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刘振东,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艺术交流院研究员,中国海洋画研究院副院长)
策展人
胡玉录 柴亦哲
主办单位
潍坊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潍坊市文化艺术服务中心
承办单位
潍坊市美术家协会
潍坊市油画学会
威海市油画学会
潍坊市文艺志愿者协会
中国画都美术馆
协办单位
潍坊市收藏家协会
潍坊市画廊协会
奎文大书房
潍坊慧能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画都知道
媒体支持
人民艺术网 凤凰新闻 今日头条
文旅中国 搜狐新闻 新浪新闻
腾讯新闻 网易新闻 百度新闻
雅昌艺术头条 中国书画家网
中国美术市场报 中国艺术资讯网
开幕时间
8月30日10:18
展览时间
8月30日-9月3日
展览地点
潍坊市文化艺术中心中国画都美术馆
(人民广场西景观塔下长廊)
刘新运
画家档案
1964年生,山东荣成人
1988年毕业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山东省油画学会会员,威海油画学会理事、副秘书长。
主要作品
2019 年《逸韵威海》乙亥新春美术作品展(环翠美术馆)
2021 年《笔底一众生》油画肖像写生作品展(威海油画学会)
2023 年《艺海风情》沿海油画家写生作品展(环翠美术馆)
2025 年《远方的家乡》小幅油画写生作品个人展(中国画都美术馆)
《王连街道 客岭村》 24×30cm
《宁津街道 岛西庄》 24×30cm
情趣与真诚
(文/刘振东,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艺术交流院研究员,中国海洋画研究院副院长)
观新运的画,倍感亲切,
因为从全国的范围来讲,
那是我的胶东故土,
从家乡的角度讲,
那里寄托了我多少浓浓的“乡愁”。
层层叠叠的梯田,绿树,石岛的海草房……
既典型又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
却在新运的笔下,
勃勃生机,又充满画意,
让人一眼便看出,
这是祥和富饶的胶东大地,情趣盎然。
他不厌其烦地反复描绘着,
从几十幅到上百幅。
当我得知这些作品全都是他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完成的,
心中着实感动!
“情趣”和意境是一幅作品的灵魂,
是画家情感和艺术修养的自然流露,
赋予平凡的景物以情趣,
是新运画作的一大特色。
新运的画又是真诚的,
“真诚”正是艺术的最为宝贵之所在。
他是以家乡的风情为载体,
极力追求用笔的概括与活泼,
探索色彩的对比与和谐,
尽情地去“表现”,尽情地去抒发。
胶东情,胶东味,朴实,厚道,
满满的真诚,毫无矫柔造作之感。
他的作品犹如一曲曲牧童的短笛,
也犹如一首首耐人寻味的田园诗。
同时新运的油画技法又以色彩和笔触见长,
绿色应该是油画中很难表现的颜色,
稍不留意就会画得轻浮而艳俗,
而他笔下的绿色是那么深沉而富有层次。
海草房的灰色色彩丰富且有厚重感,
应是众多此题材作品中的优秀者之一。
笔触是画家心灵的节奏,
新运的画不小气,
不拘泥于“一笔一墨”的得失,
很生动,很鲜活,
以阔大奔放的笔触谱写出宽阔心胸的乐章。
循着新运笔下的田间小径走去,
我已感受到他心中那依稀可见的“诗与远方”。
2025 年 4 月 22 日
《海》 30×40cm
《上庄镇 塔山村》 30×24cm
笔绘海草情韵
墨蕴乡野诗章
(文/庄少华,山东省油画学会理事,威海市油画学会主席)
(节选)
新运的油画作品
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特征,
又在写实中融入了浪漫的诗意。
他有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表现语言,
他以家乡的村舍、大海、海草房
为绘画载体,
以丰富而细腻的笔触和敏锐的观察力,
来表达对家乡
无比热爱的情感与精神寄托。
他善于运用色彩关系
来营造氛围和表达情感。
他善于描绘
胶东的海草房与碧海蓝天,
以清新明快的色调为主,
利用补色关系
让画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刘新运的作品中还蕴含着
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意境。
