,佛得角和比绍以平等的地位合并无望,佩雷拉决定:从零开始,重建国家。
环境上,佛得角土地贫瘠,水资源拉胯。从独立开始,佩雷拉就号召大家植树,一到雨季,大家就不在办公室上班了,而是去种树,把森林面积从3000公顷增加到45000公顷。
农业上,他把几个大农场收归国有,把土地买办手里释放出来,打碎殖民时代的种植园和佃农之间的关系。随后优先生产粮食,引进高产作物。1986 年,佩雷拉启动第二个五年计划,修建雨水拦蓄坝1万5千多座。光农业吃不饱,继续大力支持发展渔业。几乎可以满足民众9成的肉类和蔬菜供应。
刚好1986年到1988年,连续三年旱灾,隔壁的比绍直接政治崩溃,政变、内战、暗杀、贩毒、洋垃圾,全找上门了。
佛得角也遇到了干旱,但是政府赶紧研究了粮食分配体系,熬过去了。
这是历史上第一次,饥荒没有成片杀死佛得角人。
政治上,他在世界体系中,小国非常需要外汇,佛得角侨民多,侨汇成了早期外汇主要来源,佩雷拉就用这些宝贵的外汇培养干部,完善系统。
外交上,佩雷拉走社会主义道路,但是不激进,跟美国和苏联关系都不错,古巴、葡萄牙、甚至日本的援助,不管姓资姓社,他都可以谈。每年世界银行、IMF、联合国开发署聊经济计划,他也能实事求是一起商讨。欧盟帮扶金枪鱼捕捞,葡萄牙资助港口扩建,合理的接受,不合理的拒绝。
经济上,他明白这个群岛国家不可能发展工业,那就搞服务。
80年代,欧洲旅游需求增长。佛得角有海洋资源,又处在三洲交接点,佩雷拉把资金投入基建,成了非洲少数旅游业占主导的国家。不是那种白人快乐屋或者搞离岸金融中心,而是踏踏实实搞服务,搞建设,是那种有稳定电力、没有烈性传染病、不需要提前打疫苗的正经旅游业。
80年代末,社会主义阵营震荡,许多国家开始变色,西方国家开始进一步推动颜色革命,贷款附加的政治条件越来越多。佩雷拉知道小国顶不住国际压力,顺势宣布多党制,1991年大选后,卸任离场。
环顾非洲的领导人,佩雷拉过于正常,不搞政治对抗,不搞民族矛盾,专心打基础,交接权力不舍障碍,所以整个政治文化很和平,后代政客也都习惯有事儿就协商。比如第四任总统,丰塞卡,岛上读到高中,葡萄牙读大学,17岁就参加独立党,后来去澳门教书,90年回国,2011年赢得大选。五年计划照做,战略不变,只是政策微调。
靠着前期打基础,稳定走政策,进入21世纪以后,佛得角GDP增速每年7%。2007年,人均收入超过了最不发达国家门槛。这个人均还不是我和詹姆斯合砍100分的人均,人均上去了,基尼系数下来了,从0.52降到了0.47,成功摘帽。2008年加入WTO,一切都在蒸蒸日上。
当然,佛得角产业单一,旅游占到GDP的4成,太吃国际环境。
欧美好,他就好,欧美出问题,他就出问题。2008年金融危机,葡萄牙人没心情度假了,09年,佛得角gdp就下降1.5%。刚恢复点,12年欧债危机,紧接着就来。16年逐步上升,2019年,又碰上疫情爆发,旅游收入直接蒸发7成,GDP萎缩14.8%。
好在这一次,命运不是掌握在殖民者手里,由于政府政策稳健,手里有余粮,打好了底子,疫情没有击穿这个国家,2022年就复苏了,2023年经济增长5.1%,一共有100万游客到佛得角游玩,创了历史记录。2024年,在世卫组织的认定下,佛得角宣布彻底消灭了疟疾。
曾经,佛得角人为了求生背井离乡,他们有一首经典的歌曲sodada,流行了50多年。而如今,大量侨民回到家乡,逐渐反超润出去的人口。
欧洲人埋汰非洲人,有两条,一条说黑人没法建设好自己的国家,举的例子是南非、尼日利亚;一条说共产主义没法建设好国家,举的例子是加纳、几内亚比绍。
