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从烽火中走来,让初心照亮前路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01 08:01 1

摘要: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硝烟虽远去,但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不能忘记,在血与火中铸就的伟大抗战精神历久弥新。我们回望历史,就是要从历史的启迪中明辨前行方向,汲取奋进力量。对泰报人而言,这是庄严的时代使命,也是对泰报光荣历史

□泰安日报编辑部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硝烟虽远去,但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不能忘记,在血与火中铸就的伟大抗战精神历久弥新。我们回望历史,就是要从历史的启迪中明辨前行方向,汲取奋进力量。对泰报人而言,这是庄严的时代使命,也是对泰报光荣历史与办报初心的回望与传承。

铅字浸透硝烟,油墨混合血火。由于当时我方抗日根据地处在日寇据点和伪顽军队的分割包围之中,泰莱地区很难看到中共山东省委的机关报。1939年10月10日,泰山地委及下辖7县联合创办机关报《泰山时报》,在战争年代传递党的声音、激励干群斗志。先辈们奔赴炮火一线,以纸笔为刀枪,一张张带着油墨香的新闻纸,成了泰莱地区战士和群众坚韧不屈的精神支点,将革命思想的火种撒向泰莱大地。

泰山时报 资料图

《泰山时报》是《泰安日报》的前身,在完成历史使命后于1944年9月终刊。如今,《泰山时报》已发展成为《泰安日报》。我们瞻仰泰山时报旧址,回望这份从战火中诞生的报纸,它们是昨天的新闻、今天的历史,更是泰报人的奋斗轨迹。传播手段在变,党报属性不变;社会环境在变,人民立场不变;时代任务在变,党群同心不变——我们唯有守住烽火初心,才是最好的纪念,才能担起时代使命。

与党同心,是泰报不变的灵魂。在抗战时期,《泰山时报》及时传达党的决策部署,让党的声音传遍根据地的每一个角落。1942年10月17日,编辑部遭到日军报复性屠杀,仅有4人生还。他们掩埋战友、擦干血迹,决心不改、坚持办报。坚定不移跟党走,矢志不渝为人民,一张党报之所以能化身战斗武器,正因为笔端激荡的是坚定的信念和群众的期盼。今日,“党媒姓党”不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是新时代的担当。面对纷繁复杂的舆论场,面对转型发展的历史使命,唯有铸党魂、守立场,牢记社会责任,提高业务能力,转变作风文风,才能真正成为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

与人民同行,是泰报永恒的追求。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胜利。烽火中,《泰山时报》依靠人民群众掩护得以出版传阅,那些秘密通讯员、识字读报员,以血肉筑起了党与群众的信赖桥梁。在信息过载的今天,新闻更需要从群众关切出发,发出群众声音。我们必须从群众视角出发,客观反映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更加深入地体察民生、表达民情、反映民意,从而为解决问题、改善民生贡献力量。

泰山时报旧址。 资料图

当战火弥漫,在极度困难的物质条件下,这份报纸凭借简陋的油印设备传递着坚定的斗争信心。今日,当纸媒面临转型压力,更当传承烽火之志,不忘根本、不惧创新,让红色基因和群众声音在数字时代血脉畅通。

泰山岩岩,正如我们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汶水汤汤,赋予我们以人为本的似水柔情。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泰报将继续传承和弘扬抗战精神,始终与党同心,坚定地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更加紧密地与人民同行,反映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诉求,为人民鼓与呼;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讲好泰安故事,传播好泰安声音,为泰安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铅字会褪色,媒介会更迭,但泰报的初心,永远如泰山日出般磅礴如新。

评论员:郑世伟

来源:泰山晚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