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锋 20 到骑兵团当政委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1 07:34 1

摘要:1936年10月21 日,红一方面军与二、四方面军在甘肃的会宁、静宁 胜利会师。11月21日,红军又在陕北的山城堡一带全歼胡宗南部15000 多 人 。

南溪、孙翊整理

延水河畔上“抗大”

1936年10月21 日,红一方面军与二、四方面军在甘肃的会宁、静宁 胜利会师。11月21日,红军又在陕北的山城堡一带全歼胡宗南部15000 多 人 。

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国内政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4 日,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中国共产党毅然捐弃前 嫌,从民族大局出发,推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为实现国共两党再次合 作、团结抗日铺平了道路。这时,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全面抗战开 始 了 。

我所在的红3团已由成立之初的500多人,经过东征、西征,北战三 边,南下秦川,队伍扩大了,发展到1200多人,战斗力加强了。为了提 高干部的领导艺术和水平,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我和40多名团以上干部 被抽调到延安的“红军大学”(即抗大)学习。

1937年2月1 日,我们告别了左军团长、聂政委和邓小平主任,依依 不舍地挥泪告别我一手组建并成长壮大起来的第2个红军3团的干部、战 士们,踏上奔赴延安的征途。

1937年1月,为了适应抗日战争爆发后的新形势,培养红军干部, 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改称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 大”,随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机关迁至延安。

2 月 1 日,曙光初露,红1军团45位师团干部肩负着军团首长的重 托,在陈赓、杨得志首长的带领下,迈开双腿向延安进发。

路过铜川山时,听说山上有土匪,国民党东北军柳权派5团第5连连长魏随和率全连128名官兵护送我们。有意思的是双十二事变前,东北 军、西北军曾是红军的对手,今日我们成了朋友。当路过陕北黄陵县城东 的桥山时,大家拜谒了轩辕皇帝陵。

走到洛川城宿营后,我们与友军告 别,另由红28军84团第2连护送。

抗日军政大学校门

2月10日,我们来到延安城南门,抗大百名同学和数千群众夹道欢 迎,并把我们送到抗大里的天主教堂的宿舍。杨得志高兴地说:“我们 这‘十一轮卡车’还是管用,它完成了两万五千里长征,又走了480里 路的‘短征’。这兵也好带。”我们听后哈哈笑起来,几天的疲劳, 一 扫而光。

人校后,学员们即被编队分班。1、2、3队由军、师、团级干部组 成,4、5、6队由营、连干部组成,约1500人。我被分到3队6班,担任班长和支部组织委员。

在“抗大”的半年里,基本上是中央首长亲自上讲台授课。

毛主席 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专门讲授《战略学》、《矛盾论》、《实践论》,使我 们学会用哲学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系统地理解党内“左”、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和危害。

3月7日,我们参加了批判张国焘分裂红军的大会。毛泽东、朱德、 张闻天、博古、李维汉、罗瑞卿、杨尚昆、陆定一、林彪、张国焘等出席 了会议。大会由陆定一主持,张国焘当众做了检查。

“五一”国际劳动节,延安举行了盛大的群众集会。“抗大”举办了 运动会,我们这些土包子被淘汰出局,4大队的洋学生争了头名。

7月7日晚,我们收听南京的“中华民国电台”广播,得知震惊中外 的“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了。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7月8日,党 中央提出《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郑重向全国宣告:

一、孙 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须,本党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

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以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 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现民权政治,以期全 国政权统一;

四、取消红军名义及其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党 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

从 8 月 1 日起,红军进行了改编。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 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同年9月,按抗日战线序 列,又改称为第18集团军)。

1 方面军改为115师,2方面军改为120师, 4方面军改为129师,陕甘宁边区苏维埃政府改为边区特区政府。

部队换 装时,广大指战员接受不了。我拿着八角帽和红五星放声大哭,随后将其 收藏好 。

为了随时准备打仗,中央军委决定将学员队编为战斗队,我被分到第 7队,周子昆同志任队长,杨得志同志任副队长,我任8班长兼党支部组 织委员。这时只开军政和政治时事课,其他课都停了,我们也希望多学些 抗日实际用得上的东西。

7月17日,蒋介石在大气候逼迫下,在庐山发表谈话,称:“到了无 可避免的最后关头,我们当然只有牺牲,只有抗战!” “地无分南北,年 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 心。”

国民党《中央日报》也发表社论《反对日本侵略中国》,指出:卢 沟桥事变是日本侵华军事行动的继续,全民抗战开始。

23日,中共中央又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进攻华北第二次宣言》,提出了八 条最实际的办法,以保证蒋介石所宣布的抗日方针的执行,以达全国人民 真正希望的抗日局势。但国民党军队打内战内行,打日本外行,平津失 守,国民党军队向南线败退。

