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帮问丨新生入学结核病筛查为何是“必查项”?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1 06:51 1

摘要:又到一年开学季,入学体检成为每位新生必须跨过的“门槛”,而结核病筛查更是其中关键一环。为什么要开展结核病筛查?具体如何开展?发现异常又该怎么办?日前,市疾控中心结核病防制科副科长柴海燕接受本报专访,就新生入学结核病筛查相关问题进行权威解答。

又到一年开学季,入学体检成为每位新生必须跨过的“门槛”,而结核病筛查更是其中关键一环。为什么要开展结核病筛查?具体如何开展?发现异常又该怎么办?日前,市疾控中心结核病防制科副科长柴海燕接受本报专访,就新生入学结核病筛查相关问题进行权威解答。

为何新生必须进行结核病筛查?

柴海燕介绍,开展新生结核病筛查具有明确的政策依据和科学的防控考量,“根据《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规范(2017版)》和《中国学校结核病防控指南(2020年版)》,各级各类学校应在新生入学体检中开展结核病相关检查,并将结果纳入健康档案。”《山东省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实施办法(2022年版)》中要求对小学一年级、初中一年级开展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检测。她进一步解释道,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学校教室、宿舍人员密集,学生密切接触频繁,一旦存在传染源,极易造成聚集性疫情。青少年面临学业压力、作息不规律,免疫力可能下降,学生群体的结核病发病率约为社会人群的2至4倍。”

筛查覆盖哪些学校?如何实施?

我市严格落实国家规范,将结核病检查项目纳入新生入学体检必查内容,覆盖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和托幼机构等各类学校。

“我市建立卫生健康部门与教育部门的联动机制,由具备资质的体检机构承担筛查工作。”柴海燕说。学校统一组织新生在入学前或入学后1个月内完成筛查,确保应筛尽筛、不落一人。“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接触环境,采取差异化的筛查策略,以确保科学有效地识别风险。”柴海燕介绍,筛查方法因学段而异:幼儿园、小学及非寄宿制初中新生主要开展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史和肺结核可疑症状的问诊;高中和寄宿制初中新生需进行问诊并结合结核感染检测;大学新生则采用问诊与胸部X光片检查相结合的方式,部分来自重点地区或学校的学生还会增加结核感染检测。

发现异常怎么办?

筛查中发现的异常者将被转诊至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进一步检查。“对于潜伏感染者,建议预防性治疗或定期复查;确诊患者需及时休学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治愈。”柴海燕强调,“家长应主动配合学校完成密切接触者调查,并督促孩子规范治疗。”

校园传播风险与日常预防

学校作为人员密集场所,结核病传播风险较高。通风不良、卫生习惯差、密切接触等都会增加传播可能。即使筛查结果正常,学生仍需保持良好卫生习惯、注意环境通风、加强健康监测。

柴海燕特别提醒家长和学生,要科学看待筛查结果,阳性不等于患病,约90%潜伏感染者不会发病。关键是要主动配合、及时进一步检查,不必过度恐慌。

日常预防建议

针对学生和家长普遍关心的日常防护事项,柴海燕给出了六点实用建议:首先要提升自身免疫力,保持充足睡眠、均衡饮食并坚持适量运动,构筑身体防病的第一道防线;其次应坚持每天开窗通风2至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确保教室、宿舍和家中空气流通;第三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践行“咳嗽礼仪”,不随地吐痰,勤洗手;第四要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如出现持续两周以上的咳嗽、咳痰或伴有低热、盗汗、体重减轻等可疑症状,须及时就医;第五要重视重点人群防控,艾滋病毒感染者、糖尿病患者及尘肺病患者等高风险人群应定期接受结核病检查;建议有条件的人群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以便及早发现和处置潜在健康问题。

结核病是一种可以预防并能够治愈的疾病,关键在于及时发现和及时治疗。柴海燕提醒:入学健康筛查如同为校园筑起一道健康的“防火墙”,有助于提前阻断结核病的传播,保护每一位师生健康。她呼吁同学和家长们要更加重视日常生活中的预防措施,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更加健康、安全的校园环境。(济宁晚报全媒体记者 苏茜茜)

来源:济宁日报

相关推荐