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财大“新文科”迎来调整,对接科技革命下学科交融要求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31 21:06 1

摘要:8月30日,上海财经大学迎来2个“新文科”调整举措——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新)、新闻与社会高等研究院成立。近年来,上海财大围绕“打造数智时代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财经大学”的定位,系统谋划,全面布局,新文科调整是学校优化学科结构、推动内涵发展、提升育人质量的重大

8月30日,上海财经大学迎来2个“新文科”调整举措——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新)、新闻与社会高等研究院成立。近年来,上海财大围绕“打造数智时代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财经大学”的定位,系统谋划,全面布局,新文科调整是学校优化学科结构、推动内涵发展、提升育人质量的重大举措之一,也意味着上海财大新一轮学科布局调整阶段性收官。

新人文学院成立

据悉,重组新建人文学院旨在积极响应国家“新文科”建设战略,深化数智时代学科交叉融合创新,探索学科建设与通识教育协同共进的崭新路径,努力建设情怀深厚、特色鲜明、国内顶尖、国际知名的新型人文学院。与此同时,整合新闻传播学与社会学两大学科资源,正式成立新闻与社会高等研究院,立足教学、科研、智库三位一体发展定位,聚焦经济传播与经济社会治理的双轮驱动,致力于构建跨学科研究高地与高端人才培养平台。

新人文学院将以厚植人文情怀作为核心使命,构建与数智时代相适应、与学校整体发展战略相匹配的通识教育体系,引导学生理解技术发展背后的历史脉络、社会影响、伦理规范和哲学基础,培养理解人、关心人、服务人的能力;积极探索人文与数字科技的交叉点、结合点和协同点,紧密对接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学科交融要求,促进文学、历史、哲学、艺术与经济学、金融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等不同领域的知识与方法相互碰撞、深度融合,催生具有综合性、创新性的新知识体系,并在新的应用场景中推动学科交叉,开展基于真实问题的知识学习、知识创造和知识转化,深入推进产学研一体化,使人文研究更具时代性和生命力。

新闻与社会高等研究院成立

新闻与社会高等研究院是融教学、科研、智库为一体的教研单位,聚焦特色人才培养,更加注重数智、财经与新闻传播学、社会学的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融合,力求学术性和实践性兼容、复合型和国际化并重,以高质量的科研带动高等研究院发展,将聚焦经济智能传播、国际传播、经济社会学、银发经济社会、金融社工等领域的研究。

研究院计划至2030年实现新的学科布局:硕士学位包括聚焦数智财经新闻、数字媒体管理的新闻学和聚焦国际传播、智能财经传播的传播学,聚焦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社会学和聚焦金融社会学、财政社会学的经济社会学;专业学位硕士包括聚焦数据财经新闻、数字文化产业和经济信息国际传播三个方向的新闻与传播专硕,以及聚焦金融社会工作、ESG与企业社会责任和基层治理与社会工作的社工专硕。

当前,新一代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重塑世界,知识的生产、传播、应用模式发生根本性变革,教育形态、学习方式、科研范式也在经历深刻重构。在此背景下,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提出了“上财四问”:第四次科技产业革命,上财何为?教育强国,上财何为?上海“五个中心”建设,上财何为?财经红利退潮,上财何为?

为回答“上财四问”,2022年以来学校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更宽广的视野加强学校长远战略谋划,开展新布局,搭建新平台,谋划新发展,逐步形成“打造数智时代世界一流新财经大学”的新定位和新使命。2023年9月,学校召开学科评估与建设大会,会上发布《面向数字时代的世界一流财经大学学科新布局》,开启了面向数字时代的学科布局新调整。

其中,为厚植数智时代新人文情怀,上海财大聚焦服务“国之大者”,设立政治经济学“特区”、创建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成立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院,形成了“一区两院”新格局,开展高水平理论研究、课程建设、决策咨询等,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高质量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独特的“上财贡献”。学校构建了人文法政学部,成立公共管理学院、新的人文学院、新闻与社会高等研究院,打造涉外法治特色学科,布局区域国别学交叉学科,全面强化新人文和新法政的建设。

针对此番“新文科”调整,刘元春表示,越是技术飞速发展、社会急剧转型的时代,越是需要人文精神的引领和人文情怀的滋养,“科技赋予力量,人文定义方向、守护价值”,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不会淘汰人文学科,只是对其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成立新人文学院绝非简单的学科重组,而是一次应对变局、开创未来的战略性重构。其核心宗旨在于,顺应数智时代的发展趋势,深刻把握新文科建设的内在规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交叉融合为路径,以赋能育人为根本,致力于建设一个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具有上财特色和国际影响力的一流人文教育与研究高地。”

来源:指间联盟商务经理-吴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