8月3日,我们抗大奉命准备开赴三原地区,伺机奔赴华北抗日前 线。

8月4日,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党中央所在地延安,但想到即将进 人抗战前线,心情都十分高兴,这时候,倒生怕被留在延安,因为我们是 军人,抗击人侵者,是我们神圣的天职。

8月5日,全队到达劳山时,接 到校部通知,抗日军政大学第一期的第7、8队毕业。

赴任骑兵团先遣北上

1937年8月8日,我们到达洛川的安平村宿营。聂总在洛川召见了 我,见面后问寒问暖,还询问了学习情况。

他郑重地对我说:“咱们军团 骑兵团的彭胜和吃不得苦逃跑了,你暂时先到骑兵团当政委。骑兵团人员 比较老,你是老党员,当时的骑兵营是你们组建的,到那里能压得住阵。 抗战一开始,你团要做第一支先遣队。”

我忙说:“聂总,我不大会骑马, 还是回3团好。”

聂总鼓励我说: “二万五千里怎么过来的,不会就 学嘛!”

8月26日,中央首长传达了洛川会议精神,即有名的中国共产党 《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毛主席的讲话为全国抗战指定了正确路线,确定 了统一战线中的正确政策,规定了人民军队深入敌后的战略任务,确定了 正确的战略方针,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指明了方向。

月底,我们召开全团军人大会,宣布了骑兵团改组后的干部名单,团长刘云彪,政委萧锋,参谋长李钟奇。

同时,还任命了各连连长、指导 员:

范长标为1连连长,蔡顺礼为2连连长,李湘云为3连连长,曾凡有为指导员,司号长是林占元。

骑兵团是1935年11月底直罗镇战役后组建的。我当时是军团直属队 总支书记,参与了组建骑兵营到团的工作。在东征、西征、战“三马” 中起到重要作用。全团现有678人,其中党员565名。

经过简短动员,全团荷枪实弹,士气高昂,战马嘶鸣,阵容整齐地一 路东征,浩浩荡荡开赴抗日前线。

9月8日,聂总、林彪、周昆、萧华到我团,交代了骑兵团北上注意的问题。

倒马关前歼日寇

1937年9月16日晨,我们到达原平车站。下车后,进驻五台山下的 苏子坡。上午11点钟,我和刘团长骑马来到师部姜镇。

在一座地主的四合院的正房门口, 一眼看到参谋正在贴地图。林彪师 长、聂总坐在南墙边,周参谋长介绍了情况,他用木棒指着地图说:“这 里是原平车站,这里是苏子坡。你们骑兵团明天出发,经石嘴、龙泉天、 阜平,于25日进到涞源,如果情况顺利,就继续进到宣化、南口以南 地区。”

林彪接着说:“你们的任务有3个,

一是以游击运动战形式查明南下 日寇的兵力、装备和补给情况;

二是掩护师主力在涞源、灵邱地区集结;

三是最主要的是设法和地方党组织取得联系,所到之处,放手发动群众, 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人出人,建立抗日政权,组织抗日武装。”

聂总语重心长地叮嘱:“要保持和发扬红军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模 范地执行党的政策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他反复告诫我们:“从目前种 种迹象来看,国民党军队几百万,但却靠不住。你们要独立自主,提高警 惕,要有防止突发事变的能力。”

接受任务之后,我们从供给部领到2500块现洋,暂时解决眼下的困 难。骑兵团第一次开始了单独行动。

我率骑兵团自原平出发,急速挺进太行山脉,经5天行军,于9月20 日晨收复了太行山脉的阜平城。这个地方很穷,却是个创立山地游击根据 地的好地方。

我们进城后,才发现阜平是座空城,国民党军队连日本人的 影子还没看见,早已闻风丧胆,潮水般逃走了。阜平旧政府人员在国民党军队的影响下忐忑不安,对民情、社会秩序不闻不问,全城到处是混乱 景 象 。

为了不打扰群众,我骑兵团不进县城,在城外沙河滩埋锅做饭、搭棚 休息。同时,派钟生益、罗盛旺等同志先后深人到县政府宣传八路军的方 针、政策,希望县长把人员找回来,留下来维持社会秩序,同心同德,联 合抗日。

我军秋毫无犯的铁的纪律与国民党形成鲜明对照,县城老百姓欢 欣鼓舞,奔走相告,纷纷跑到骑兵团驻地,帮助拾柴做饭。 一些地下党员 也跑来同我们联系。我们协助地下党成立了中华民族抗战动员委员会,任 命王平同志担任阜平县的主任,发动群众组织义勇军,协助我们对付日本 鬼 子 。