他通过对光影的运用,
进一步增强画面的意境之美。
他的小幅油画风景像是一首抒情诗,
唤起人们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和对故士的眷恋之情。
《大水泊镇 泊岳家村》 30×40cm
《大水泊镇 客岭村》 30×40cm
艺无止境 人需感悟
(节选)
(文/王勤,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新运具有典型山东胶东人的气质,
为人豪爽,
这与他出生在海边长在海边有直接关系,
始终带着胶东人的乐观和豪放,
充满不拘一格的行事风格,
很自然地被他带到创作中。
他坚守自己的艺术理念,
到大自然中寻找灵感,
发现、感悟自然美的法则。
在当今艺术多元的格局中,
涌现出大批中青年画家,
富有现代意识和无畏进取精神,
在探索道路上取得可喜成果,
新运就是其中一位,
他立足家乡再现熟悉的生活环境
将大海、土地、天空、海草房、风土人情……
这些平凡生活中的纯朴之美体现在画中,
使人感到亲切、自然,
更富有生命力。
《大疃镇 贺家庄》 40×30cm
《大疃镇 四章村》 30×40cm
行者的注脚
(节选)
(文/海客,中国艺术研究院访问学者,山东省威海艺术学校高级讲师)
新运于故土有着天然的亲缘性。
他在写生过程中完成的
绝不仅仅是对自然物象的再现与描摹,
更多的则是
籍此来完善、充盈精神上的诉求
——那块与自己精神世界
相契合的精神“故土”。
他不管走到哪里,
无论做什么行当,
都离不开对精神“镜像”的关照。
因为有了真情,
作品就有了观念的映射,
也便有了灵魂。
故土对新运来说已经是一个符号,
是对生命的愿景和期许,
也是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恩……
新运以宗教徒般的虔诚,
走进自然,诠释人生。
经年累月,寸积铢累。
厚重的石岛红花岗岩山墙,
在暖阳中散发着柔和丰富的色彩;
海草房的尖顶高高耸起,
如同一面面凝固的风帆,
那分明是一种低纯度的高级灰;
黛青色的防风林和湛蓝的海水紧紧簇拥着
一抹耀眼的金黄色海滩,气度雍容;
一块块硕大的岩礁,
在海浪的轻抚下状如坐佛,亘古未动……
艺事常新,行者无疆。
村落犹在,槐花盛开。
《俚岛镇 东烟墩村》 24×30cm
《合庆山庄》 30×40cm
《侯家镇 南学村》30x40cm
远方的家乡
(文/刘新运)
我出生在农村,
我的童年是在乡村里度过的。
乡村的土地、房屋,包括菜园、草垛,
那里的一草一木,
都留在我记忆的深处。
那些百年沧桑的老屋,
有的仍然住着人家,
炊烟在黄昏时袅袅升起,
传递着淡淡的乡愁。
有的房屋已经废置,
院子里的杏树、柿子树或梧桐树
蓬勃地生长着,
年年开花、年年结果。
我喜欢这些沉淀着童年记忆的地方,
这有几百年历史的房屋、几千年历史的田园。
这里是我的故乡,
也是我们的故乡,
和其他千千万万个“故乡”一样,
我们的父辈在这里劳作、生活,
即使我们离开故土、走向城市、走向更远的远方,
她也从来不曾离我们远去:
故乡,
已经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生命的一部分,
她时时刻刻伴随着我们,
用无尽的“乡愁”,
喂养着我们的思想和灵魂。
我离开家乡到异地去工作几十年,
我喜欢到乡村去走一走、看一看,
凡是我生活过、行走过的地方,
它们几乎都成了我的“故乡”,
从这个意义上说,
我的“故乡”遍及荣成、威海以及更远的地方。
我行走在一个又一个“故乡”的土地上,
看过无数个历经百年、甚至千年的乡村,
心中总是充满了感动。
经过无数个春夏秋冬、风霜雨雪的洗礼,
我们的乡村,
依旧生生不息地站在那里,
迎接每一天的朝阳,
送走一个又一个夕阳。
我用我的画笔,
把它们描绘下来,
把它们留在我的梦里,
成为永远的回忆。
我对乡村有着独特的感情,
我喜欢翻看画过的每幅画,
每次看过都无比感慨,
每一回的感慨又都是全然不同的。
时间把一切变为过去,
过去的细碎片断是容易忘记的,
可那些大大小小的画作,
为我留住了时间,
一次次激活我的记忆。
这些我不经意画出的作品,
是我的乡村日记,
是我自己独享的、唯有自己才能读懂的,
也是我永远画不完的《远方的家乡》。
在这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
我以《远方的家乡》
致敬我们的故乡、我们的父辈,
还有我们的童年……
《崖西镇 车家庄》 25×25cm
《崖西镇 林家庄》 25×25cm
《满山绿意羊群白》 30×40cm
来源: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