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花皮果的预防与治疗全攻略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7-19 14:18 1

摘要:在柑橘种植过程中,花皮果是令广大种植户颇为头疼的问题。一旦出现花皮果,其商品价值往往大打折扣,严重影响种植收益。本文整理了柑橘花皮果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助力种植户减少花皮果的出现,提高柑橘品质和产量。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文章不足之处还请广大柑橘种植朋友们斧正!

#柑橘怎么预防和治疗花皮果?#

在柑橘种植过程中,花皮果是令广大种植户颇为头疼的问题。一旦出现花皮果,其商品价值往往大打折扣,严重影响种植收益。本文整理了柑橘花皮果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助力种植户减少花皮果的出现,提高柑橘品质和产量。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文章不足之处还请广大柑橘种植朋友们斧正!

花皮果,顾名思义,就是柑橘果实表面出现各种不规则的斑点、疤痕或病斑,使得果实外观变得粗糙、难看,严重影响其商品性。花皮果一旦形成,基本无法补救,因此预防工作至关重要。

1. 蓟马:蓟马体型微小,却对柑橘危害极大。它主要在柑橘的盛花期至谢花期为害幼果,以锉吸式口器锉伤幼果果皮。初期,果实表面会出现一些微小的伤痕,随着果实膨大,这些伤痕逐渐变成银白色或灰白色的疤痕,通常围绕果蒂四周呈环状分布,严重影响果实外观。

2. 锈壁虱:锈壁虱以口针刺入柑橘果实表皮吸食汁液,导致果实表皮油胞破裂,溢出的芳香油与空气接触后被氧化,使果皮变成污黑色或黑褐色,形成黑皮果或花皮果,严重影响果实品质。

1. 灰霉病:灰霉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在谢花期若遇到阴雨天,花瓣不易掉落,逐渐腐烂并长出灰黄色霉层,此时极易感染灰霉病。腐烂的花瓣接触到幼果,会在幼果表面产生不规则的病斑,病斑常呈木栓化或稍隆起。随着果实膨大,病斑愈发明显,最终形成花皮果。

2. 白癞病:柑橘感染白癞病后,果实表皮会出现不规则的白色病斑,病斑大小不一,有的扁平,有的略微凸起。刮去病斑,可见果皮绿色层,有时表皮还会破裂呈碎屑翘起,形似癣癞,严重影响果实外观。

3. 溃疡病:溃疡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主要为害柑橘的叶片、枝梢和果实。果实感染溃疡病后,初期会出现黄色或褐色的病斑,随后病斑逐渐木栓化,呈火山口状开裂。若防控不力,病斑会不断扩大并感染更多部位,导致整个果实布满病斑,成为花皮果。

1. 风伤:在柑橘生长过程中,尤其是幼果期,若遭遇大风天气,果实与枝叶、果实与果实之间相互摩擦、碰撞,或者果实被风吹动与其他硬物摩擦,都可能导致果皮损伤,形成不规则的伤痕。随着果实生长,这些伤痕部位的组织愈合后会形成花皮果。此外,在进行果园农事操作,如喷药时,若水压过大,也可能对果实造成机械损伤,引发花皮果。

2. 药害:在柑橘的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如果用药不当,如在高温时段喷药、药剂浓度过高、使用了不适合柑橘的药剂或多种药剂混用不当等,都可能对果实表皮造成伤害,形成药斑,进而导致花皮果。例如,在幼果期使用乳油类药剂、有机磷类农药等,若使用不当,就容易出现药害问题。

1. 合理修剪:通过合理修剪,改善果园的通风透光条件。在冬季或春季,对柑橘树进行修剪,疏除过密的枝条、徒长枝、枯枝和病枝等,使树冠内的枝叶分布均匀,阳光能够充分照射到树冠内部,降低果园湿度,减少病虫害的滋生环境。同时,修剪还可以调整树体的营养分配,促进树体健壮生长,提高树体的抗病虫能力。

2. 科学施肥:注重有机肥的施用,合理搭配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肥料,增强树势。有机肥能够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为柑橘树提供全面的营养。在柑橘的生长季节,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科学合理地追施化肥,确保柑橘树在各个生长时期都能得到充足且均衡的养分供应。例如,在花期和幼果期,适当增施硼、锌等微量元素肥料,有助于提高坐果率,增强果实的抗逆性;在果实膨大期,增加钾肥的施用量,促进果实膨大、着色和提高果实品质。

3. 果园清洁:做好果园的清洁工作,及时清除果园内的落叶、落果、枯枝及杂草等,集中深埋或烧毁,减少病虫害的越冬场所和中间寄主。在冬季,进行全面的清园工作,对树干进行涂白,既能防止冻害,又能杀灭在树干上越冬的病菌和害虫。同时,在生长季节,定期巡查果园,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感染的植株或果实,防止病虫害的传播和蔓延。

1. 悬挂诱虫板:利用蓟马、蚜虫等害虫对黄色或蓝色的趋性,在果园内悬挂黄色或蓝色诱虫板。每亩果园悬挂 20 - 30 块,悬挂高度略高于树冠顶部。诱虫板可以有效诱捕害虫,减少害虫的虫口密度,从而降低害虫对柑橘果实的为害。

2. 安装杀虫灯:在果园周边或内部安装太阳能杀虫灯,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在夜间吸引并捕杀多种害虫,如吸果夜蛾、金龟子等。杀虫灯的安装间距一般为 30 - 50 米,根据果园的面积和地形合理布局,可有效减少害虫的发生数量。