而佛得角,两条都中,黑人,走社会主义道路,甚至自然禀赋还很差。事实证明,因地制宜,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保持政策稳定,政府做个正常人,不要玩抽象,是可以有一个相对好的结果的。
50万人岛国,温州人接管超市
佛得角2024年GDP28亿美元,人均GDP4790美元。就人均来说,相当于中国2010年的水平。
根据佛得角驻中国大使的数据,目前在佛得角一共有200多家华人商店,3000多中国人,仅次于葡萄牙人。
其实中国和佛得角关系一直不错。当年比绍和佛得角一起闹革命的时候,阿米尔卡 · 卡布拉尔和中国的关系就很好,新中国从干部培养到军械运送,都给援助。阿米尔卡弟弟路易斯曾经带着独立党的代表团来中国,中国音乐家晓河还为独立党创作了国歌《这是我们最爱的国家》。
独立以后,比绍和佛得角都使用了这首歌作为国歌。1996年,佛得角政权由于和独立党的关系越来越弱,他们才制作了新的国歌。
1975年,佛得角独立,1976年,中佛两国就建交了,虽然路途遥远,但靠着革命友情,佛得角一直坚定抵住了对岸伪朝廷金元外交的诱惑,从来没有和北京断交。改革开放之后,我们援助了很多项目,佛得角议会堂、国家政府办公大楼、国家图书馆,帕一崂水库、国家体育场还有佛得角大学。
最大的明德卢港,首都的普拉亚国际机场,都有中国基建翻新的足迹。
渔业是佛得角的第二大产业,圣文森特岛既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也坐拥大西洋航运要冲,2016年,佛得角海洋经济部部长若泽·贡萨尔维斯正式请求中国提供技术援助,能不能给咱的圣文森特岛海洋经济特区做个规划?
说干就干,估计到2035年,圣文森特岛可以有个装箱码头、专门负责维修的造船厂,建成大西洋中部国际水产品贸易集散地。
哪里有市场,哪里就会有温州人。哪怕是在只有50万人的岛上。
90年代,温州人来到佛得角。在岛上的第一家温州商店,就起名叫百货。便宜的温州货直接改变了岛上的消费格局。由于岛上货品几乎都要靠进口,欧洲人做的鞋子、衣服、玩具、袜子,已经过了最早劳动密集型的时期,成本很高,二道贩子再加价,对当地人来说太贵了,一般家庭根本买不起。所以温州商品一来,哪怕领最低工资的佛得角人也能消费得起,孩子不用光脚上学,每个家庭都能买到圣诞礼物。
为什么温州人会选择佛得角?想要探索这个大陆边缘的华人社区,各位可以看一下这篇文章,《走在华人侨民的边缘:非洲城市百货生意的兴起》。
本地人的购买力被小商品激发,温州人的生意越做越大,佛得角房东的租金也提高了,总之大家都非常高兴。
小投资人带动大投资。佛得角周围的加纳利群岛、马德拉群岛,都是西班牙帮派、黑手党家族的势力范围。
华人去做大投资很不安全。佛得角,也有坑蒙拐骗,但是基本就是中国2010年水平,社会整体稳定,有法治有教育,不乱来,很适合华人,属于进入非洲的新手村。
但是你说是不是做啥都能成,也不一定。
2015,澳门励骏老板周锦辉宣布投资1个亿美元,在佛得角首都普拉亚附近的圣玛丽亚岛上建造一个大型娱乐公园,赌场、餐厅、夜总会、酒店和码头,一条龙服务。未来几年再投入 3 亿美元用于首都的主要基础设施项目,包括发电厂、道路和办公楼。整个项目占地16万平方米,但合同出问题,现在还在中止状态。
佛得角最头疼的问题是水资源,平均年降水量不足300毫米,而且经常一干旱就是三年五年甚至十年。想要种东西,得“抢雨”。但雨季好不容易积攒的一点水,用不了多久就见底了。
农业?这不撞到东大的看家本领上了?
