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SK在华工厂被‘冻结’美设下技术边界国产替代窗口期剩4个月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1 07:00 1

摘要:据美国商务部8月29日发布的公告,三星电子、SK海力士在中国工厂的“验证最终用户”(VEU)豁免权将被撤销,120天后生效。这一政策并非直接禁止生产,而是禁止扩产和技术升级,本质上是对中国半导体产业实施“技术锁喉”。

据美国商务部8月29日发布的公告,三星电子、SK海力士在中国工厂的“验证最终用户”(VEU)豁免权将被撤销,120天后生效。这一政策并非直接禁止生产,而是禁止扩产和技术升级,本质上是对中国半导体产业实施“技术锁喉”。

一、美国的“精准打击”:不封杀,但设限

美国商务部副部长杰弗里·凯斯勒称,此举旨在“堵住让美国企业处于劣势的漏洞”。具体影响包括:

1. 维持现状,禁止升级:企业可继续运营现有产线,但设备维护、更换需逐案申请许可,扩产和技术升级几乎无可能。

2. 全球供应链冲击:三星西安工厂(全球最大NAND基地之一)和SK海力士无锡工厂(DRAM核心基地)占全球内存产量的10%-15%,若产能冻结,可能引发供应紧张。

3. 历史脉络:2022年豁免是韩方游说结果,2023年拜登授予VEU地位,而特朗普政府此次直接取消,显示对华技术遏制升级。

二、韩国的困境:夹缝中的“战略工具”

韩国政府虽表态“减少企业影响”,但未公开反对。深层矛盾在于:

市场依赖:三星40%的NAND、SK海力士50%的DRAM产能在中国,但设备和技术依赖美国。

规则被动:即使拥有全球领先的制造能力,韩国仍无法摆脱美国对供应链规则的主导权。

三、中国的机会与挑战:120天窗口期

风险:

短期供应链波动,尤其影响服务器、智能手机等高端存储需求。

机遇:

1. 国产替代加速:长江存储、长鑫存储可能填补市场缺口,中微公司、北方华创等设备商受益。

2. 非美生态壮大:政策倒逼本土产业链协同,如长江存储已与拓荆科技等合作替换外国设备。

3. 缓冲期博弈:120天内可能存在变数,韩企或通过游美、转产第三国等方式周旋。

四、未来趋势:地缘博弈与技术自主

美国此举标志着半导体竞争进入“规则划线”阶段——通过制度性限制,而非全面断供,逐步压缩对手发展空间。对中国而言,核心任务仍是突破“卡脖子”环节:

设备:加速光刻机、蚀刻设备国产化(如华辰装备纳米级磨床突破)。

生态:推动本土厂商与终端企业合作,形成“设计-制造-应用”闭环。

“核心技术不能靠别人。”这场博弈不仅是技术竞赛,更是全球产业链话语权的重塑。

来源:言听七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