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开车全注意:别让“小疏忽”变成大危险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01 09:00 1

摘要:雨天路滑、视线差,哪怕是老司机也容易出状况——刹车距离变长、车轮可能打滑、后视镜被雨水糊住看不清……其实雨天开车没那么可怕,避开这几个关键误区,做好3个“核心准备”,就能稳稳应对。

雨天路滑、视线差,哪怕是老司机也容易出状况——刹车距离变长、车轮可能打滑、后视镜被雨水糊住看不清……其实雨天开车没那么可怕,避开这几个关键误区,做好3个“核心准备”,就能稳稳应对。

一、开车前先做“3件事”,别直接点火就走

雨天开车的“安全基础”在出发前:

• 擦干净“3个玻璃”:前挡风玻璃(用雨刮器刮2-3次,顺便检查雨刮器有没有老化——如果刮完还有水痕,说明胶条该换了,别等雨天刮不清才发现)、左右后视镜(可以用干布擦一遍,也能喷点“后视镜防雨剂”,雨水会直接滑掉不挂珠)、后挡风玻璃(提前开“后窗除雾”,不然倒车时看不清后方)。

• 胎压别太高也别太低:雨天路面摩擦力小,胎压太高(超过标准值0.2bar以上),车轮和地面接触面积小,更容易打滑;胎压太低则会让车“发沉”,刹车时更费劲。按车门上的“标准胎压表”(一般在主驾驶门框上)充气就行,SUV和轿车的标准值大多在2.2-2.5bar之间。

• 把“自动启停关了”:很多车默认开“自动启停”(等红灯时自动熄火),但雨天过积水路段时,一旦熄火再自动启动,发动机可能进水(进水维修要花大几千)。上车后先按一下“启停开关”(按钮一般有“AUTO STOP”字样),等过了积水再开也不迟。

二、开车时避开“3个错”,比“开慢”更重要

很多人觉得雨天“开慢就行”,但有些操作比速度快更危险:

• 别“猛踩刹车”:雨天路面湿滑,刹车时车轮容易“抱死”(就是车轮不转了直接滑),尤其是没有“ABS防抱死”的老车。正确做法是“轻踩刹车、慢慢加力”——比如看到前方有车,提前100米就轻踩刹车减速,让车速慢慢降下来,而不是到跟前才猛踩。

• 别“在积水里猛打方向”:遇到路边积水(看其他车的车轮,若积水没过半个车轮就别过了),如果必须过,要“直线慢慢开”(车速别超20公里/小时),千万别在水里打方向或换挡——车轮在水里抓地力差,猛打方向容易“甩尾”,换挡时动力变化也可能让车轮打滑。

• 别“跟车太近还开远光”:雨天视线差,跟车距离要比平时多一倍(平时跟30米,雨天至少60米),给刹车留够反应时间;另外,别开远光灯——远光会让雨水反射光更刺眼,反而看不清前方,开近光灯+前雾灯就够了(雾灯穿透力比近光灯强,能照得更清楚)。

三、过“特殊路段”记3个“不”,避免半路出问题

• 过“积水路段”不“盲目冲”:看到路面有积水,先看旁边的车怎么过——如果其他小车能平稳通过(没淹到车门下方),再跟着过;如果积水看起来很深(比如能看到水在“冒泡”,可能是下水道口,说明水至少30厘米深),别硬冲,绕路走更稳妥。

• 过“弯道和桥洞”不“加速”:弯道雨天最容易打滑,要提前减速(车速比平时慢一半),过弯时方向盘别猛打,慢慢打方向;桥洞下往往比路面低,容易积水,而且桥洞内外光线差(从亮的地方进桥洞会“瞬间看不清”),进桥洞前先开近光灯,同时减速观察。

• 过“人行道和路口”不“抢行”:雨天行人撑伞、骑车人穿雨衣,视线和听觉都受影响,可能没注意来车。过路口或人行道时,哪怕是绿灯也要“脚放刹车上”,慢慢开,确认没人横穿再走——别觉得“行人该让车”,雨天反应慢,多等1秒更安全。

四、雨天车“出小问题”别慌,这样处理最稳妥

• 雨刮器突然“不动了”:别猛按开关(可能烧电机),先慢慢靠边停车(打开双闪灯提醒后车),检查是不是雨刮器被树枝、树叶卡住了——如果是,用手拨开就行;如果不是,可能是电机坏了,别再开了,找救援更安全。

• 开车时“感觉车轮打滑”:如果是前轮打滑(方向盘打了但车不转弯),别猛打方向,先松油门(别踩刹车),等车轮恢复抓地力再慢慢打方向;如果是后轮打滑(车尾往一边甩),轻轻往打滑的方向打一点方向盘(比如车尾往左甩,就往左打一点方向),同时松油门,别慌着踩刹车。

雨天开车的核心是“稳”——不猛踩、不猛打、不抢行,提前做好准备,遇到情况别慌。你雨天开车遇到过哪些小麻烦?是怎么解决的?欢迎评论区分享经验,觉得有用的话点赞收藏,转给身边开车的朋友吧!

来源:车小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