在联合国南南合作的框架地下,中国农技专家启程佛得角,引入滴灌系统。2024年圣地亚哥岛蔬菜产量较2023年增长20%。
海岛土地盐碱化严重,中国专家手把手教怎么用秸秆和牲畜粪便堆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尽可能多地不浪费生物炭。
目前中国在佛得角一共建立14个农业示范基地,培训农民4500人次。再制作成葡语教学节目,通过佛得角国家电视台覆盖3万户农民,增收10.5%。
警力、公务员不够,还配上了电子政务。科技进步带来的享受它是一点也没落下。
当然,虽然我们说得感觉都很好,但是要知道,这也是分跟谁比,对于佛得角来说,它作为一个世界边陲的小国,给这个世界提供的最大的意义,其实不是发展,而是正常。
【个人观点】我们的电子地图册走过西非板块,15个国家,11个位列全球最不发达的国家,提到最多的词是政变、贫困、饥荒、砍杀。他们其实每一个都是天赋的,要不然也不会被欧洲人看上。马里以前是文明古国,塞内加尔以前是法属殖民地首府。尼日尔有铀矿、加纳有黄金,塞拉利昂有钻石,尼日利亚有油田。他们在独立之后都有想靠着手上的资源往价值链上游跳一跳,但很快碰壁,重新打回边缘国,经济去殖化过程失败。失败到都不像一个国家。完全没有一个国家的能力。
那什么是国家的能力?
最简单的思路,总统能定策、政客不打架、文官能收税、武官不造反、资源大部分能进国库,国库的钱大部分能进入公共投资,大部分的国民可以和国家的发展同频。有有效的利维坦,也有有效约束利维坦的能力。
这套体系不是凭空出现,都是长期博弈的结果。
可能这就是后发国家的悲剧。他们没法像英国法国中国,从长期的历史博弈当中,演化出一套能保证国家能力的政治秩序,也没法像美国那样从枪炮底下妥协出一套三权分立。大多数殖民地,直接在部落上嫁接了一个戏仿的德谟克拉西。那些直接移植的民主程序,就像给部落长老会装了电子投票器——系统兼容性崩溃是迟早的事。结果,在中央是无人约束的利维坦,在地方是无人管辖的酋长,更别提对资源的有效分配了。
制度上无法构建出一个完整国家,而最首要的问题是观念塑造。一整个脑袋都还停留在前现代时代,搞砍脑袋砍手臂,人还是个部落人怎么认识到公民的责任?
所以发展是GDP的数字游戏吗?是来统计你有多少铁路多少工厂多少水电站吗?国家发展脱离不开一个一个的个人发展。发展工厂、水电、做进出口,其实都是为了提升人的品质。先把人当人,再把人培养成现代人,然后用你手里有的现代人来搭建一个现代国家的基础系统。
佛得角比其他非洲国家多做的两条是医疗和教育,而不是奇观。
2020年,佛得角的教育经费占国家财政预算的16.5%。1-8年级实行义务教育。95%的学生可以完成小学教育,中学入学率为92.7%。15岁以上能读写人口达97.1%。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21%,全国读过大学的人口占5%。针对成人,佛得角政府设置了各类培训中心。
2020年医疗经费占到国家财政预算9.5%,对低收入居民和公务员实行免费医疗。人均寿命为73.2岁,无重大传染性疾病。这在非洲大区是什么含金量。
凭借着对人的投资,保持住了发展的势头。当非洲大陆仍在为资源诅咒焦灼时,这个黑月光打破了泼给黑人的脏水:黑人走社会主义,也能赢。
好啦,今天就聊到这里,如果你有更多的研究资料,有过更多一线亲身体验,非常期待您可以在评论区补充干货和故事,有了更多的干货评论,才能让我们的节目更加完整。
祝大家变得更强,我们下周再见!
来源:王骁Albe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