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 | 求同存异 携手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25 17:11 2

摘要:在全球气候危机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是什么?面对新形势,中国在气候治理中将发挥怎样的作用?在3月24日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绿色低碳发展与应对气候变化”专题研讨会上,来自国内外的政企学界代表围绕上述问题展开讨论。参会嘉宾应对气候变

在全球气候危机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是什么?面对新形势,中国在气候治理中将发挥怎样的作用?在3月24日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绿色低碳发展与应对气候变化”专题研讨会上,来自国内外的政企学界代表围绕上述问题展开讨论。参会嘉宾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但在具体的实施步骤和路径上还有一些不同看法。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郭芳在专题研讨会上作主题发言,来自企业界和学术界的七位嘉宾参与讨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所长高世楫主持研讨会。

应对气候变化迫在眉睫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压力不断加大,加速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已经成为业内共识。

力拓集团首席执行官石道成认为,能源转型已经成为商业发展的当务之急,而不仅是一个气候目标。随着世界人口和经济的增长,能源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其中,越来越多的需求来自电力的使用。更为重要的是,可再生能源的份额不断扩大,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可能将贡献全球发电量的一半以上。

道达尔能源董事长、首席执行官潘彦磊指出,为了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特别是满足全球人口以及世界经济增长的需求,需要减少碳排放,提供可以负担得起同时更加可靠的能源。

博世集团董事会主席史蒂凡·哈通认为,氢能是实现中国“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要进一步完善氢能产业支持政策,特别是在推动氢燃料电池车的购置和运营激励、完善核心基础设施、拓展高速运营等方面。同时,扩大氢燃料电池汽车在不同场景的示范和应用,加速氢能技术的商业化进程。此外,还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统一碳足迹核算标准和规则,促进国际贸易,提升中国产品的竞争力。

ABB集团首席执行官马腾表示,气候变化是全球性挑战,国际社会必须携手合作。只有跨越国界,才能肩负起这一重大使命。世界需要实现更加可负担以及更加可靠、可持续的电力供给,同时还要减少碳排放。

在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长,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原副董事长、总经理屠光绍看来,绿色低碳发展既是全球共同的任务,也是系统工程。其中,绿色低碳发展制度建设非常重要,需要通过完善制度体系来加快绿色低碳转型进程。而碳市场的建设会催生碳资产的不断形成和壮大,碳资产的形成和壮大是碳金融和绿色低碳投资融资的重要支撑。其中,加快“碳资产入表与绿色低碳制度建设”是重要的方面。在完善制度体系的过程中也需要国际合作。

中国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

专题研讨会上,中国在推进绿色低碳转型上取得的成效得到参会嘉宾的赞誉。

史蒂凡·哈通认为,中国政府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付出了许多努力,通过前瞻性的政策和举措,在推动可持续制造、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以及构建低碳供应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绿色低碳转型不仅是减少碳排放,更是推动技术创新、深化产业协同以及创造可持续增长的新机遇。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尼古拉斯·斯特恩认为,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必须在融资等领域建立起可持续的、有韧性的以及公平的发展机会,中国在多个方面可以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包括分享创新的经验、提供资金支持和引领智力等方面。

“中国可以和其他国家合作来应对气候变化,比如,支持2025年在南非举行的G20峰会和在巴西举行的金砖国家峰会,支持相关国家开展绿色低碳转型工作。”尼古拉斯·斯特恩说。

潘彦磊认为,中国的承诺以及贡献对于油气行业和工业的转型非常重要,中国在绿色技术方面有很强的创新能力,让绿色低碳转型具备经济性。今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保障了中国能源安全,促进了中国能源转型。

石道成表示,能源转型是低碳发展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过去十年间,应对气候变化一直是推动低成本、大规模可再生能源供应链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然而,该行业的蓬勃发展,意味着需要依靠有竞争性的经济来推动当前可再生能源解决方案的应用。中国产业带来的技术创新与成本优化,正是这一转变背后的原因。

屠光绍建议,以碳资产入表作为切入点,更好地促进绿色低碳制度体系的建设和完善,特别是在绿色低碳相关制度方面促进国际合作,更好地融合和互动。

总 监 制丨王 辉 车海刚

监 制丨陈 波 王 彧 杨玉洋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邹 朵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