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镇上官地村,这片被火山熔岩台地与镜泊湖水滋养的土地上,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宁安市玄武湖大米专业合作社销售经理陈雨佳,用十余年光阴完成了从乡村教师到“种米姑娘”的蜕变,更以法治视角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动能。
陈雨佳代表(右一)介绍稻米产业和旅游业发展情况。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任鸿亮与陈雨佳代表(左一)深入国际稻米公园调研。
玄武湖畔碧波浪,石板田中稻花香。
在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镇上官地村,这片被火山熔岩台地与镜泊湖水滋养的土地上,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宁安市玄武湖大米专业合作社销售经理陈雨佳,用十余年光阴完成了从乡村教师到“种米姑娘”的蜕变,更以法治视角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动能。
从三尺讲台到金色稻田
“土地是最诚实的,你流多少汗,它就还你多少粮。”母亲的这句话,是陈雨佳童年跟着下田插秧时最深刻的记忆。2008年,从哈尔滨体育学院毕业的她,如愿成为宁安市第一中学的体育老师,专注于热爱的滑冰教学。“我喜欢滑冰时的自由,也享受赛场上的拼搏。”那时的她,梳着齐耳短发,一身利落运动装,浑身透着少年气。
转折发生在2016年。看着乡亲们守着优质石板大米却被中间商压价,利润微薄,陈雨佳做了个让所有人意外的决定:辞去公职,回乡种田。“我在农村长大,可对农业知识完全是‘门外汉’。想卖好米,得先懂种田。”加入玄武湖大米专业合作社的第一年,她就被销路难题泼了冷水。传统销售模式下,精品大米“酒香也怕巷子深”,如何让全国消费者知道火山岩上的好米,成了她的心头事。
第一次直播时,陈雨佳紧张得说不出话,干脆挽起裤腿赤脚踩进稻田,对着镜头实景展示:“大家看,我们的大米长在万年火山岩上,用镜泊湖水灌溉……”她把稻田变成直播间,让网友透过屏幕看见翻滚的稻浪,开播第一天就卖出200单。这小小的成绩,让她在黑土地上看到了希望的种子。
2020年,为提升大米品质与农户收入,陈雨佳牵头推出“庄主认种”模式:消费者认领稻田,24小时监控种植到收获的全过程,秋收时就能收到带着泥土香的鲜米。这一模式让农户收入翻了三倍,也让她在2023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从“种米姑娘”变成了新时代农民的“话事人”,为家乡石板大米代言。
一粒米的“出圈”与成长
如今的陈雨佳,皮肤已被稻田的阳光晒得黝黑,但谈起大米,眼里总闪着光。她带领的合作社,从最初50亩石板田有机水稻,发展到1800亩规模,吸引157户农民自愿入社;每年销售大米100多万斤,直接送到全国各地客户手中,销售额突破千万元。
这份成绩的背后,是她对“品质”和“创新”的执着。为了让消费者吃得放心,她带头落实精细化田间管理,从选种到灌溉都严格把控;为了打破传统销售瓶颈,她不仅开网店、做直播,还探索“种植+电商+文旅”三产融合模式——游客来稻田体验农事,能亲手收割水稻,还能带走定制包装的鲜米。
“我最骄傲的不是销售额,而是看着乡亲们的腰包鼓起来,脸上有了笑容。”陈雨佳说。从最初家人朋友的不理解,到如今成为村民信赖的“领头人”,她用行动证明:黑土地上不仅能种出好米,更能种出乡村振兴的新希望。而这份成长,也为她后来以人大代表身份履职,埋下了扎根基层的伏笔。
法治为稻田筑起“防护栏”
创业第五年,陈雨佳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市场上突然出现大量仿冒“石板大米”,合作社商标维权举步维艰。正当她一筹莫展时,宁安市检察院的“法治体检”团队主动找上门,为她解了燃眉之急。
“有了检察机关护航,我们大米产业发展的底气更足了。”陈雨佳至今记得,检察官通过领导干部包联企业机制,一次次走访合作社,针对涉农企业需求提供知识产权保护专项服务:帮着审查合同、防控风险,解决商标注册与品牌维权难题,还围绕电商规范经营、消费者权益保护开展法律培训,让线上销售合法有序。不仅如此,检察机关还将她关注的“数字化治理高标准农田建设”纳入工作重点,通过公益诉讼监督涉农政策落实,间接优化了产业发展环境。
这份法治护航,也让陈雨佳的履职之路更有方向。2024年全国两会前,她走访多家基层检察院:在宁安,看公益诉讼检察官让被污染的牡丹江支流重现清澈;在绥芬河口岸,见检察官用中俄双语为边贸企业服务。这些经历,让她萌生了提交《关于加强乡村数字法治建设的建议》的想法。建议提交后,最高人民检察院专门派员到宁安调研,提出针对性措施。半年后,看着村里68位老乡通过黑龙江省检察院的“法律明白人”培训平台,在线学习土地承包法,陈雨佳真切感受到:法治的种子正在黑土地上生根发芽。
如今,每天清晨巡田时,陈雨佳总会带着孩子们认识田边的司法保护公示牌——那是检察院设立的耕地保护警示标志。大女儿曾问:“妈妈,为什么田里要插这个牌子?”她指着远处的稻浪回答:“就像小树需要围栏保护,法治就是守护稻田的栅栏。”2025年,合作社建起“法治稻田观光区”,游客体验农事时,扫码就能观看检察官录制的涉农普法短剧;已有127户农民跟着她成为“法律明白人”,学会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
作为三个孩子的母亲,也是2000亩稻田的“管家”,陈雨佳最珍视的,不是“全国十佳农民”的称号,而是最高检工作报告中“协同人大代表加强涉农法律监督”这句话。未来,她仍将扎根黑土地,与检察机关一同书写“根扎法治沃土,心系万家炊烟”的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来源:龙江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