1. 针对蓟马:在花蕾露白期进行重点防治,此时可选用联苯虫螨腈、甲维・吡丙醚、虫螨腈・唑虫酰胺、螺虫乙酯 + 吡丙醚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盛花期若发现蓟马为害,可选用螺虫乙酯、噻虫高氯氟、噻虫嗪、啶虫脒等药剂进行防治。谢花 80% 左右喷保果时,可选用噻虫高氯氟、吡虫啉、噻虫嗪、啶虫脒等药剂,既能防治蓟马,又能兼治其他虫害。在喷药时,要注意药剂的轮换使用,避免蓟马产生抗药性。

2. 针对灰霉病:在谢花期,若遇到阴雨天气,应及时进行摇花,让花瓣掉落,减少灰霉病的发生。同时,可在谢花 50% 左右,选用嘧霉胺、异菌脲、腐霉利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在谢花 80 - 90% 喷保果时,可加入苯甲醚菌酯、吡唑醚菌酯等药剂进行防治。此外,在开花前,对于花量大和枝条过密的果树,可适当进行疏花疏枝,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灰霉病的发生几率。

3. 针对白癞病:从 5 月份开始进行下药防治,可选用代森锰锌、苯甲・嘧菌酯、吡唑・戊唑醇、唑醚・氟环唑等药剂。在防治过程中,要注意对树体进行均匀喷雾,尤其是果实表面,确保药剂能够充分覆盖。对于枝条过密的果树,要适当修剪,保证喷药到位。

4. 针对溃疡病:对于抗溃疡病差的品种,在新梢生长期要进行一梢三防控。在花蕾期、幼果期,可选用噻菌铜、噻唑锌、春雷霉素等药剂进行预防;在发病初期或防控期,可选用喹啉铜、氢氧化铜、春雷王铜、王铜代森锌、矿物油 + 铜制剂(膨果期避开高温使用)等药剂进行防治。在使用铜制剂时,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稀释,避免产生药害。

5. 针对锈壁虱:从 6 月份开始进行下药防治,可选用阿维菌素、虱螨脲、螺螨酯、苯丁锡等药剂。在防治锈壁虱时,要注意药剂的喷雾均匀性,尤其是树冠内部和叶片背面,因为锈壁虱多在这些部位为害。同时,可结合代森锰锌等保护性杀菌剂一起使用,既能防治锈壁虱,又能预防其他病害的发生。

一旦柑橘果实出现花皮果,基本无法通过治疗使其恢复正常外观。因此,对于已经形成花皮果的柑橘树,重点在于加强管理,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同时采取措施减少来年花皮果的发生。具体措施如下:

1. 及时摘除病果:对于已经形成花皮果且病情较为严重的果实,应及时摘除,带出果园进行深埋或烧毁处理,以防止病菌或害虫在果园内继续传播和扩散,影响其他健康果实。

2. 加强树体营养:通过根部施肥和叶面追肥相结合的方式,为柑橘树提供充足的营养,增强树势。根部施肥可根据树体的生长情况,合理施用有机肥、复合肥及中微量元素肥料;叶面追肥可选用含有氨基酸、腐殖酸、大量元素及中微量元素的叶面肥,每隔 7 - 10 天喷施一次,连续喷施 2 - 3 次,促进树体恢复和营养积累。

3. 强化病虫害防治:针对导致花皮果的病虫害,加强监测和防治工作。在病虫害发生高峰期,增加喷药次数,确保防治效果。同时,注意药剂的轮换使用和合理混用,避免病虫害产生抗药性。例如,对于蓟马和锈壁虱等害虫,在药剂防治的基础上,可结合物理防治方法,如悬挂诱虫板、安装杀虫灯等,提高防治效果。

五、注意事项

1. 药剂选择与使用:在进行化学防治时,要严格按照农药的使用说明进行药剂的选择、稀释和喷施。优先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且对环境友好的农药,避免使用国家禁用的农药。同时,要注意药剂的剂型,在幼果期和高温天气下,尽量选择悬浮剂、水剂等安全性较高的剂型,避免使用乳油类药剂,防止产生药害。在混用药剂时,要先进行小范围试验,观察是否会产生化学反应或药害,确认安全后再进行大面积使用。

2. 喷药时间与天气:选择合适的喷药时间和天气条件对于防治效果至关重要。喷药宜选择在无风的晴天上午 9 点至 11 点或下午 4 点至 6 点进行,避免在高温时段(中午 12 点至下午 3 点)、雨天或大风天气下喷药。高温时段喷药容易导致药剂蒸发过快,降低防治效果,同时还可能增加药害的发生几率;雨天喷药,药剂会被雨水冲刷掉,无法发挥作用;大风天气喷药,药剂容易飘散,影响防治效果,且可能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3. 保护生态环境:在进行柑橘种植和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合理使用农药,避免过量用药和滥用农药,减少对土壤、水源和空气的污染。同时,保护果园内的有益生物,如捕食螨、寄生蜂等,它们能够帮助控制害虫的数量,维持果园生态平衡。可以通过在果园周边种植一些蜜源植物或防护林带,为有益生物提供栖息和繁殖的场所。

个人观点,仅供交流!创作不易,不喜勿喷!

关注:橘世无双,让我们一起交流柑橘优质高产种植解决方案!

来源:橘世无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