9月22 日晨,大雾迷茫。我骑兵团由上、下苇子村向北推进,头上 传来阵阵飞机的马达声。由于有雾,看不清是谁的飞机。上午11点,我 们从南向北翻过山来到倒马关。我与刘云彪、周昆打开地图,方知倒马关 在唐县境内,是万里长城的一个关口,挺进察哈尔的必经之地。

据长城博 物馆里的记载,倒马关是长城的重要关隘,因山路险峻,战马到此经常摔 倒,故而得名,古代称鸿上关,或常山关,明景泰三年始建,成化元年 (1465年)建成,倒马关分上城和下城,上城是明朝洪武初年修建,下城 即如今的倒马城,关城的一半在沟谷,一半在山上。这里山高岭峻,河窄 涧深,地形十分险要。

我们准备在此休息一两天,准备些草料、粮食,而 后向宣化、南口机动。但此地的群众都钻进山里了,有一个守枣树的李大 爷在钟生益总支书记的动员下,边走边向山上的老乡喊:“红军来了,他 们是打日本鬼子的八路军,乡亲们快回来吧!”

这么一喊,一会儿乡亲们 陆续回来。他们看到我军纪律严明, 一棵枣树也没受损,知道八路军是穷 人的队伍,是好人。大家挑水的挑水,烧火的烧火,做饭的做饭,帮助干 部战士铡草拌料,忙个不停。

13时整,3个连队拉开距离依次继续北进。

1连打头阵,该连的便衣 班首先进入倒马关西北,迅速占领关项庙的山顶,举目向西一望,发现了 拥有高头大马、身穿土黄色军衣的部队。仔细观察,判定不是国民党的部 队。

吴佑华班长一面派人向团部报告, 一面果断命令6名战士把守后面,其他人立即占领关项庙左侧山头。

刘团长和我立即将指挥所设到西面小山上。天天喊打鬼子,今天鬼子 就送上门来了。

前几日,干部战士听老乡们议论日本鬼子可厉害啦,腿没 有长膝盖,走起路来不打弯,上山快下山慢,枪炮坦克杀伤力极大。大家 心中没有感性认识,今天头一次碰上, 一些年轻战士心中不免有些发虚, 但一想到日寇烧杀抢掠的滔天罪行,大家心中怒火满腔, 一定要让日本鬼 子知道知道我们八路军的厉害。

这时敌人也发现了我们,抢先向我方开火,子弹从我头顶上“嗖嗖” 飞过。刘团长命令将马匹后撤到下苇子村,范长标率1连抢占西北高山阵 地,2、3连后撤到有利地形展开,同时派人报告师首长。

很快得知这股 日寇属步兵第1 联队及大泉中队和基干第13中队,约2700多人,从易县 南下配合雁北敌军进攻太原。

爆炸声响了,骑兵团已控制了东、西、南三面的高地,组成密集火 网,自上而下向顺着山沟冲上来的鬼子射击,打得鬼子哇哇乱叫。敌人组 织的第一次冲击失败了,又来了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我骑兵团战士 沉着地打,狠狠地打,日本鬼子在我们面前丢下一片死尸。敌人见冲锋不 奏效,便改用九二步兵炮向我纵深狂轰。这时到山上躲灾的群众都跑出来 了,他们用担架争先恐后地帮我们抬伤员。

16时许,我们派2连3排长胡德利带一个班,两挺机枪,由李大爷 带路,爬上倒马关503.7高地,迂回到敌后的正北面高山上。

发现敌大队 人马都在河滩上煮饭,我方立即将两挺捷克式轻机枪架好,向敌人密集的 人堆发起突然袭击,鬼子还未明白过来就被打死打伤数百人。此山是悬崖 陡壁,敌人想用大炮轰击,但是死角过大,打不出去,干着急。敌人四面 挨打,哪里还有劲往前冲。晚上,敌人丢下100多具尸体和70多匹东洋 战马,以及大量军用物资,夹起尾巴向涞源城逃跑了。

在检查日寇尸体时,发现击毙了一个叫池野大尉。此役我军还缴获掷 弹筒3具,九二重机枪2挺等。

刘团长慢条斯理地说:“真怪,国民党军成千上万, 一听鬼子的大炮 响,就吓得屁滚尿流,而咱们满打满算也不过800多人的一支小队伍, 一阵捣蒜就把1000多鬼子打跑了,真是一物降一物呀!”

我说:“没让鬼子尝尝咱们夜袭的味道有点美中不足,但我们在实战 中摸了摸鬼子的脾气。”

战士们异口同声地说:“小鬼子逃跑起来比兔子 还快,而上山一点不比我们强。”

我们保住了倒马关,为平型关伏击战斗的胜利打下了基础。

当晚,林彪、聂总、周昆电令嘉奖骑兵团,同时指令我团尽速赶赴涞 源,准备进到灵邱以西的东河南地区埋伏,阻击平型关溃逃之敌。

来源:大肥肥文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