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数字经济成为全球增长新引擎的当下,IT产业链的完整性和创新性直接决定国家竞争力。这一庞大产业链体系由硬件基础设施与软件服务双轮驱动:底层以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施构建物理基座,上层则由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应用软件共同编织数字生态,并通过技术迭代与场景
在数字经济成为全球增长新引擎的当下,IT产业链的完整性和创新性直接决定国家竞争力。这一庞大产业链体系由硬件基础设施与软件服务双轮驱动:底层以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施构建物理基座,上层则由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应用软件共同编织数字生态,并通过技术迭代与场景融合持续重构价值体系。
硬件层:算力与存储的物理载体
以芯片、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通信设备为核心的硬件基础设施,构成了IT产业链的物理基座。当前全球90%以上的高端芯片市场仍被英特尔、AMD等国际厂商占据,但国产鲲鹏、飞腾等芯片已在国民经济和安全众多领域实现规模化替代。服务器领域,浪潮、华为等企业已具备与国际品牌同台竞技的能力。
基础软件层:数字生态的“神经中枢”
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基础软件是硬件与应用的连接桥梁。国产操作系统如麒麟OS、统信UOS等已在党政机关及各行业广泛使用,以GBase数据库等为代表的国产数据库,不断完成技术升级与优化,已能满足金融、电信等高应用行业全业务场景的关键支撑。
应用软件层:场景落地的创新引擎
涵盖工业设计软件、ERP系统、云服务平台等垂直领域工具。以CAD/CAE为代表的工业软件国产化率不足10%,但在云原生领域,阿里云、腾讯云已构建起覆盖IaaS-PaaS-SaaS的全栈服务能力,支撑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
在软件层的关键枢纽位置,数据库作为数据存储与管理的核心系统,承担着海量信息的高效存取、事务处理和智能分析重任。在金融交易、电信运营、政务管理等关键领域,数据库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国计民生。十余年前,我国数据库市场长期被国外产品主导,这不仅带来高昂的授权成本,更存在底层技术和核心数据受制于人的风险。
在此背景下,国产数据库的突围成为破局关键,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的十年间,首批国产数据库厂商应运而生。其中天津南大通用GBase数据库历经二十年技术攻坚,在信创浪潮中展现出强劲发展势头。其创新性的架构设计突破传统数据库性能瓶颈,单集群可支持千节点扩展,事务处理能力达到每秒百万级,成功应用于金融、电信、政务、能源、交通、安全等全业务场景,为百余行业上万家用户提供产品和服务,建立节点超过96000个,管理数据总量超过500PB。
从"可用"到"好用",国产数据库的进阶之路印证着中国IT产业的蜕变。GBase数据库等自主创新力量,正通过持续的技术迭代和行业深耕,重构IT产业链的价值分配。在数字经济与信创战略的双重驱动下,国产数据库不仅支撑着各行业数字化转型,更成为突破"卡脖子"技术、筑牢数字中国基座的关键拼图,正在书写中国IT产业自主可控的新篇章。
来源:GBASE南大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