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919大飞机又传来好消息,2029年将达到年产200架!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25 17:03 2

摘要:2025年3月20日,中国商飞(COMAC)在西安召开年度供应商大会,吸引了全球229家供应商、800余名代表参会。这场被业内称为“中国大飞机供应链总动员”的会议,不仅公布了C919客机未来五年的激进产能计划,更释放出中国航空工业未来‬产业‬发展战略目标‬。

2025年3月20日,中国商飞(COMAC)在西安召开年度供应商大会,吸引了全球229家供应商、800余名代表参会。这场被业内称为“中国大飞机供应链总动员”的会议,不仅公布了C919客机未来五年的激进产能计划,更释放出中国航空工业未来‬产业‬发展战略目标‬。

有媒体报道,在这次供应商大会上,中国商飞进一步阐述了C919的长期生产战略,将今年的年产能目标从此前公布的50架提升至75架,并计划到2029年实现年产能200架的目标。

根据商飞最新目标规划,预计2025-2029年,C919产能将分别达到75/100/150/150/200架,下线量也将分别达到50+/80+/110/120+/150架。这一增速远超国际观察家预期——若目标达成,C919将在五年内完成从“小批量交付”到“规模化生产”的蜕变,直接对标空客A320neo系列(2024年交付735架)和波音737MAX(交付396架)的产能节奏。 当前C919单机制造成本约6亿元,商飞计划通过供应链整合与自动化升级,在2029年前将成本压缩至4亿元以下,逐步接近波音737MAX的3.8亿元成本线。这意味着C919不仅要在数量上追赶,更要在价格竞争力上与国际巨头“贴身肉搏”。

供应链攻坚战,340亿采购额背后的国产化突围,支撑这一野心的核心,是正在重构的中国航空产业链。2025年商飞采购预算较2024年暴涨70%,达到340亿元,重点投向机体结构、航电系统、动力装置三大领域:

1、国产替代加速:钛合金供应商宝钛股份通过优化锻造工艺,将关键部件良品率提升至98%;中航工业自控所的飞控系统实现100%自主代码开发,推动C919国产化率突破60%。

2、国际供应链维稳:针对40%仍需进口的核心部件(如起落架作动器),商飞要求供应商建立“6个月库存+本地备份产线”的双保险机制,同时加快CJ1000A发动机的适航认证,为摆脱对CFM国际LEAP发动机的依赖铺路。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浦东第二总装厂将于2025年底投产,引入的自动化装配机器人可将单机总装周期缩短30%,为200架产能目标提供硬件支撑。

根据媒体报道,截至2025年2月,C919累计订单已突破1500架,其中国内三大航(国航、东航、南航)确认订单占比超60%。运营数据同样亮眼:已交付的16架C919日均利用率达7.1小时,接近空客A320的7.5小时,初步验证了产品的市场接受度。

国际突破点正在浮现,欧洲适航认证,EASA已完成初步审查,预计2025年内获得欧盟适航证,这将为进入东南亚、中东市场打开通道。机型拓展,针对国泰航空等国际客户需求,商飞正加速研发C919加长型(载客200人级)及宽体机C929,构建完整的机型矩阵。

尽管蓝图宏伟,商飞仍需直面三重考验:

1. 供应链韧性:中航西飞为完成机翼交付任务,已启动“三班倒”生产,但高强度作业可能影响品控稳定性。

2. 材料卡脖子:高端碳纤维、钛合金仍依赖日本东丽、美国ATI等外企,国产材料短期内难完全替代。

3. 人才缺口:200架产能需要至少5000名熟练技工,而中国航空制造业高级技师占比不足3%,培训体系亟待完善。

改写全球航空格局的“中国时间”!从追赶者到挑战者,中国商飞正在书写不同于高铁、光伏的产业升级剧本——这是一个需要精密制造、长周期验证、超万亿投资的“硬核赛道”。C919的产能狂飙若如期实现,不仅将打破空客、波音垄断,更可能带动中国航空制造业跨越“中等技术陷阱”,在高端装备领域树立新标杆。

对于全球产业链而言,这场“西安会议”释放的不仅是产能数字,更是一个明确信号:全球大飞机市场的“ABC时代”(空客、波音、中国商飞),已进入倒计时。

来源:西太路彭于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